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急著還債!雙薪夫妻負債 260 萬, 靠 2 原則 用「債」滾「錢」!

廖義榮(Taylor)

廖義榮(Taylor)

  • 2019-10-24 18:23
  • 更新:2021-11-10 09:43

先別急著還債!雙薪夫妻負債 260 萬, 靠 2 原則 用「債」滾「錢」!

 

【我們想讓你知道

一般雙薪無子家庭,通常經濟壓力不致太大,但若有房貸壓力,或其他債務出現,收支難免失衡。彭先生與彭太太因為面臨雙重債務,倍覺辛苦,沒有理財概念,又一心想償還負債,只能傻傻地把每月結餘擺銀行,打算存到一筆錢就先拿去清償債務。但專家建議應該積極出擊,學會投資理財,把資產滾大再還債。

 

文 / 廖義榮

 

「希望辛苦個幾年努力還錢,就能無債一身輕吧!」彭先生言語透露些許無奈。將邁入不惑之年的他結婚 5 年多,和太太都是平凡上班族,每月薪資合計 7 萬元,由於沒有養兒育女的壓力,打開二人的家計簿,發現如果只有單純的生活開銷支出,財務問題其實不大。

 

財務大檢視:負債逾 260 萬 想達三目標

不過,夫妻倆與長輩同住在 30 幾年前購入的房子,再貸款的 100 多萬元房貸轉由他們繳交,且長輩在外所欠 160 萬元負債,也成為夫妻倆的責任,儘管平時夫妻與長輩都有記帳習慣,但記帳後沒有進一步「查帳」,流於形式,看不出效益。

彭先生與太太盼能早日還清房貸,回到無債生活。為了繳清房屋貸款,並盡早幫長輩還清債務,夫妻倆都希望能開拓財源,「原本考慮做直銷,不過如果能學會投資,增加收入就太好了。」彭太太眼神中燃起希望。目前每月結餘 2 萬多元,放在銀行滾少少的利息,沒有其他積極作為。在年度支出上,夫妻倆年繳保費共計 8 萬多元,彭太太提到,買的保單主要是友情贊助,險種以儲蓄險或終身醫療險為主,所以希望調整不足的保障。

新的一年到來,彭先生與彭太太很希望家庭財務能做個大調整,除了讓生活過得從容一點,更希望未來能不為錢煩惱。他們想達到的目標有以下幾點:

一、盡快還清負債,包括房貸及長輩在外欠款。

二、增加財源,學習投資理財,創造較高的報酬率。

三、調整保單,建構讓家人安心的足夠保障。

 

到底該如何開始?財務顧問提供具體建議

專家建議一:結餘先投資滾錢 不急於還債

IFA 獨立財務顧問(CFP)廖義榮建議,想健全家庭財務狀況,一定要從「開源節流」做起。原本夫妻以外食居多,建議改成在家煮食,如果連隔天上班的便當也能一起準備,將能省下不少伙食費,每個月能多存 2 千元以上。

IFA 獨立財務顧問(CFP)廖義榮細心為彭氏夫妻分析家庭財務情況。檢視財務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記帳,

當然,記帳要記得有效率,最好將家庭支出做大類分項,例如必要的飲食與生活費用、每月固定開銷像是水電、瓦斯費等,若是為了做好整個家庭的收支管理,可以連太太及長輩的開銷一併加入紀錄。

彭氏夫妻過去一直都有記帳的習慣,如果能夠做好分類、也記好帳,再多一道檢查手續,也就是把每月的收支狀況攤開來看,馬上能知道開銷最重的是哪一部分、能否進一步改善。

關於夫妻最在意的房貸負擔及長輩負債部分,廖義榮建議不用急著一次還清,原因是現階段一般情況夫妻倆每個月可存下 2 萬多元,若將這筆金額做有效投資,可以加速資產累積。定期定額買基金,是理財初學者可以善加運用的投資工具。

由於 2 人都不擅理財,定期定額投資基金(包括 ETF)最適合,選擇的標的以分散風險效果最佳的全球型產品為主,像是全球指數股票型基金、全球新興市場基金、不動產投資信託 REITs 基金等,或是趨勢向上的區域,像是大中華股票型基金,將投資時間拉長,年報酬率可穩穩達到 5 至 6 %,未來將債務清償完畢後,也能做為退休金準備的投資組合。

廖義榮提及,每個家庭的財務規劃都可以善用「五一二二」原則,例如:

五:日常生活開銷占  50 %
一:年度支出(如保費、稅金)占 10 %
二:財務優先的儲蓄投資占 20 %
二:提高生活品質的開銷(如旅遊觀光等)占 20 %

由大類來區分金流,也可方便資金管控。

 

專家建議二:儲蓄險減額繳清 增加醫療險

在保險部分,獨立財務顧問張維庭建議,目前彭先生年繳保費中,以 20 年期增額終身壽險(儲蓄險)、終身醫療險及癌症險為主,由於儲蓄險在年繳保費金額占比高,若將該預算用做補足保障的部分,其他金額做定期定額基金投資,對資產增長更有幫助。因此建議將儲蓄險保單減額繳清,把保額降低,不再繳錢

獨立財務顧問張維庭表示,保險應該視預算規劃能照顧自己、也照顧家人的最佳保障。

至於彭先生的壽險,建議多規劃定期險 200 萬元,以保費相較,終身壽險保額 100 萬元,年繳 4 萬元,但定期壽險相對便宜,繳 1 萬多元保費即能買到  200 萬元的保額,假設發生萬一,至少能將債務還清。

要注意的是,夫妻倆的醫療險規劃都不足,彭太太甚至連一般醫療險都沒有,而彭先生雖有終身日額住院醫療險,每日給付 4 千元,但在 DRGs(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實施後,恐會因為住院天數減少、醫療自費增加而不足,更何況時間拉長來看,真正邁入老後生活,這樣的保額根本不夠,因此最好加保實支實付醫療險,不僅保費相對便宜,也能補足健保不給付的部分。

另外,為了老後照顧,可考慮加保殘扶險。實支實付醫療險不僅保費相對便宜,也能補足健保不給付的部分。

最後建議加買意外險,像是車禍、門診等醫療險無法給付的部分,可由意外險補足。為了建構較完整的保障,夫妻倆可在預算範圍內,將現有的保險調整,增加不足的部分。

 

健診後心得:微調整用錢順序 投資課精進

「聽了專家建議,我們現在懂得先將每個月要投資的錢留下來,剩餘的才是真正能花用在生活開支的部分。」彭太太笑說,為了節省日常消費,儘管家裡有車,平時上班還是以機車代步,週末假日就到市場買菜,「這樣做,比起外食,真的省很多!」

彭氏夫妻積極為財務拓源,每週至社區大學投資理財課報到。彭先生則提到,為了快點把資產養大,他和太太已開始定期定額買基金,而為了增加投資理財的功力,現在夫妻倆每週都會一起到社區大學上投資理財課。「從理解財經名詞開始,打好投資理財基本功。」

彭先生笑說,只有經濟壓力減緩,生活品質才能提升,「被錢追著跑的感覺真的很不舒服,學投資理財才能輕鬆面對日子。」

 

更多理財觀點,好文推薦你:

 

本文由 廖義榮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BELL;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廖義榮(Taylor)

廖義榮(Taylor)

廖義榮Taylor,曾是拎著007手提箱各國跑生意的資訊業外銷老手, 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證照,現在是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 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及在企業推廣EAP員工協助方案:員工理財教育與諮詢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