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 5、6 月是上市櫃公司股東會旺季,
而除(權)息日通常訂在股東會舉行後
幾個星期之內。隨著上市櫃公司
陸續在 3 月 31 日法定期限之前
公布去(2019)年度財報,
並且公告董事會的股利配發決議,
投資人可估算標的股的股息殖利率高低,
藉以決定在什麼價位適合買進參與除息。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隨著公司法修訂,2019 年起
國內上市櫃公司可一年多次配息,
由「每年配息一次」改為
「每半年或每季配息一次」,
但除了台積電(2330)等
少數幾家,大部分上市櫃公司
仍維持每年發放一次股息的慣例。
不過,高傳染力的新冠病毒疫情
引發全球股災,讓今年的台股
除息行情多了一些變數。
證券分析師出身的財子學堂創辦人
林成蔭指出,目前疫情
持續在歐美擴散,
往較悲觀的情境發展,
預期第 2 季才可能受到控制,
民眾消費和企業投資會遞延,
加上國際油價重挫,使得台股失守萬點。
受油價及美股重挫影響,
台股 3 月13 日開盤大跌 600 多點,
指數最低來到 9,636 點,
是去年 3 月以來首次跌破萬點,
但在短線反彈之後持續下殺,
3 月 19 日大盤更跌破 10 年線,
重挫來到波段低點 8,523,
隔天(3 月 20 日)在國安基金
正式獲授權進場護盤帶動下,展開反彈。
台股跌破萬點加速趕底
何時落底觀察 4 大訊號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
沙烏地阿拉伯為首
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為了支撐低迷的油價,
原希望聯手俄國擴大減產,
但俄國不樂見生產成本
較高的美國頁岩油業者
因此得利,雙方談判破裂,
沙國隨即展開降價割喉戰,
市場擔心美國頁岩油業者破產、
債務違約風險升高,
3 月上旬美股跌勢因此加劇。
林成蔭表示,後續可觀察
美國總統川普是否能影響
沙國不再採取油價割喉戰。
林成蔭表示,高度連動的台美股市
何時真正落底,可以觀察以下 4 個訊號:
1. 美國公債殖利率不再創新低
(代表資金不再湧入債市避險)。
2. VIX恐慌指數
從 50 以上跌回 20 以下。
3. 國際油價不再創新低。
4. 美國及歐洲等
中國以外的新冠病毒確診病例
從高峰開始下滑。
前外資避險基金台灣投資長黃逢徵表示,
疫情對工商業活動、民眾消費的衝擊
以第1季最為嚴重,近期股市下跌
主要反映歐美疫情加劇,
以及許多上市公司第 1 季營收及財報難看,
「從3月營收公布完畢到 5 月 15 日第 1 季財報
全部出爐,這期間全球疫情也可望獲得控制,
台股會逐漸利空出盡,合理推測
這波大盤最壞狀況就是跌到 1 萬點上下!」
做好功課參與個股除息
提防賺股息卻賠價差
在大盤落底之前,林成蔭建議
投資人先做好 風險控管,
不必急著買股票,持股比重最多 5 ∼ 6 成,
等盤勢較穩定時布局台灣50(0050)、
台灣高息低波動 (00713)之類的 ETF。
至於參與個股除息,要先做好功課,
選擇營運展望較明朗的公司,
而率先在 4 月舉行第 1 季財報
法說會的台積電,是重要的觀察指標。
在選股方向上,林成蔭看好部分
基期較低的生技醫療股、
受惠台商回流的營建資產股、
受惠 5G 時代邊緣運算商機的工業電腦類股,
以及宅經濟相關的網路電玩、電子商務
(包括視訊會議和線上教學)、
系統整合等族群;先前漲多的 5G 族群,
等股價修正完畢之後,也值得布局。
「雪球股達人」温國信指出,
疫情對旅行社、航空公司、
飯店、餐飲等行業衝擊最大;
主要生產基地在中國,
遲遲無法順利復工的電子業,
未來業績可能不如預期。
因此,今年參與除息,
最好事先多了解個別公司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的程度,
以免「賺到股利,賠了價差」。
師法巴菲特價值投資的温國信也強調,
全球疫情尚在發展中,
投資人不必操之過急,
參與個股除息若打算長期持有,
以分批向下買進為宜,
「長期持有的話,
即使未能買在最低價,
將來股價回升時也能賺到。」
温國信 3 條件
選股長抱賺股息
温國信年領股息超過百萬元,
其價值投資選股重點
是「品質優良、價格便宜」,
並簡化成以下 3 個條件:
1. 近 5 年
平均股息殖利率>6.25%。
2. 近 3 年
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ROE)>10%。
3. 近 1 年
的股利在近 5 年平均值 80% 以上。
他運用「3 條件」篩選近 5 年
股息殖利率較高且穩定的股票,
輔以個股近年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每股純益、毛利率等變化來判斷公司前景,
並依殖利率高低設定合理與便宜價,
然後在合理或便宜價買進,
接下來就是耐心長抱,並且定期檢視;
若股價上漲導致殖利率下降,
或公司營運不如預期,就會考慮賣出。
不過,3 條件選股並不適用大宗商品、
原物料、散裝航運等景氣循環類股,
以及其他獲利起伏很大
的個股(包括多數電子股)。
目前上市櫃公司有 1,700 多家,
温國信篩選出其中約 100 檔,
列為定期追蹤的口袋名單,
本文及內文圖 出於 Momey錢
由 Money 錢 151 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William)
(圖 / 溫國信 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