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我拒絕無效醫療,所以我不需要做任何長照規劃…」這句話或許是大部分國人的心聲,目的就是避免讓自己與家人成為長照悲歌下的一份子。但是,現實情況下,一個人要拒絕無效醫療,且順利地安樂死,真的不是白紙黑字的簽下文件這麼容易。
文 / 好險網
葉金川 寫給至親的一封信
前台北市副市長葉金川曾在 60 歲初於自己的部落格中寫給兒子、親友,一封關於他期待的善終與身後事的處理方式。「不要管子,有氣切管、尿管、胃管,怕走得牽絆。停止維生治療吧!多拖幾天,並不會增添我生命的色彩。心臟升壓劑、洗腎、葉克膜,省省吧!健保都快倒了…」他寫道。
想善終? 你得面對 4 大死亡類型
拒絕無效醫療或選擇安樂死的善終,乍看之下,可以讓自己走得有尊嚴,也省得家人疲於奔命,甚至省下不少醫療開銷。然而,死亡這條路大致上可分成 4 大種類:突然死亡、疾病末期死亡、器官衰竭導致死亡、年紀大身體衰弱而死亡。這 4 大類型的死亡,除了「突然死亡」需要的醫療及照顧時間最短之外,其餘都需要醫療照顧,只是時間長短不一。
尤其是心臟衰竭、洗腎、肺病、肝病、腦中風,病人通常會歷經急診、住院、出院,再住院,改善時又再出院,一直重複發作,直到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然後失去生活自主性。以中高齡人士常見的失智症來說,拒絕無效醫療也沒用,因為失智症的不可逆,最終只能照顧到臨終為止,但他們從失智到達死亡的時間,從數年到十幾年都有,沒經濟能力就只能等待家人照顧。
拒絕無效醫療 得先面對 5 種臨床表現
很多人可能在罹患慢性病或癌症後會告訴家人:「算了,請不要救我了!因為我有權決定自己怎麼死…」但不要忘了,翻開《病人自主權利法》於 2015 年底立法院通過,今年初開始實施後便能發現,想要拒絕無效醫療,並擁有「知情、選擇、拒絕」醫療的權利,其擴大適用的 5 種臨床表現有:
這 5 種情況都需要由 2 位專科醫師的確診,且經緩和醫療團隊至少 2 次照會確認,醫師才能依照病人在預立醫療決定書中,選擇不強行以人工方式延長生命。
DNR推動成效不彰 受傳統文化束縛
「我拒絕無效醫療,所以我不需要做任何長照規劃…」這句話或許是大部分國人的心聲,目的就是避免讓自己與家人成為長照悲歌下的一份子。但是,現實情況下,一個人要拒絕無效醫療,且順利地安樂死,真的不是白紙黑字的簽下文件這麼容易。
瓊瑤與失智丈夫 家人的善終爭執
知名女作家瓊瑤的丈夫平鑫濤失智多年,直到今年 5 月才離開人世,作為照顧者的瓊瑤不僅多次在臉書發文討論安寧照護的問題,更曾在前年發文提到:「鑫濤的生命已經走到盡頭,但是,他的兒女並不願意接受這事實。」平鑫濤的兒子平雲也對此發言發表聲明回應說,讓父親插鼻胃管是艱難的決定,但父親一直是生命的鬥士,只要有一絲希望,就從來不會放棄…甚至強調,「我們和您只是做了不同的選擇,不是罪大惡極。」
在《因為愛,讓他好好走:一位重症醫學主任醫師的善終叮嚀》這本書中,醫師黃軒回憶提到,他曾遇到一位 26 歲爆發紅斑性狼瘡併發症的女病患,當她被丈夫送到急診室後,血小板過低,全身功能凝血不良,且全身正到處出血,存活率已經不到 5%,丈夫雖然希望放棄急救,但其母親卻說:「我們堅持要救到底,你一定要救她…無論自費、花多少錢…我們都可以…」所以,善終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很難在親情枷鎖中,得到真正的釋放,救與不救更沒有正確答案,而「長照」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然存在的風險。
看更多好文,趁早規劃保險:
- 請24H看護,每個月保守估計花10萬元! 除了準備退休金,一定要知道政府提供的「這4項」服務!
- 台人不健康存活近 9年!老年失能一年花費 84萬...一張表看懂 政府4種年金給付,最高1年領19萬
- 55歲的他 從軍退伍後靠早餐店養老!實訪 10位退休人士...看如何退休還月入15萬?
- 退休金要準備多少才夠?( 內附退休規劃自動算 EXCEL 表 )
- 長照險、失能扶助險、特定傷病險,理賠標準大不同
( 圖:好險網 / 責任編輯:B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