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一峰
(新聞)紐約的前線醫師在媒體專訪中指出,
他們發現插管的武漢肺炎患者,
死亡率居然高達八成!
讓他們不禁難過沮喪的反思,
是否插管治療
對於重症肺炎患者是無用的治療方式?
這個報導大大的顛覆了百年來重症醫療的進展,
對於重症新型冠種病毒肺炎的患者、
插管使用呼吸器居然無效不能救人.........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為什這次肺炎重症患者
插管後死亡率高達 8成
真的是如此嗎?
那我們該如何救這一群病人呢?
其實這個結論是錯的!!
蘇醫師逐一分析這一現象背後的主要原因
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
嚴重呼吸窘迫症患者插管使用呼吸器治療,
死亡率約在 2-5成左右,
而為何新型冠種病毒肺炎重症患者
插管後的死亡率卻高達8成?
其實很重要的原因是.............:
1 .當地的維生器材、
如呼吸器非常缺乏
可以推測許多的患者
可能都是等到重症缺氧到非常嚴重時後才插管,
此時患者的心肺功能已經極度耗損、
甚至已經出現多重器官衰竭了!
此時再插管已經太晚死亡率當然會高達八成!
重症醫師我們都知道一個臨床救命守則,
如果一個重症病人還有救回的希望,
一定要提早插管使用呼吸器改善缺氧,
幫患者插管使用呼吸器,
只是幫病人搶治療的時間(Buy time)......
插管之後要馬上趕快給予相關的治療!
時間拖越久
此時病人缺氧低血壓時間久了,
心肺功能嚴重缺損、
多重器官衰竭無法再救回,
兵敗如山倒,就算插管也沒有用了...........
也就是說「插管要及時!」
2 .當地的重症專業人才極度缺乏,
當地雖然有世界各地捐來運來買來的呼吸器,
但是呼吸器的功能非常的多,
不同的機型有不同的功能。
此時如果操作呼吸器的醫師
非呼吸器的專業人員
(如:胸腔重症醫師、麻醉醫師....等等
重症醫師與呼吸治療師),
而是找骨科醫師來設定呼吸器,
可能治療效果便會大打折扣........
(骨科醫師同袍抱歉,沒有惡意)
相對來說如果你把
一台普通骨科手術交給內科醫師去進行,
雖然一樣有手術室和手術刀,
但是手術絕對會失敗..........
因為各個專科都有自己的專業,
一人是無法精通所有的醫學治療方式,
這也就是醫療為何需要分科的緣故!
而胸腔重症的訓練非常漫長,
一位畢業的醫學生,
進入臨床訓練最快也要7年
才能取得胸腔重症醫師的資格,
面對緊急狀況下呼吸器可以馬上買的到,
但是七年訓練出來的重症專家
不是馬上就能找到!
幾年前因為重症環境太差
(錢少事多離監近.壓力大),
每年選擇胸腔內科新血
居然只剩以往的 1/3時,
胸腔醫學會曾站出來求援,
但是當時的主管機關專員給的回覆是:
ICU的醫師不一定要胸腔重症科,
任何內科其他科都可以!(有圖有真相)
3 .面對許多新型冠種病毒的重症肺炎患者,
許多手術是被改建成臨時加護病房,
許多外科加護病房也都全部收治重症肺炎。
呼吸重症的治療需要一個完整的團隊、
不只要有經驗的重症醫師、
還要有呼吸治療師、訓練完整的護理師....等等。
倉促成軍的醫療團隊,
沒有胸腔重症醫師、呼吸治療師也不夠,
護理師也不夠,照顧經驗也不同.......
(譬如:外科ICU平時的經驗是照顧術後的病人為主)
此時、死亡率超高已經可以預見了..........
光有呼吸器、卻沒有能使用呼吸器的專業人才!
光有加護病床、卻沒有能照顧病人的專業人才!
是目前各國重災區所遇到的問題...........
台灣是否準備足夠?
國內重症醫療環境並不友善
結論:看到目前美國與歐洲重災區的嚴重情形,
我們絕對不希望疫情在台灣擴散讓台灣也變成重災區......
但是萬一真的發生了,
我們應該反思台灣是否已經準備足夠來應付這樣的狀況.......??
當我們在自豪台灣有全世界最齊全的負壓隔離床位、
有最多的加護病房ICU,
有足夠的呼吸器可以使用等等優點時..........
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想到,
因為國內重症醫療工作環境的不友善下,
我們浮現的重症人才荒:
胸腔重症醫師荒在四五年前就一直持續到現在,
尚未得到改善.....
且只怕疫情一來,在面對高度感染風險之下,
之後敢選擇胸腔科的醫師可能會更少.......!
而一位胸腔重症專科醫師的養成需要七年,
並非一蹴可及!不趕快對症下藥只怕來不及.....
(這也是為何美國開價一個晚上九萬元,
要找重症醫師過去支援紐約的第一線)
呼吸治療師與護理師在臨床的工作,
也是長期照顧大量患者,
如果一但疫情爆發、重症患者大量出現,
第一線治療人力馬上會捉襟見肘,
死亡率也會大幅上升!
台灣常常願意把錢花在買機器上,
但是卻不願意把錢花在培養專業人力之上,
讓專業人員有好的工作條件、
願意加入留在崗位上努力.......
我們雖然有許多呼吸器、
卻缺少會使用這些呼吸器的專業人員!
這是一大隱憂..............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