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
死亡人數仍然不斷攀升,
根據中國衛生健康委員會 30 日發布
截至 1 月 29 日止最新疫情顯示,
確診病例已經達到 7736 例、累積死亡 170 例。
著名醫學期刊Lancet 《刺胳針》
刊登一項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所研究一個深圳的家庭中的 5 位患者,
發現肺部出現「放射狀玻璃樣混濁變化」……。
國內胸腔科醫師則認為,
此症狀並無法作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最典型症狀代表,
因為患有流感重症、嚴重肺炎的患者身上,
也都可能出現這樣的症狀。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Lancet 《刺胳針》刊登研究:
家庭感染患者肺部
出現「放射狀玻璃樣混濁變化」
該項研究是針對一個深圳的家庭研究,
家庭中有 6 人前往武漢旅遊一周,
並於旅遊期間接觸已被 2019-nCoV 感染的家庭,
導致 6 人其中 5 人於旅遊期間被感染。
其中 4 人於武漢旅遊期間
已出現發燒、虛弱或腹瀉等症狀。
被感染的 5 個人,都沒有接觸過武漢的市場或動物,
僅有其中兩人曾前往當地醫院,
返回深圳後,又感染 1 名未前往武漢的家庭成員,
傳染途徑為人傳人。
該家庭於深圳就醫時確認感染,
感染者肺部出現「放射狀玻璃樣混濁變化
(radiological ground-glass lung opacities)」。
胸腔科醫師:
放射狀玻璃樣混濁變化
與肺部瀰慢性毛玻璃狀相類似,
屬於急性肺發炎
臺北榮總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
所謂肺部出現「放射狀玻璃樣混濁變化」
與肺部瀰慢性毛玻璃狀相類似,
屬於急性肺發炎,並且主要為病毒性引起。
出現此症狀時,代表患者的肺部功能已經很差。
一旦肺功能損害嚴重,
即使治療後也不可能完全痊癒,
甚至會造成肺纖維化,並留下一些後遺症,
像是走路會喘等。
Lancet 《刺胳針》刊登研究:
武漢肺炎死亡率為11%、
WHO專家:死亡率2%
另外,Lancet 《刺胳針》於 1 月 29 日
刊登目前最大的武漢肺炎收治中心-
金銀潭醫院的 99 例病人中有 11 例死亡,死亡率為 11%。
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
世衛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克‧雷恩(Michael Ryan)也估算,
武漢肺炎致死率為 2% 但是,
此數字也並非最終結果,
僅是依據目前掌握數據進行死亡率估算,
儘管如此,仍然引起大眾擔心。
蘇一峰醫師表示,
其實,嚴重肺炎患者
住進加護病房的死亡率,可高達3成。
另外,流感重症死亡率平均是5-15%。
(依據WHO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019-nCoV)感染者的臨床疾病嚴重程度的分類建議可分為:輕、中、重度,後者包括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敗血症和敗血性休克。)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者
可分為:輕、中、重度
依據 WHO 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2019-nCoV)感染者臨床疾病嚴重程度的分類
建議可分為:輕、中、重度,
後者包括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敗血症和敗血性休克。
早期辨識出疑似 2019-nCoV 感染患者,
才能及時採取適當的感染管制措施;
而早期識別出有嚴重臨床表現的患者,
才可以及時對重症患者採取有效的支持性治療,
並可以根據標準作業流程快速、安全地轉入加護病房。
在治療期間應該密切監測患者是否出現症狀惡化的跡象,
例如:快速進展至呼吸衰竭和敗血症,
就應該立即採取支持性治療措施。
對於 2019-nCoV 輕症的患者,
雖然臨床情況可能不需要住院治療,
但是,基於公共衛生及防止社區傳播的考量,
目前所有的 2019-nCoV 感染者
仍應依疾病管制署之規定住院隔離
至符合解除隔離條件後,才可離院。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LULU)
(圖/shutterstock,圖非當事人,僅供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