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像一盤散沙,
縱使有過去無比豐碩成果和熱情,
卻缺乏組織和領導者,專家會議呼籲,
政府盡快成立研究小組。」
力抗武漢肺炎(2019新型冠狀病毒),
日前包含中研院、國衛院等產官學界等科學家齊聚,
研擬科學抗疫相關對策。
召集人清華大學教授李家維表示,
台灣從純化病毒,後續疫苗研究都有豐碩成果,
籲請成立研究小組,統籌後續藥物、疫苗研發。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台灣成功分離病毒株 有利檢測、治療開發
位居全球第四快,
台大醫學院率先成功分離 2019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針對這項成就重要性,台大副校長張上淳表示,
對於後續病原探討,病毒與人類細胞的互動,
對免疫的影響,如何快速診斷、治療等都有很大的幫助,
病毒株研究目前都在疾管署管制下與學界合作,
確保安全無虞。
檢疫部分,國衛院副院長司徒康惠提到,
快速、方便檢測的試劑,
需要可以辨認病毒的單株抗體,
透過在 2003 年 SARS 疫情間,
國防醫學院預防研究所和國衛院合作,
產製一批的單株抗體,
從中挑選可高度辨識 SARS 的單株抗體,
將利用分離出來的病毒株,來驗證快速篩檢的試劑。
疫苗研發是長久戰
不寄望別國,台灣已啟動
針對疫苗研發,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徹提到,
疫苗是預防病毒最好的方式,
但傳統流感病毒去活化方式
製作新型武漢病毒疫苗似乎不太可能,
較可能是針對病毒表面的醣蛋白來開發疫苗。
他也強調,疫苗是施打健康人體,
安全性很重要,因此美國是過訊息 RNA 製作疫苗,
可能 3 個月內可以臨床實驗,
最快 3 年後才可以用,是長期抗戰,
民眾別誤以為疫苗能馬上有。
本土疫苗廠則回應,春節時已經啟動,
要找出候選疫苗。
台灣可製抗病毒馬血清
治療緊急、重症案例
由於疫苗費時,在藥物研發方面,
司徒康惠提到抗病毒的馬血清,
是救命的替代方式。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員劉士任說明,
台灣已有抗蛇毒血清技術,
可用來生產抗病毒血清,但並不是傳統藥物,
驗證若可行,將來用作重症、緊急醫療時使用。
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祖安則進一步表示,
老藥新用是另一個尋找藥物的方法,
SARS、MERS 和武漢肺炎都是冠狀病毒引起,
三者基因相似度近 8 成,已有一類抗愛滋病毒的藥物,
在 SARS、MERS 動物實驗效果良好,
也有單獨人類治療個案報導。
他認為,要測試該藥物與其他藥品的組合效果,
根據癌症雞尾酒療法的重要性,
「我們不只要找一個藥物,
而是要找到一組可以合併使用加成療法的藥物。」
李家維說,這類藥物,政府已經去接洽,
台灣有能力人工合成,
研發疫苗、藥物都如此,
不能仰望其他國家,
他國一定都會自己先用,有剩才會給台灣。
他也強調,「我們像一盤散沙,缺乏組織和領導者,
專家會議呼籲,政府盡快成立研究小組,
是學界推動研發的基礎。
這是一場和時間賽跑的挑戰。」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LULU)
(圖/shutterstock,圖非當事人,僅供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