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撰文/乾隆來
韓國正與日本展開匯率貶值大戰,但朴槿惠總統真正的挑戰,還是在
駕馭如酷斯拉般的韓國財閥。
在中國與日本的釣魚台衝突當中,韓國原本以為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風光率團訪問朴槿惠,同意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但是,緊張了兩年多的中日關係,在北京APEC會議之前,出現戲劇
化的「破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習近平同意重啟外交與安全對話,
兩人將會在習安會上握手言和,韓國政府與企業赫然發現,過去兩年
的親中仇日,韓國竟然是竹竿子打水,什麼好處也沒撈到。
難關:企業、股市衰退
根據彭博的統計,截至今年11月4日,韓國最大的企業三星電子,
第三季盈餘下跌49%,第二大的現代汽車盈餘下跌29%,龍頭企業
盈餘重挫,其餘的成分股衰退更嚴重,韓國企業可說是一片愁雲慘霧。
不只是企業遭遇亂流,韓國民間也深陷在房地產泡沫破滅的宿醉中,
房產交易持續低迷,韓國家庭負債總額已經突破一千兆韓元(近一兆
美元),相當於全國GDP(國內生產毛額)的70%,龐大的房貸負擔
讓韓國中產階級普遍對未來抱持悲觀的心態。
實際上,韓國與日本企業雖是競爭者,韓國經濟卻有自己獨特的結構
性問題。
今年三星手機市場大衰退、集團董事長李健熙重病以及兒女接班危機,
三星股價從今年六月初每股150萬韓元,最低跌到108萬韓元,跌幅
達三成。甚至傳出三星「退出手機市場、專攻零組件市場」的傳言,
盛極而衰的三星,是否還有重新再起的機會,成為韓國經濟命脈所繫?
除了三星之外,其他的韓國財閥也各自陷入經營困境,例如現代汽車
宣布斥資一百億美元購買首爾江南區的精華土地,由於價格超乎市
場行情甚多,引發投資人瘋狂追殺股票,讓其股價暴跌14%。其實這
也跟「崔經濟學」的政策有關,因為政府「鼓勵」企業發股息、加薪
或者買地,否則就要課重稅。現代汽車算一算,與其多繳5580億韓
元的稅金,不如拿來買土地。
挑戰:不讓企業掐住韓國經濟命脈
韓國三十大財閥,在2002年的營業額是韓國GDP的53%,到了朴
槿惠上任之前的2012年,竟已增加到82%。韓國人的食衣住行,幾
乎完全掌握在財閥手中。如何將韓國經濟「去財閥化」,又不導致韓國
競爭力的全面崩潰,才是「崔經濟學」最大的課題。
北京APEC期間,朴槿惠與習近平共同宣布達成自由貿易協定(FTA),
韓國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將因此更為緊密,這對陷入苦戰的「崔經濟學」
當然是場及時雨,同時,韓國央行也默許匯率快速貶值,與日本展開
驚心動魄的匯率貶值大戰,不過,當朴槿惠風光回到首爾青瓦台之後,
她還是得繼續與財閥巨獸奮戰,因為,財閥才是韓國經濟的核心問題。
本期相關報導》
三星李氏家族僅持不到2%股份,如何循環控股,用極少現金控制韓國經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