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秋天忽冷忽熱、午晚溫差大,
如果沒有注意個人衛生和保暖,
稍不謹慎就可能遭受感冒或流感病毒襲擊!
因此,如何有效提升防護力,
抵禦細菌、病毒入侵,
自然成為民眾秋季養生的重要課題。
但想要防止秋天感冒上身,該怎麼做呢?
中醫師表示,
首要關鍵就是照顧好我們的肺和脾臟,
以提升正氣、抵禦外在環境的威脅。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每到秋天就感冒、掛病號?
風邪、寒邪、燥邪入侵是原因
康涵菁中醫師表示,
每到秋天,許多民眾就會飽受感冒苦惱、掛病號,
是因為秋天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
而肺是一個嬌嫩的臟腑,
在這樣的季節受到外邪侵襲,
便很容易會出現感冒的症狀。
且除了一般的風邪、寒邪可能侵襲以外,
由於人體在秋季時也比其他季節都容易受到燥邪的影響。
所以,臨床上會觀察到,通常在這段時間感冒的病人,
常以咽癢、咳嗽為主要的症狀表現。
而從中醫角度來看,燥邪又可細分:
溫燥與涼燥,
靠近夏季的初秋時節常是外感溫燥,
患者表現的咳嗽多為乾咳、無痰,
或是痰少難咳、口渴與便祕等症狀。
至於中秋過後,
則多屬涼燥的範疇,
患者出現的咳嗽症狀會較為頻繁,
且常伴隨有清稀痰液、鼻塞清涕和頭痛等症狀。
秋天提升免疫力,
養肺、顧脾胃是關鍵
多吃白色食物、少碰苦味食物
既然民眾容易感冒的原因和受到秋天節氣變化影響,
易有風邪、寒邪、燥邪等外邪侵擾有關,
那麼想要防止秋天感冒上身,
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對呢?
康涵菁中醫師強調,
日常生活照顧好我們的肺臟和脾臟就是關鍵。
事實上,中醫認為,
肺氣充盈與否和人體的免疫系統間
有密切的關係。
如果民眾的肺氣虛弱、無力宣發,
就容易造成表皮層之衛氣不足,使人體易受邪氣侵犯;
而脾則為人體後天之本,
負責將民眾從食物中攝取養分,
運化為水穀精微,並輸送精氣到全身各處,
提升人體正氣,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動。
因此,秋天想要養好肺臟、脾胃,
吃對符合時令、節氣,
對人體運化有益的食物非常重要!
康涵菁中醫師表示,
中醫理論中五臟的「肺」和五色中的「白」相對應。
因此,建議民眾不妨
可在秋季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
例如:百合、銀耳、燉水梨、杏仁等,
以達到滋陰潤肺的功效。
另外,因為苦能傷肺,
所以秋天也要避免吃
苦菜、苦瓜、蓮子心等苦味食物。
並適量減少辛味之物的食用,
像是薑、蔥、辣椒,或是燒、烤、辣、炸的食物,
以避免因上火而傷津耗氣。
秋天避免容易感冒
來杯「鮮百合沙參茶」固護脾肺
還有要注意的是,
在秋天相對容易感冒的病人,
常常是體表調節出了問題。
簡單來說,也就是這些人除了秋天外,
就連平常吹風,或是進出冷氣房時,
也容易因為溫差的變化而覺得不舒服。
針對這類族群,建議平常可以適度服用
由黃耆、防風、白朮所組成的玉屏風散來調理。
此外,像是板藍根、金銀花等根據現代藥理研究,
發現有助於提升免疫力、降低流感侵襲的藥材,
也都是不錯的保養選擇。
康涵菁中醫師也特別推薦一款
性質平和、材料取得容易、熬煮簡單的「鮮百合沙參茶」,
提供給民眾做為秋季保養參考;
每天飲用1杯有助於固護脾肺,
降低感冒的風險,
對於初起的燥咳也有很好的解緩效果。
★百合沙參茶
材料:
百合9公克、北沙參9公克、防風9公克、
黨參9公克、桔梗6公克、貝母6公克、生薑6公克。
做法:
1. 先將鮮百合的鱗片剝下並撕去外層薄膜,
洗凈後在沸水中稍作浸泡,可幫助除去苦澀味。
2. 接著將其餘藥材清洗後放入煮藥壺中,
加入2000c.c.的清水,轉大火煮沸。
3. 沸騰後改轉小火烹煮20分鐘,
最後再放入百合烹煮10分鐘,即可飲用。
作用:
祛風潤肺、補脾益氣。
禁忌:
實熱型體質,或是風熱型感冒的朋友不宜食用。
【中醫師小叮嚀】:
最後,康涵菁中醫師也提醒,
秋天不想生病、感冒,除了飲食方面要留意外,
作息也要相當注意才行。
早在《黃帝內經》就曾記載: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
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
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在秋天應早睡早起,
以適應環境的變遷;並且保持情緒平和,
減少體內氣血的過度波動,
順應「收」的養生之道。
如此一來,不但能夠防止秋季感冒上身,
也能提前預防冬季許多疾病的發生。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LU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