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較薪水差幾百元的人,其實是把錢往外推的笨蛋? 試著忽略眼前鈔票,掌握 2個變有錢的關鍵!

大是文化

大是文化

  • 2019-08-22 17:32
  • 更新:2019-08-23 08:49

計較薪水差幾百元的人,其實是把錢往外推的笨蛋? 試著忽略眼前鈔票,掌握 2個變有錢的關鍵!

(圖/shutterstock)

 

在職場打滾幾十年來,

我發現一個很荒謬的現象,

那就是往往那些愛計較薪水差幾百元,

或犯錯造成公司損失,也不願被記過扣薪的人,

表象上看起來很愛錢,

實際上卻是把未來更多錢和財富,往外推的笨蛋。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太在意薪水的人,
都是不愛錢的人

從前有個窮人,一心只想去工廠賺點薪水過日子。

有一天他到河邊洗碗,發現水裡透出眩目光點,

他伸手去撈,

才發現河床裡散布著一堆彩色玻璃彈珠。

於是,他把玻璃彈珠拿起來裝在口袋,

再把它們一顆顆丟到水裡。

他聽著彈珠掉入水中的咚咚聲,覺得很好玩。

 

第二天,他回去工廠上班,

在換工作服時,

他口袋中僅剩的一顆彈珠掉了出來。

這時,站在他身旁的大叔看了,

撿起來愣了半天說不出話來,

後來才直呼這是價值不菲的寶石。

原來,這位大叔以前曾在銀樓打工,

所以知道這個寶石的價值。

突然間,窮人放聲大哭起來,

因為他竟然不知道,

他所認為的彩色彈珠,

竟然是如此珍貴的寶物。

 

同樣的道理,

對於那些年輕窮白領來說,

他們眼裡只認得薪水,

卻認不出工作技能和經驗,

才是真正價值不菲的寶物。

 

 

30歲前累積經驗和工作技能的人,

就能在 30歲後,

把口袋裡的珠寶換成驚人的財富。

而且,這些珠寶是活的,

大珠寶會再生小珠寶,小珠寶會再長成大珠寶。

 

然而,30歲前只知道累積微薄薪水的人,

30歲後才會發覺,

自己過去竟然笨得把價值連城的珠寶,

當成玻璃彈珠並用來玩打水漂。

很多 30歲的年輕人告訴我,

在這個凡事都需要錢的社會,

只有手上握著薪水和鈔票,才有安全感和存在感。

不幸的是,他們看不透,

他們的薪水根本不算是財富,

充其量只是出賣時間和心力,

換回的一把把不停貶值的紙鈔而已。

 

事實上,

在這高CPI和負利率的時代,

紙鈔根本不等於錢,

紙鈔只是錢的一種表現形式。

真正的錢是不停變大或縮小的,

它的價值每天都在浮動,

甚至在這個時代,每天都在貶值衰老。

當你看不透鈔票這個東西的真面目、

看不透資本主義運作的原理,

你根本就無法真正認知到「錢」的真義,

那你如何去真正愛「錢」?

 

 

如果錢是一條活魚,
那麼,鈔票只是一條魚乾。

有錢人早就看透這點,

於是,

他們為了擁有很多鮮活的魚,

寧可花好幾年的時間和資金,

去建造一個魚池,

在裡頭繁殖著許多的活魚。

當他們心血來潮,想抓一條活魚來煮湯,

只要去池子裡撈就有。

撈了一條魚,池子裡仍會生出更多魚苗,

如此源源不絕的活魚來源,

就是他們財富永不匱乏的關鍵。

相對的,那些手上緊緊握住魚乾的人,

就算把魚乾丟到池子裡,也終究是魚乾。

當他們吃了一條魚乾,就少了一條,

吃完了魚乾,就只好再去出賣老命換魚乾。

 

愛錢不是罪惡,有錢人也不是罪人。

如果你真的不想一輩子被錢困住,

不想一輩子因為錢不夠用而苦惱,

那麼,你就應該在 30歲前,

讓自己成為真正愛「錢」的人,

而不是只愛薪水和鈔票的笨蛋。

 

話說回來,如果你只想緊緊握住鈔票,

斤斤計較薪水少了幾元,不肯花錢投資自己,

多學技能或擁有專業證照,

甚至不肯在職場裡多做、多學、多看,

用心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讓自己成為不停增值的珠寶。

那麼,不僅是 30歲後,甚至到 40或 50歲,

你也只能把魚乾切成更多小塊,苟延殘喘走完人生路。

 

 

本文及內文圖摘自:

《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

那些多方嘗試和不敢嘗試的人,

都將淪入貧性循環,我該如何替未來做好準備?》

出版社:大是文化
作者:狄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BELL)

 

更多變有錢的觀念,歡迎參考看看>>

 

大是文化

大是文化

領導學之父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說: 「領導者做對的事;管理者把事做對。」 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 「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 這兩位大師的至理名言就是大是文化的出版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