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樣天災人禍的過程中,
總是帶給大家許多擔心和恐懼,
但這是人類的天性,
也是上帝賜給我們發自本能的保護能力,
因為對風險有警覺性,
才能啟動腎上腺素和防衛機轉,
以求保命。
但是,
人類基於情緒特質+預期心理+傳播效應,
往往也很容易對於危及全局的系統性的風險,
產生過度的反應。
觀察投資市場的歷史特別明顯,
往往過度樂觀時,會造成超漲,
超漲之後就會回跌;
相反地,
過度悲觀時,會造成超跌,
超跌之後,又會反彈,
長期而言,
還是會回到市場趨勢線的平均報酬率。
所以如果你現在手上有股票型資產
﹙包括個股或股票型基金、ETF﹚,
下跌了也不要太過於緊張,
大致上可以有兩種選擇: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一、給投資足夠的耐心和時間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短期市場超跌,
要相信每一次股災都讓我們害怕,
但總是會過去的,
但是,兩種可能,會讓你沒有耐心等候:
A. 心理上受不了
每一種投資標的都可以從過去歷史,
或是同類型的市場,
看出它的波動風險,
波動風險可以用標準差來顯示,
未來投資年報酬率,
約 68%機率分布在
距離平均值有1個標準差之內的範圍,
約 95%機率,
分布在距離平均值有 2個標準差之內的範圍,
以及約 99.7%機率,
分布在距離平均值有 3個標準差之內的範圍。
舉例而言,
如果平均年報酬率是 7%的投資標的,
標準差是 15%,代表每 20年有 19年
﹙也就是有 95%機率﹚
報酬率會落在 -23%和 37%
﹙7%-15%*2,7%+15%*2﹚之間。
如果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
你這一檔標的是 -20%,
其實是它的正常單年報酬率的表現之一,
但是當時間拉長,
平均報酬率會回到 7%附近。
但是當你看到單年報酬率是 -20%,
你就睡不著,心理上受不了,
代表你可能對於你的投資標的的風險屬性不了解,
或是你的風險承受度比你以為的低。
那麼你只好改換標的,
或部分調整,分散投資到多檔標的,
納入像政府債或投資等級債券的標的。
不是因為猜測的到原本的標的,
未來一定不會回漲,
而是因為你現在就承受不了,
在股市下跌期間所帶給你的心理壓力,
未蒙其利,已受其害!
但是,如果將來回漲,也不要後悔,
請記得,我們都不是神仙,
如果因為今天的停損出場,
已經讓你重新可以入睡,
其實就已經值得了!
B. 資金上挺不住
有些人,
其實對於投資風險夠了解、
也願意承受短期波動風險,追求長期報酬,
但是基於以下幾種可能風險,
資金挺不住而被迫離開投資市場:
【風險1】
你買的是個股,
而該公司的經營會受到本次疫情影響,
在殘酷的資本市場競爭中無法倖存。
帶給我們的省思是:
個股的風險,你真的有能力判斷和規避嗎?
是否要轉換為基金或 ETF投資呢?
【風險2】
股災還沒過去,
但是我們因為疫情被隔離,
或生意受影響,
造成收入減少或中斷,缺乏生活費,
而被迫賣掉「暫時」下跌的股票。
帶給我們的省思是:
是否沒有存夠緊急預備金,
以致於被迫在壞時機贖回投資,
而非因為投資標的差的汰弱留強。
【風險3】
股災還沒過去,
但是我們因為被傳染新冠肺炎,
但是保險理賠不足以應付醫療費和收入補償,
以致於被迫在壞時機贖回本質還不錯的投資標的,
來支應醫療和生活所需。
帶給我們的省思是:
當初沒有買對買夠保險,
以至於發生風險時,
無法填補損失,被迫贖回投資。
【風險4】
股災還沒過去,
但是我的財務目標、用錢時間點已經到了,
而且沒有彈性,
例如孩子上大學要繳學費了,
為了必須用錢,被迫在壞時機贖回投資。
帶給我們的省思是:
愈接近要用錢的財務目標到期日之前,
股票部位就要逐步轉換為債券,
甚至開始逐步變現,
才能降低股票大幅波動帶來的衝擊!
二、 趁市場下跌,逢低加碼
我的一位老友
﹙一位退休的投信總經理﹚告訴我:
大家都失去理性了!
台灣確診人數不高,
而且已經新增病例愈來愈趨緩、
武漢也已經封城隔離封城一段時間,
台灣的風險應該是愈來愈低了,
現在該搶購的不是口罩,
而是趁便宜選好股票!
在大家花很多時間
尋找哪裡可以買口罩的同時,
他早已經把時間花在挑選
遭受池魚之殃的好公司股票,
享受撿便宜的竊喜,
等候市場回復平靜之後的補漲。
這位投資老手正在落實
巴菲特早就說過的投資原理:
在別人貪婪的時候,你要恐懼;
在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要貪婪。
投資,其實要走窄路;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人丟,你要敢撿。
但是能這樣做的背後,
是因為你對投資的本質,
包括機會報酬和投資風險要有認識,
也要有個人的投資哲學,才能臨危不亂,
也不陷入羊群效應。
心中能平靜安穩,
才能不受控於慌張的情緒,
也才能依循正確的知識,
作出理性的決策。
例如,當你個人的投資哲學是相信:
『我無法預期股票市場的漲跌,
正如我無法預期疫情會往好或往壞的方向發展。
那麼跟隨的投資策略就會是「股債配置」,
因此,股市大漲時,有跟到;
大跌時,受傷縮小。
這時候發生的股市下跌已經在原本的預期中,
不是預期何時會下跌,
而是預期,股市一定會有漲有跌,
只是我猜不準何時發生,
但是因為已經預期不定時會發生,
所以我早已經買了債券部位,
做好股市下跌時,總投資部位的支撐,
我不求買在最低點,也不求賣在最高點,
我只追求得到
我的股債組合的長期平均報酬率。』
因此,
遇到這次肺炎疫情的因應心態
就會是「不喜歡但也不意外」,
而因應策略自然就會是採取「一動不如一靜」,
等候股災過去,
追求股債配置的長期平均報酬率。
甚至,勇於逢低加碼,
加速攤平損失,進而提高總報酬。
最後總結一下,
如何能在投資市場動盪中,
安心又安全?
1. 平常就要存妥緊急預備金,
以六個月家庭開銷為基準。
2. 平常就要做好風險管理、保單買對買夠。
3. 平常就要做好股債配置。
4. 懂得隨財務目標接近時,逐步下降股票型資產。
想要在股災中
提早把跌幅賺回來?
1. 平常存有第二桶金: 投資預備金 。
2. 落實逢低加碼
a. 挑選因疫情落難,
但本質不差的公司股票。
b. 定時定額金額加碼;
例如從每次 3000元改為 5000元。
c. 定時定額扣款間隔縮短;
例如從每月扣款一次,改為每月扣款兩次。
也祝福大家,在此人心惶惶的時期,
心靈時時有平安,
身體日日有健康,財富年年能增長!
原文標題:理財又理心: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省思與祝福
同時刊登於「敏莉理財心學堂臉書粉專」2月5日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BELL)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圖片非當事人,僅為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