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審稿:Dr. Stephen Lai
溫泉魚療 (Fish pedicure,或稱足部魚療)
源自土耳其和中東一帶國家,
台灣在數十年前突然開始流行起來,
至今仍吸引很多人想要嘗試。
它是藉由一種叫淡紅墨頭 (Garra rufa) 的小魚,
來達到去除表層死皮的效果,
幫助治療乾癬 (Psoriasis) 、濕疹 (Eczema) 等皮膚疾病,
但是它卻存在一些健康的風險。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溫泉魚療看似無害,
但對人和魚來說,其潛在風險絕不容小覷,
尤其因為療程所造成的傷害可能太細微,
或很難被察覺,症狀也許要過幾個月才會出現。
對此,部分美國和歐洲地區已勒令禁止此治療,
以下列出溫泉魚療的3大風險。
1. 溫泉魚療恐引發傳染病
雖然溫泉魚療所使用的淡紅墨頭並無牙齒,
但若長時間吸附在一處,
以及血體液傳染病(Blood-borne infectious disease),
像是肝炎 (Hepatitis)
以及皮膚受傷的人,都請暫時避免溫泉魚療。
更叫人害怕的是,店家可能會重複使用水和魚,
進而造成更大的病菌感染風險,
包含創傷弧菌 (Vibrio vulnificus) 和
乙型鏈球菌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Group B Streptococcus簡稱GBS)。
有的時候,魚在去除角質層的過程,
也會影響指甲板(Nail plate)的幹細胞,
導致指甲長不出來。
2. 商家恐改用便宜長齒魚
消費者要小心,有的商家為節省成本,
會改用較便宜的請請魚 (Chin Chin),
因其外型像似淡紅墨頭,
不知情的顧客真的會分不出來。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資料顯示,
這種魚會長牙齒,
所以它更會造成皮膚受傷,
並引發細菌感染。
因此,在決定將雙腳浸泡在魚療中前,
請先確保店家遵守基本的衛生程序,
如完整的濾水系統,
或紫外線殺菌 (Ultraviolet sterilization),
這 2 種都能大幅度降低細菌感染。
此外,泡腳前後都要檢查有無傷口,
並且記得將雙腳清洗乾淨。
3. 溫泉魚療是一種動物虐待
當我們在快樂地享受泡腳,
水中的小魚兒卻可能一點也不快樂,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店家通常會讓它們先餓一段時間,
因為死皮是這些魚
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吃的食物。
換句話說,
人類為了要讓自己的腳變光滑漂亮,
正在虐待小魚吃「垃圾」。
隨著足部魚療的需求愈來愈大,
我們會需要把這些魚兒從自然生態中擄來,
導致生物鏈的不平衡,
同時強迫它們適應新的環境,
有的在運送過程中就死了,
有的則是因為接觸腳上的化學成分而中毒,
本文由 Hello醫師 授權轉載,
(原文:溫泉魚療不安全!不可不知的3大風險)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LULU)
(圖/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