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會大了!頭痛以為高血壓...腦瘤10大早期信號出現,切不可忽視!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 2019-07-09 17:18
  • 更新:2019-07-10 16:24

誤會大了!頭痛以為高血壓...腦瘤10大早期信號出現,切不可忽視!

(圖/shutterstock)

 

當身體其餘器官出現良性腫瘤,

我們常常可以選擇不治療,

也不會緊急影響身體狀況,

就如良性的皮膚腫瘤–粉瘤、

乳房纖維囊腫或纖維腺瘤這類型的腫瘤,

都可以選擇追蹤觀察即可,不一定要急著拿掉。

 

但長在腦內的良性腫瘤就不太一樣了!

我們的腦袋瓜有個堅硬的頭殼幫助我們抵抗撞擊,

保護裡面如豆腐般軟綿綿的腦組織,

但也因為了這堅硬的外殼,

決定了一件事──腦部空間有限!

於是,當腦內的空間被腦瘤佔據,

就會壓迫正常腦組織,影響腦部各項功能,

因此,就算是良性的腦瘤也要謹慎處理!

 

 

趕緊接下去看看…

 

(贊助商連結…)

 

如果不是長在功能區,

可能長到 5 公分才會被發現

假如良性的腦膜瘤長在運動區附近,

即使腫瘤只有一、兩公分大,

也有機會因為壓迫到掌管運動的腦區

而造成患者肢體無力,

動不了手動不了腳而就醫。

如果不是長在功能區,

可能腫瘤要長到四、五公分以上後

才使腦壓升高而讓患者有了症狀,

也要等到這時才發現腦瘤。

 

有時,腦瘤長的位置恰巧在長在功能區,

像腦下垂體是人類控制荷爾蒙的主宰,

於是長在腦下垂體的腦瘤可能會影響內分泌,

像是泌乳激素分泌過多這樣的荷爾蒙變化,

導致女性乳頭有不正常的分泌物出現,

月經沒來或月經也不規則,

這樣的腫瘤可能僅僅長到一公分時,

患者症狀就很明顯了。

腦瘤也會造成腫瘤及周遭區域的組織腫脹發炎,

迫使腦壓升高而造成患者不適。

 

看到這裡,您一定可以了解,

腦瘤患者會表現什麼症狀,

取決於腦瘤生長的位置、

腦瘤長大的速度給神經系統的影響。

也不是所有的腦瘤都會造成症狀,

也有患者是因為頭部外傷、

健康檢查等其他因素意外找到腦瘤的。

 

以下是較常見的腦瘤症狀:

1. 頭痛

若原本就有頭痛困擾的患者,

會經歷一種新的頭痛模式,

像從間歇性質的痛變成持續性疼痛。

頭痛愈來愈頻繁、愈嚴重

 

2. 平衡與行走困難

 

3. 新發作的癲癇

4. 不明原因的噁心嘔吐

 

5. 視力問題

像是視力模糊,

複視(看到雙重影像),外圈的

視力喪失

 

6. 聽力障礙

 

7. 四肢逐漸喪失感覺及行動力

 

8. 難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9. 對生活日常感到混亂

 

10. 人格或行為改變

 

腦瘤的症狀來得不會太快,

因此不僅患者常常自動忽略,

家人也不太容易發現異狀,

除非是一些類似中風

(手腳無力、言語混亂、臉歪嘴斜)的症狀。

 

 

接下來我們繼續看看腦瘤的分類。

 

續發性(轉移性)腦瘤比原發性腦瘤常見。

有時患者已知道有某處癌症,

甚至也已經接受治療過後,

才發現癌症轉移到腦部。

當然,有時原發部位的癌症症狀不明顯,

卻是因頭痛或步態不穩等症狀

而發現顱內長了腫瘤,

進而證明此為轉移性腦瘤,

才知道原發癌症為何,

像是先發現腦部長癌後,

再檢查才知道原來是肺癌轉移來的這樣。

 

至於哪一種癌症容易轉移到腦部呢?

比較常見的為以下幾個:

 

● 乳癌

 

● 大腸癌

 

● 腎癌

 

● 肺癌

 

● 黑色素癌

 

大腦的原發性腫瘤比轉移性腫瘤少很多,

而腦內的組織,包含腦神經、腦膜、腦下垂體、

松果體等部位都可能長出大腦原發性腫瘤,

我們來看幾個成人最常見的大腦原發性腫瘤:

 

● 星狀細胞瘤(Astrocytomas),

此種腦瘤可以長在腦部任何地方,

容易引發癲癇和行為改變。

可依惡性程度分級,

第四級的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

(Glioblastoma Multiform;GBM)屬於惡性腫瘤,

即使切除後也容易復發,

新聞人陳立宏罹患的即為此種惡性腦瘤。

 

● 腦膜瘤,

腦膜是腦部外層的一層組織,

腦膜瘤多為良性,長得慢,

易發生於 70 歲以上的患者身上。

 

● 腦下垂體瘤,多為良性腫瘤。

腦下垂體是人體調控荷爾蒙的主宰,

與甲狀腺刺激素、泌乳激素、濾泡刺激素、

生長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各種荷爾蒙有關,

長腫瘤後會影響內分泌。金鐘影后林依晨

曾於26歲時發現腦下垂體腫瘤,

並在同年動刀切除,術後至今狀況穩定。

懷疑罹患腦瘤時,

醫師會安排以下檢查:

 

● 神經學檢查,

檢查平衡、肌力、協調、

反射、視力、聽力。預測哪個腦內部位受損。

 

● 影像學檢查,

最常用來評估腦瘤的影像檢查是核磁共振攝影。

如果懷疑腫瘤來自其他器官轉移,

那就會針對某些部位做影像檢查,

像安排胸部或腹部電腦斷層檢查

是否有肺癌或腹內腫瘤,

安排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檢查是否有乳癌,

或是做大腸鏡檢查是否有大腸直腸癌。

 

記得,腦瘤分成很多種類,

不僅如此,腦瘤的生長位置、大小、

及速度都會影響治療方式。

手術、放射治療電腦刀或伽瑪刀、化學治療、

標靶藥物都可能是治療選項,

請好好向醫師諮詢了解。

 

 

 

 

本文由 照護線上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ㄆㄆ)

 

 

【想看更多,歡迎追蹤我們】

 

 

【猜你還想看這些】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專業醫療入口網站,由醫師團隊擔任編輯,提供實用、高品質的衛教資訊,免費註冊會員就能輕鬆找診所、找藥局並完成網路掛號和預約領藥,是行動世代最佳照護平台。

照護線上是專業醫療入口網站,由醫師團隊擔任編輯,提供實用、高品質的衛教資訊,免費註冊會員就能輕鬆找診所、找藥局並完成網路掛號和預約領藥,是行動世代最佳照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