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女人、家庭來說
懷孕代表著兩人愛情的結晶、新生命的誕生
每個懷孕的媽咪滿懷期待著
迎接新來到的寶貝熱鬧生活
但總有事與願違的時候
謝怡芬(Janet)近期在訪問中
分享她流產的過程
被宣布寶寶沒有心跳的那一刻
她從天堂掉到地獄
但她調適好心情跟它道別
並親自把孩子「拔」出身體
她也想藉著這次經驗告訴所有女性:
「這不是妳一個人的責任。」
她在露出一如往常的招牌笑容
也用她的正能量持續的激勵我們:
「It had to move on.」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想給媽媽懷孕的驚喜
卻當場被宣判流產
謝怡芬(Janet)主持外景節目
靠著爽朗個性、熱情笑容、
一口親切的台語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也打開她在演藝圈的知名度
她就像溫暖的太陽,總是溫熱身邊的人
就連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她的正面與活力
然而,她的世界並不是總是晴天。
6 月,生理期沒有如時報到
她就知道自己懷孕了
Janet帶著媽媽到婦產科
想要給她一個驚喜
當醫生照到肚子裡有個 Baby時
媽媽難掩興奮的心情紅著眼眶激動說著:
「Oh my god,怎麼這樣!」
丈夫、孩子都在身邊
整個房間充斥著高昂的氣氛
然而,病房的另一邊並非如此
看著醫生不發一語,再看了超音波:
「我主動問醫生『是不是沒有心跳?』
他說『對』。」
回想到那一刻
她從天堂掉到地獄,又紅了眼眶
不捨看見媽媽失望的神情,
看著母親哽咽地說:
「Mommy, I’m so sorry. 」
媽媽則反過來安慰她:
「Hey, It’s OK.他是自己不想留著的,
如果他不健康,我們也不想要呀,
妳別擔心我啦!」
媽媽的安慰讓 Janet壓抑不住情緒當場潰堤。
(Janet跟媽媽感情很好,不忍看見媽媽失望。
圖片擷取自:Janet Hsieh 謝怡芬 FB)
接受事實
自己把孩子「拔」出來
發洩過後、整理好情緒後
接受它已經沒有心跳的事實,與它道別
她也跟醫生商量不想要馬上拿掉
也不想靠藥物排掉
所以決定嘗試自然排掉。
身體很快地在兩周內就有反應
開始慢慢流紅,那天來臨時
身體的症狀告訴 Janet就快來了
她每半個小時就要換一片衛生棉,
症狀就像宮縮一樣很痛
那一刻,她做好心理準備:
「它真的排出來的時候還卡住,
所以我是要把它『拔』出來的。」
她用手仔細描繪它的大小
就像她三分之一手掌大
她並沒有當下把它沖掉
而是錄起來告訴老公
這就是排掉的孩子 然後才把它沖走。
能懷孕就是個禮物
It had to move on
面對這一切她調適自己的心情
「流掉一個Baby,怎麼可能不難過,
我當下難過完,就讓情緒走完,
哭是因為我覺得那是一個完美的結束,
我們必須從頭來過。」
對當時 39歲的Janet來說
這次的經驗反而是一個希望
讓她知道還有懷孕的可能:
「不要可憐我,對我來說,
能懷孕就是一個『禮物』
只是這次的禮物要被收回去,如此而已。」
她還是懷著期待,期待下一次的禮物到來,
語氣堅定地說:「It had to move on.
就是要往前去衝下一份禮物,
如果心情一直放在過去,反而對不起未來。」
「媽媽沒有錯,
不需要自己扛這個責任」
傳統社會中,大家把「流產」視為悲劇
甚至是不得談論的話題
許多女生在面臨這樣的事情
總是獨自一人承受
不僅要壓抑自己難過的情緒
有時甚至得承受一些譴責
但Janet要跟大家說的是:
「媽媽沒有錯,這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事情,
一般作息正常的人流產,
大部分不是妳能控制的。」
就連醫生也告訴她
三個懷孕的女生中有一位會流產
尤其是像她這個年紀的女性
她也認為這不該被視作一件壞事
也不該有誰因為流產被責怪:
「為什麼一個女生
要自己扛這個難過、責任,
我覺得這件事很不公平。」
當女性獨自承受壓力與痛苦
反而無法健康自己的身心靈
對下一次的懷孕也不會有幫助。
大家都知道身為母親的偉大之處
卻很少人能理解女性是這麼頻繁的流產
那些曾有機會成為媽媽
或還不是媽媽的女人
都是這麼滿懷期待著新生命到來
所以 Janet希望透過自己的故事告訴大家
面對各種情緒,不要害怕說出來
不說出來反而會害了自己
在她身上,我們看見的不只是她的樂觀
還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看見她身為女性
背後的勇氣與韌性。
(Janet輕輕帶過生命中的低潮,老公、兒子陪伴在身邊,
他們仍然帶著希望、期待,等待著下一份禮物到來。
圖片擷取自:Janet Hsieh 謝怡芬 FB)
更多人物故事,推薦給你
- 「對不起,媽媽不能替你痛…」 她在兒子臨終前的最後一段話,讓人懂了:放手,是最深的愛
- 兒子兩歲過世、捐出眼角膜,助兩個孩子恢復視力… 他手臂刺上兒子畫像:「提醒自己去幫助更多人」
- 兒子15歲死於學校,媽媽淚訴:不甘心發生這種事…台灣每年超過1萬件性霸凌,誰能保證下個不是你家孩子?
- 她一生殺了 6萬個嬰兒,只因政府的思想洗腦…在台灣的你 絕對無法想像!
-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一位籃球教練的心聲:「球技只能陪孩子三十年, 但品格能陪伴孩子一輩子!」
本文由 CMoney 團隊整理報導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