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事】
單身就要買很多保單照顧自己?這想法並不正確!因為保險絕對不是買越多越好,而是依照保費預算與需求做規劃。若買到不適合的保單,更要即時調整,才能買夠保障又存錢。
本文目錄:
文 / 賴雅淳
單身族群小心!保險業務員的推銷話術
在女子三溫暖上班的 49 歲陳清(化名),主要工作是幫忙想放鬆的女性做全身去角質、精油按摩。這份事業,她從年輕做到現在,做了 20 幾年,不過,隨著年紀越大,體力走下坡,她的腰也常常隱隱作痛。「你可能沒聽過吧?在按摩界有一個笑話,就是只要你的脊椎滑脫或者受傷,你就等於和殭屍沒兩樣,所以我們都笑稱這種病是殭屍病,好聽一點的就說是富貴病,因為你只能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都不能做了。」陳清半開玩笑地說著,但話裡卻透露淡淡的憂傷。
看著她從 20 幾歲,彷彿一朵盛開玫瑰的單身貴族,到邁入 40 歲的灑脫、成熟女子,現在一晃眼,又準備跨入 50 歲,成為大齡女子。她把及腰的長髮剪掉,留著俐落短髮,似乎在向青春揮手說再見。「單身」這個身分從未困擾過她,卻是保險業務員向她推銷保單的最大賣點。一位認識多年的保險業務員 A 小姐,時不時就要她買這張保單、那張保單,公司有新推出的商品,第一時間便通知她,約她見面親自說明。
保單不是越多越好!規劃錯誤 等於浪費錢...
而業務員對陳清的推銷話術永遠只有這一招,就是:「你單身,沒有老公、小孩,將來年紀大了誰來照顧你?年輕時就要多買保單,老了才有保障。」業務員用半關心、半恐嚇的方式,成功賣出好幾張保單,而陳清也始終相信這位保險業務員是真心替她的未來著想,因此即使收入不多,只要付得起,全部都買單。直到 49 歲這年,陳清越來越擔心,萬一自己得了「殭屍病」無法工作,她的保單真的會照顧她嗎?當她向 A 小姐提出這個疑問時,A 小姐不假思索、打包票說「會」。
陳清的朋友笑她:「哪有業務員會承認自己做錯規劃?就像醫生開處方箋,會承認自己開錯藥嗎?」陳清想想也是,於是有了找第三方幫忙的想法。後來,經朋友介紹,輾轉認識公勝保經米樂事業部體系總監何英翰,因此便請他協助、查看所有保單。何英翰仔細檢閱保單各項保障額度,整理後不禁搖頭,他老實地對陳清說,這些保單無法照顧單身以及越來越老的她,主要有以下 4 點錯誤:
保單規劃的四大錯誤
錯誤一:買投資型保單 報酬比定存差
陳清先前已買了郵局儲蓄險,每個月最多只能再擠出 5 千元買保險,於是業務員 A 小姐幫她規劃的第 1 張保單是變額萬能壽險,保額 100 萬元,理由是:單身更要存錢,除了已經有的儲蓄險,還要再買 1 張投資型保單,靠錢滾錢。但 A 小姐沒說的是,變額萬能壽險前 5 年所繳的 30 萬元保費中,有 9 萬元是保險公司的行政費用,再扣掉每年 1 萬 2 千元的管理費、危險成本,真正用來投資的錢只有 10 幾萬元,所繳保費幾乎有一半都被扣光了。這張投資型保單已經買了好多年,總繳保費 93 萬元,但目前投資帳戶價值卻只剩 10 萬元,原來業務員 A 小姐建議她用投資型保單養保單(詳述如後),使得陳清不但沒有達到原先存錢的目標,也未能靠投資型保單賺到錢,10 幾年下來,總投資報酬率只有 2.1%,每年報酬率比定存還差!
錯誤二:沒有外幣需求 卻買美元保單
當繳完投資型保單前 5 年超昂貴的 150% 保單費用後,A 小姐鼓勵陳清每個月繼續繳保費,但是每到年底就從投資型保單帳戶提領 6 萬元,支付另外 3 張保單,也就是以保單養保單的概念。理由同樣是「單身要多存錢」,所以 A 小姐幫陳清規劃 1 張保額 1 萬美元的外幣終身壽險,年繳 1 千美元(約台幣 3 萬元)。目前這張保單總繳保費達台幣 10 萬元,但保單帳戶價值只有台幣 3 萬元,也就是還要繳很多年,保價金才會大於總繳保費。這張低保額的美元保單,對收入不高、資產不多、出國是一種奢侈的陳清來說形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因為保障低、存錢效果差,保費卻占了年繳保費的一半。光從這幾點來看,這張美元保單根本不適合單身大齡女子的陳清投保,因此何英翰建議她將保單減額繳清,每年可以省 3 萬元保費。
錯誤三:缺乏實支醫療險 無法負擔高額醫療費
在醫療險保障方面,業務員幫陳清用 1 萬元終身壽險當主約,附加 1 張日額型住院醫療險,保額 1 千元,也就是住院 1 天理賠 1 千元,出院療養金每天 500 元,住院手術理賠金從 1,250 元到 8 萬元不等(視手術項目與理賠給付表而定)。同時,陳清還買了 1 張住院型終身癌症險附約 2 單位,癌症住院 1 天理賠 4 千元、癌症外科手術每次 6 萬元、癌症在家療養每日 2 千元、首次罹患癌症(繳費期間)6 萬元、癌症身故 60 萬元。以這 2 張保單來看,若一般疾病住院一天理賠 1,500 元 (含出院療養金),在南部地區可以自費升等住雙人病房,但若住院期間需要使用昂貴的自費用藥、自費醫材等雜費,就不予理賠。另外,隨著醫療科技發達,現在大多數癌症患者住院天數很短,大多 5 天內就會出院,而在家休養時間卻可能長達 1 年以上,業務員幫陳清規劃住院才會給付的癌症險,無法支應罹癌出院後在家療養、暫時無法工作的生活開銷。從實務醫療費用來看,陳清更需要的其實是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與一次給付的癌症險或重大傷病險。
錯誤四:只買意外險 疾病失能不賠
由於陳清常常獨自開車南北奔波,她非常擔心自己可能會遭遇意外事故,為此業務員 A 小姐還幫她規劃了 1 張保額 32 萬元的終身壽險(儲蓄 型),附加 1 張意外險,保額 200 萬元。不過,要獲得意外險理賠,必須符合外力造成、突發、非疾病引起的傷害失能/身故。至於陳清擔心因疾病造成失能無法工作的狀況,意外險並不會理賠。因此對陳清來說,她需要買的應該是保障範圍更大的失能險與失能扶助險,也就是不論因意外或疾病造成失能都會理賠的保單。聽完何英翰的分析,陳清臉上浮現憂慮,擔心地說:「現在我該怎麼辦?保單買都買了,有的也快繳費期滿,而且我每個月只能擠出 5 千元繳保費,沒有錢再買新保單。」
買保險不吃虧,就要靠自己!更多保險知識看這裡>>
- 別以為「實支實付」就會付全額!1 個案例看:想全額理賠,合約有「這條款」差很多
- 【家裡有長輩必看】台人長照一年花費 400 萬... 殘扶險就是比 長照險好? 1 分鐘釐清兩者差別
- 「保險公司」與「保經公司」有什麼不同?買保險 到底該跟誰買... 兩者差別就在這 3 點!
- 沒有另一伴,罹病時... 靠 3 保單照顧你!3 步驟教你保,老了才不怕罹癌、中風、失禁...
- 買保單 強迫儲蓄,期數不一定 越長越好!專家建議:最長買_年期就好
本文由 Money 錢 149 期 授權轉載
( 圖:shutterstock,非本人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Sean;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