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茻
我曾經害怕過鼓勵學生追逐自己的夢想。
那一年有個孩子,說自己想要讀體育系,
我心裡替他感到開心,卻也猶豫。
我自己也曾是運動選手,
對於臺灣體育選手的處境多少有些瞭解。
我知道這條路不好走,
但卻無法像過去許多大人一樣,
要他選一條「安穩」的路。
那之後,我常常想,
所謂安穩究竟該是什麼樣子。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高三生開始抉擇自己的未來
人生掌握在誰的手中?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
高三的學生們又要面臨選科系、
申請與否等問題,
開始動筆寫著自傳,拼湊人生,
試著湊出一個好一點的自己,
好讓教授們有個好印象。
總是在這個時間,
這些問題又會浮上心頭。
過往,社會上的人們
對於安穩總是有期待的。
有時候那個期待大到,
彷彿每個人的人生劇本
都已有個最理想的模樣。
努力讀書,考上好的學校,
錄取好的工作,
賺取足夠的資本直到老的那一天,
我們終於被社會認可,
成為一個夠資格享受生命的人。
當這個人生藍圖
成為社會最主流的範本,
不照著走的人,卻成了被否定的一群。
他們開始貼起不務正業、貪懶貪玩、
不思進取的標籤,
似乎人非得用他們想像的方式活著,
否則就是個失敗者。
荒謬的是,試著去指點他人人生的人,
同時也羨慕著那些不照常軌卻大放異彩的人。
小時候學校老師告訴我們,
要努力用功,將來才會有好的出路。
小學圖書館裡的推薦書單,
滿滿的都是名人傳記,
這個學習的殿堂,
正努力讓孩子長成一個成功的人。
但那些被奉為楷模的人,
他們的人生路又有哪一個步於常軌之上?
社會總是要孩子有想法
卻又要孩子循規蹈矩
我們讓孩子讀一些有想法、
敢冒險而有大成就的故事,
再諄諄告誡他要勤奮用功,
去讀一些他根本不知道為何要讀的書,
寫一些無聊枯燥,
對未來也毫無幫助的作業,
而後考試,再考試,
在出版商印製的粗糙試卷裡
度過上學的每一天。
這一切不能被質疑,
孩子們慢慢也閉上嘴,
收起童年的好奇心,
學做一個好乖好乖的人。
落點分析
不許孩子高分低就
臺灣的補教界很流行一種落點分析,
會根據學生的分數,
告訴他要選填什麼科系。
如果考的分數沒有被充分利用,
會被說是高分低填,難聽一點是浪費。
我有一個學弟即是如此。
當初他想要讀獸醫系,
毅然決然選擇重考。
後來考了極高的分數,可以上醫學系,
他欣喜地拿著志願卡,
想著獸醫系勢必會錄取,
不料他的母親卻在此時告訴他:
「去讀醫科,不然我會遺憾一輩子。」
他無奈而憤慨地告訴我這件事,
說,他不懂,
這是他的人生,
卻要為了母親的一輩子負責。
大人不問孩子夢想是什麼
卻要孩子死命衝高成績
我過去總跟學生說,
很多大人沒有問過我們的夢想是什麼,
卻只要我們死命去衝高一切的成績。
分數,都是分數,
一個學生的個性、興趣與志向,
全都是數字決定的。
大人要孩子拿高分,
說反正先這樣,
分數高了選擇多,
以後會自由快樂。
但在落點分析的世界裡,
人人都別無選擇。
拿了滿手籌碼,
卻連這一局要玩什麼都不能決定,
大人們還期待著這些孩子能去贏些什麼回來,
好讓自己感到滿足與榮耀。
大人們從來沒弄懂一件事,
人生是單行道,回不了頭。
一人走一條路,沒有誰經驗豐富,
過往的經驗直接被複製於當代,
更是死路一條。
時代的轉輪正在瘋狂轉動,
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會如何,
換句話說,那些口口聲聲求安穩,
不想要冒任何風險的人,
才是最危險的一群。
期待孩子有能力面對未來
而不是合格的乖學生
關於未來,沒有人說得準,
在教育上我們能做的,
是期待孩子成為一個有能力面對未來的人,
不是一個合格的乖學生。
一直要孩子盡一個學生的本分,
學習如何做一個好學生,
等到畢業那天,再宣布從今天起,
你將不再是一個學生,
教育裡最荒謬的事大抵是這樣的。
過去讀書的時候,
都會教到一個成語叫做「及時行樂」,
許多老師教到這個觀念時都如臨大敵,
因為這是古人說的呀,
古人說的不都是值得效仿的嗎?
可是要學生及時行樂,
他們不就都玩樂去了,
誰還來讀什麼書呢?
說到及時行樂,
大家可能有印象讀過一首漢代的樂府,
裡面寫的是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其實我更喜歡另一個版本的詩句
一樣是漢代的樂府,
叫〈西門行〉,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
「出西門,步念之。
今日不作樂,當待何時?
夫為樂,為樂當及時。
何能坐愁怫鬱,當復待來茲。
飲醇酒,炙肥牛,
請呼心所歡,可用解愁憂。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而夜長,何不秉燭遊。
自非仙人王子喬,
計會壽命難與期。
人壽非金石,年命安可期。
貪財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這首詩大致是在說,
人生那麼短,
應當要趕快去做一些快樂的事。
去美酒,吃肥牛肉,去歡快的玩樂。
詩裡提到的王子喬是周靈王的太子,
本名叫晉,早逝,未能即位。
道教傳說王子喬這人求仙有成,
後來成了長壽的代表人物。
仔細想來,這故事還真有些悲傷。
真實的王子喬,只是一個短命的人,
更應了這首詩裡說的,壽命難與期。
仙人王子喬,不過活在人們的故事裡,
世界上沒有長生不老的神仙,
而在人們所想像的神仙眼裡,
人的歲月如此短暫。
孩子為什麼不快樂?
及時行樂這句話的意思,
一直都伴隨著歲月飛逝的憂慮。
我們或許不該再擔憂孩子學到這件事後,
會不會耽溺於逸樂,不再用功。
或許我們該問的是,
孩子為什麼不快樂。
這些在主流價值裡活著的孩子,
生年不滿百離他們太遠,
因為他們根本從未擁有過自己的人生。
及時行樂並不消極,
人都該有機會想一想自己為了什麼活著,
才能知道什麼是快樂。
在考試裡貪空喘息的學生,
才會以為喘息是快樂的。
生命早已變去原先的形狀,
平常被禁止的、不被鼓勵的是,
成了喘息之際唯一能有的消遣。
而後大人會皺著眉頭看這一切,
說,我的孩子不愛讀書,只顧著玩。
説,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思進取,
指貪圖一時的享受。
但是,是誰把他們的人生給剝奪去了呢?
科系怎麼選?
問自己這一個問題
如果有孩子問我,
該選什麼科系好,
我只會告訴他,
你閉上眼睛,
想一下十年後的自己,
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十年後啊,那天早上醒來,
你在什麼樣的地方?有窗戶嗎?
窗外是什麼風景?
想吃一頓什麼樣的早餐,
看陽光或陰雨,
想去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說什麼話作什麼事,
想怎麼樣活著。
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然後慢慢老去。
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想怎麼活呢?
很多時候,科系沒有那麼重要,
或者是說,
我們的社會讓他變得看起來很重要,
實際上影響卻很小。
君不見路上行人,
那些為生活奔波的,
有多少早把在大學裡讀的書給忘了。
但科系也可很重要,
如果我們願意,
他應該真正關係著我們的人生。
我們會選一條自己真正喜愛的路,
然後好好享受沿路的風景,
好好感受自己的生命。所謂行樂。
我也常告訴孩子,
去許一個願,去畫一個夢。
然後我保證,這個夢必定不成,
未來有太多不可預測的事,
當初想像的美好生活,
不可能百分百實現。
可是正因為我們仔細思量過這件事,
所以我們隨時都知道自己擁有多少,
又失去了多少。
一路修改、更新,
我們不能肯定自己
正筆直的朝最初的方向前進,
但卻能清楚知道,
我正滿足而欣喜地活著。
社會多數人以為這是好高騖遠,
但這是一個如此實際的問題。
夢不會一成不變,人生更不會。
但是做過夢的人,
才看得清楚這一路走來,
自己到底活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
勇敢而仔細的做過夢,
才能做一個務實的人。
此致所有考生,
或正在摸索人生的人們,
願人人能走自己的路,
以喜歡的姿態,踏實活著。
本文由地表最強國文課沒有之一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