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住院,家屬半夜偷偷灌「符水」… 醫師發現後不反對,只說:我不信神明,但我信家屬的心意

原水文化

原水文化

  • 2020-06-19 11:58
  • 更新:2020-12-04 10:11

親人住院,家屬半夜偷偷灌「符水」… 醫師發現後不反對,只說:我不信神明,但我信家屬的心意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無助時,家屬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

就把「神明」請出來了。

看著自己的至親躺在床上,

家屬難免想要在醫療處置下,另謀一條生路,

看能不能雙管齊下,讓病情好轉。

其實,很多「神明」交辦家屬的事,

都是無傷大雅的,醫護不妨平常心看待,

多點關心,試著和他們站在同一陣線。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加護病房的病患家屬因為擔心焦急,

經常會有尋求神明或民俗療法的做法。

但是學西方實證醫學的醫師,通常會對此不以為然,

逼得家屬只好偷偷請「貌似友人」的高人,

趁著探病時間暗中「作法」,

或是趁著護理人員不留意時,

偷偷地灌/灑裝在寶特瓶中的「符水」,

以至於搞得兩造碟對碟。

有時候,醫院為了撇清責任,

還要求家屬寫「切結書」。

 

醫師反對的理由很簡單,

「我怎麼知道這裡面是什麼東西?會不會有毒?」

其實,疑心家屬會毒害自己的家人,

真的是想太多了。

仔細想一想,符水就是炭灰而已,

沒什麼大不了的,中秋節烤肉時,

大家不是都吃很多嗎?

醫師生氣的最主要原因,

大概是因為權威被挑戰、覺得不被信任吧!

 

 

我的看法是,這不過是家屬在無助之下,

尋求「協助」、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

並非一定是對醫療的不信任。

醫師應平常心看待,不必過度反應。

反倒是,如果醫師因而生氣或要求家屬簽切結書時,

才是破壞彼此信任的開始。

我們要思考的是,要如何與「神明」為友,

讓衪與我們處在同一陣線,共同「治療」病人。

 

主動開明,肯定家屬

想要盡一份心意的努力

每次在做完病危病人的病情解釋之後,

我都會主動跟家屬說:

「我們的共同希望是可以把病人治好,

如果你們有什麼宗教信仰,

例如需要禱告、拜拜、灑符水……,

只要能夠一起來幫忙的,我都不反對。」

當然,講這個之前要大概掌握對方的信仰與接受度,

才不會引起反感。

 

通常家屬聽到我這樣說,

都會先愣住,然後鬆了一口氣。

(這位醫師怎麼這麼通情達理,

原來使用符水可以不必偷偷摸摸喔。)

然後,我還會當著家屬面前,

特別向護理師叮嚀

「記得把家屬付託的護身符、

加持過的衣物,置放在指定的地方,

而且千萬不能搞丟。」

 

 

之前就有聽說換床單時,

把「護身符」一起丟了的事件,

家屬當然很生氣,因為弄丟的不只是護身符,

還是家屬的一片真心。

有人堅持反對這些事,認為是迷信,

我倒是把它當成是彼此建立互信與共識的一環,

讓家屬為親人「盡一點力量」,無傷大雅。

畢竟,信仰在人無助時,是很有力的倚靠,

一時半刻也不可改變。

換個角度思考,當家屬有此需求時,

表示他們了解「病情的嚴重性」

「醫師可能無能為力」,

因此「需要靠神明幫忙」,

這將有助於消除家屬對治療的過度期待

(行話叫有 insight,有病識感)。

 

簽切結書,防衛與切割後,

方站在對立的兩面

曾經有位病人由另一個加護病房轉入時,

早就有交班提醒「家屬很迷信,

而且對醫療極度不信任!」

從病歷裡滿滿的各種的「切結書」,

就猜得到醫病之間有多少防衛與不信任了。

 

果然,轉入後沒過幾天,護理師就來跟我說:

「昨晚家屬堅持要在凌晨一點來灌餵患者『魚湯』,

而且一定要整碗灌完才可以。」

護理師很謹慎,他覺得這樣做肯定是事有蹊蹺,

特地跟我報告。其實,這也沒有很奇怪,

我掐指一算,就知道這種挑特定「時辰」來餵食的計畫,

肯定是有夾帶加持過的符水

(真的是難為家屬了,還要想盡辦法來偷渡。)

 

 

當天,剛好碰到那位患者的家屬,

我就直接表明不反對這種行為的立場,

還直接告訴他說:

「小時候,我阿嬤也給我喝了不少符水呢,

我知道阿嬤不會害我,是為了我好。……」

看他表情的轉換,我就知道他卸下心防了,

坦承自己餵的魚湯就是在餵符水。

接著,我還問他下次什麼時候要餵,

不用這樣偷偷摸摸地來,提早跟我說一聲,

我會事先交代,通融他進來。

 

身為醫師,我還是必須給予提醒

「魚湯喝太多,病人也沒辦法吸收,

能不能改用少量清水就好?」

另外,也跟家屬說:「據我所知,有時候,

這些符水只要沾沾嘴脣,擦擦身體就會有效!」

因為我已經先退了一步,

和家屬站在同一陣線上了,

所以我的建議他們自然聽得下去。

這就是醫病雙贏的做法。

 

善意提醒,六神無主的家屬

迫切需要的是關心

透過感同身受的提醒與通融,

家屬會感受到醫護的關心,

認定雙方都是站在同一陣線的

(雙方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患者)。

其實,看著自己的至親躺在床上,

他們在這個時候是很脆弱、六神無主的,

尤其很容易被騙。我都會提醒家屬,

若有親朋好友介紹他們昂貴的偏方,

要小心是詐騙。

至於去廟裡燒香拜拜等,不需要花太多錢的,

我們都不會反對。透過這樣的善意提醒,

防止不肖份子逮到機會就在傷口上灑鹽,

也因為關心,更能夠取得家屬信任。

 

更多好書,值得閱讀:

 

 

ICU重症醫療現場

 

本文 擷取自:

ICU重症醫療現場

作者:陳志金 出版社:原水文化

此文由 原水文化 授權,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Lulu)

(圖/ICU醫生陳志金臉書

 

原水文化

原水文化

健康是幸福的基石,也是人生所有追求的根本。 原水文化為您提供專家嚴選的健康樂活好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