【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無助時,家屬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
就把「神明」請出來了。
看著自己的至親躺在床上,
家屬難免想要在醫療處置下,另謀一條生路,
看能不能雙管齊下,讓病情好轉。
其實,很多「神明」交辦家屬的事,
都是無傷大雅的,醫護不妨平常心看待,
多點關心,試著和他們站在同一陣線。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加護病房的病患家屬因為擔心焦急,
經常會有尋求神明或民俗療法的做法。
但是學西方實證醫學的醫師,通常會對此不以為然,
逼得家屬只好偷偷請「貌似友人」的高人,
趁著探病時間暗中「作法」,
或是趁著護理人員不留意時,
偷偷地灌/灑裝在寶特瓶中的「符水」,
以至於搞得兩造碟對碟。
有時候,醫院為了撇清責任,
還要求家屬寫「切結書」。
醫師反對的理由很簡單,
「我怎麼知道這裡面是什麼東西?會不會有毒?」
其實,疑心家屬會毒害自己的家人,
真的是想太多了。
仔細想一想,符水就是炭灰而已,
沒什麼大不了的,中秋節烤肉時,
大家不是都吃很多嗎?
醫師生氣的最主要原因,
大概是因為權威被挑戰、覺得不被信任吧!
我的看法是,這不過是家屬在無助之下,
尋求「協助」、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
並非一定是對醫療的不信任。
醫師應平常心看待,不必過度反應。
反倒是,如果醫師因而生氣或要求家屬簽切結書時,
才是破壞彼此信任的開始。
我們要思考的是,要如何與「神明」為友,
讓衪與我們處在同一陣線,共同「治療」病人。
主動開明,肯定家屬
想要盡一份心意的努力
每次在做完病危病人的病情解釋之後,
我都會主動跟家屬說:
「我們的共同希望是可以把病人治好,
如果你們有什麼宗教信仰,
例如需要禱告、拜拜、灑符水……,
只要能夠一起來幫忙的,我都不反對。」
當然,講這個之前要大概掌握對方的信仰與接受度,
才不會引起反感。
通常家屬聽到我這樣說,
都會先愣住,然後鬆了一口氣。
(這位醫師怎麼這麼通情達理,
原來使用符水可以不必偷偷摸摸喔。)
然後,我還會當著家屬面前,
特別向護理師叮嚀
「記得把家屬付託的護身符、
加持過的衣物,置放在指定的地方,
而且千萬不能搞丟。」
之前就有聽說換床單時,
把「護身符」一起丟了的事件,
家屬當然很生氣,因為弄丟的不只是護身符,
還是家屬的一片真心。
有人堅持反對這些事,認為是迷信,
我倒是把它當成是彼此建立互信與共識的一環,
讓家屬為親人「盡一點力量」,無傷大雅。
畢竟,信仰在人無助時,是很有力的倚靠,
一時半刻也不可改變。
換個角度思考,當家屬有此需求時,
表示他們了解「病情的嚴重性」
「醫師可能無能為力」,
因此「需要靠神明幫忙」,
這將有助於消除家屬對治療的過度期待
(行話叫有 insight,有病識感)。
簽切結書,防衛與切割後,
雙方站在對立的兩面
曾經有位病人由另一個加護病房轉入時,
早就有交班提醒「家屬很迷信,
而且對醫療極度不信任!」
從病歷裡滿滿的各種的「切結書」,
就猜得到醫病之間有多少防衛與不信任了。
果然,轉入後沒過幾天,護理師就來跟我說:
「昨晚家屬堅持要在凌晨一點來灌餵患者『魚湯』,
而且一定要整碗灌完才可以。」
護理師很謹慎,他覺得這樣做肯定是事有蹊蹺,
特地跟我報告。其實,這也沒有很奇怪,
我掐指一算,就知道這種挑特定「時辰」來餵食的計畫,
肯定是有夾帶加持過的符水
(真的是難為家屬了,還要想盡辦法來偷渡。)
當天,剛好碰到那位患者的家屬,
我就直接表明不反對這種行為的立場,
還直接告訴他說:
「小時候,我阿嬤也給我喝了不少符水呢,
我知道阿嬤不會害我,是為了我好。……」
看他表情的轉換,我就知道他卸下心防了,
坦承自己餵的魚湯就是在餵符水。
接著,我還問他下次什麼時候要餵,
不用這樣偷偷摸摸地來,提早跟我說一聲,
我會事先交代,通融他進來。
身為醫師,我還是必須給予提醒
「魚湯喝太多,病人也沒辦法吸收,
能不能改用少量清水就好?」
另外,也跟家屬說:「據我所知,有時候,
這些符水只要沾沾嘴脣,擦擦身體就會有效!」
因為我已經先退了一步,
和家屬站在同一陣線上了,
所以我的建議他們自然聽得下去。
這就是醫病雙贏的做法。
善意提醒,六神無主的家屬
迫切需要的是關心
透過感同身受的提醒與通融,
家屬會感受到醫護的關心,
認定雙方都是站在同一陣線的
(雙方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患者)。
其實,看著自己的至親躺在床上,
他們在這個時候是很脆弱、六神無主的,
尤其很容易被騙。我都會提醒家屬,
若有親朋好友介紹他們昂貴的偏方,
要小心是詐騙。
至於去廟裡燒香拜拜等,不需要花太多錢的,
我們都不會反對。透過這樣的善意提醒,
防止不肖份子逮到機會就在傷口上灑鹽,
也因為關心,更能夠取得家屬信任。
更多好書,值得閱讀:
- 「我老了,又怎麼樣?」有一種成熟是:在不斷攀升的年紀中,享受做自己的灑脫!
- 人際相處四大爆點「斬斷離」,心中長滿刺的人,生活只會越來越差…
- 讓人更喜歡和你說話,你應該知道的「6:4」對話黃金比例!
- 「為了維持婚姻,所以我們休婚了」夫妻分居後,她才看得清 原來婚姻的問題在「分房」
- 找工作就像談戀愛看對象,門當戶對很重要!資深人資何則文:你太「優秀」,公司反而不敢用…
本文 擷取自:
作者:陳志金 出版社:原水文化
此文由 原水文化 授權,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Lulu)
(圖/ICU醫生陳志金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