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樂,讓世界看見台灣》27 歲楊威宇曾離家、窮到吃吐司邊,如今成為首位被 BBC 採訪的 台灣音樂製作人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

  • 2019-06-28 09:14
  • 更新:2021-06-29 15:49

用音樂,讓世界看見台灣》27 歲楊威宇曾離家、窮到吃吐司邊,如今成為首位被 BBC 採訪的 台灣音樂製作人

 

2016 年,一個 27 歲的年輕人,把台灣文化推廣到英國,甚至成為台灣第一位接受英國 BBC電台專訪的音樂製作人,也入圍美國國際獨立音樂大獎,而這些響亮的頭銜、不凡的成就,是他用很多堅持、爭執、低潮換來的…在台灣的他,曾因專輯銷售不如預期被打入深淵也曾在追求音樂的路上,跟家人翻臉、離家出走只能吃吐司邊。如今,他驕傲地說著台灣的美,與自己對這份文化的熱忱、熱愛回過頭看,沿途的坎坷都是他成長的痕跡,他現在不僅證明了自己也向世界證明台灣文化的美好。看看他的故事吧!

 

16歲的一場表演 讓音樂成為他的使命

16 歲那年,楊威宇跟同學組了 Fun4 樂團,在學校晚會表演,上台那一刻,打開了他的眼界,回想起那天,他說:「那是改變我人生的一天,以前的我只會讀書,站在舞台上,我感受到音樂才是我的使命,我甚至還把那天刺在身上!」(笑)

用音樂,讓世界看見台灣》27 歲楊威宇曾離家、窮到吃吐司邊,如今成為首位被 BBC 採訪的 台灣音樂製作人

(圖片來源:CMoney影音組)

從那之後,他的生活再也離不開音樂高中時,他們考取街頭藝人執照在信義區香堤大道表演,也是當時,滾石唱片的經紀人簽下他們,讓他們滿懷希望,興奮的想著:「Yes!我們離五月天更進一步了!」

用音樂,讓世界看見台灣》27 歲楊威宇曾離家、窮到吃吐司邊,如今成為首位被 BBC 採訪的 台灣音樂製作人

(楊威宇與團員組成 fun4 樂團,2010 年亞洲巡迴演唱到香港表演。圖片來源:JASS YANG粉絲專頁)

 

為了音樂離家出走 窮到吃吐司邊也甘願

那時候只是高中生的他一心只想追尋夢想,但這條路卻不是他想的那麼簡單,楊威宇的家人並不同意他做音樂,尤其爸爸無法理解一個建中的學生為什麼寧可荒廢學業也要堅持做音樂?為什麼不選擇穩健安全的路,偏要選擇困難的事情去做?爸爸氣得摔吉他不讓他練團,他也負氣離家,躲到朋友家做音樂,當時表演的錢通通拿去錄音、買器材,窮到只能去早餐店拿吐司邊配醬油吃但是即使窮,他也不願放棄做音樂。

 

幸運發行專輯 銷量差卻讓他陷入人生谷底

他是如此堅持在自己的道路上,跟家人鬧翻、餓肚子都在所不惜,不料事與願違,Fun4 樂團的專輯銷售不如預期,身為主唱又是吉他手的楊威宇,認為所有的錯都應該由他承擔,他自暴自棄、自怨自艾:「是不是我歌寫得不好、唱的不夠好、長的不夠帥?」這記重擊狠狠的撂倒他,讓他陷入低潮、迷失了方向…

失落的他離開台灣到北京工作,那時候他發現歌曲的製作人才是決定歌曲面貌的關鍵角色於是他從幕前奏到幕後在北京學習編曲、當製作人,為了成為製作人,他努力自學:「Google、Youtube,是我最大的老師!」也在錄音室當助理,積極向前輩討教,那段時間,奠定了他日後製作音樂的基礎。

用音樂,讓世界看見台灣》27 歲楊威宇曾離家、窮到吃吐司邊,如今成為首位被 BBC 採訪的 台灣音樂製作人

(楊威宇,經歷種種低潮也不願放棄夢想。圖片來源:CMoney 影音組)

 

不服輸的他 回到台灣捲土重來

回到台灣後,失去北京較高的薪水再度面臨現實的壓力回憶那段日子,他皺眉崩潰的說:「我當時真的覺得我他媽要死在這裡了!完蛋了,我的音樂人生要結束了!」也曾想放棄音樂、找份穩當工作但不服輸的個性讓他繼續堅持下去:「我就是『鐵齒』啦,我不相信自己做不到!」也在這時候,出現轉機面對工作的空窗期,讓他開始思考「自己想做的音樂」,過去在唱片公司,做的音樂都是有目的性的,他從未照著自己的心意完成一首作品,於是他回憶起小時候聽到的聲音,生長在傳統家庭底下的他,從小跟著阿嬤去廟會拜拜,聽到佛經、北管、戲曲…等等,那些除了是他小時候聽到的聲音外,也是他認為能夠代表台灣的音樂,他把這些元素放進他的創作裡,誕生了第一首真正屬於他的歌。

用音樂,讓世界看見台灣》27 歲楊威宇曾離家、窮到吃吐司邊,如今成為首位被 BBC 採訪的 台灣音樂製作人

(走過低潮的楊威宇,雲淡風輕地說著過去。圖片來源:CMoney影音組)

 

完成歌曲後,找了導演拍攝音樂錄影帶他們選在老大公廟前拍攝。「老大公」是基隆當地殉難先人的尊稱祭祀的不是仙人,而是『先人』因此他們也特別安排在中元節這天發佈音樂錄影帶」MV 中歌手穿著唐裝、提著燈籠,背景音樂是二胡、古箏、嗩吶,仔細一聽,還傳來熟悉的「南無阿彌陀佛」,但歌手唱的卻是西洋流行歌曲《Faded》,西洋歌曲搭配傳統樂器與佛經,看似衝突的兩種風格卻意外和諧且創造出獨樹一格的台灣味。

影片 PO上網後,許多網友們聽了都說起雞皮疙瘩、讚嘆他們的音樂推廣台灣的文化,就連國外的媒體也都在播放這首歌,有了熱烈的迴響後,楊威宇一行人認真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妙台灣〉就在這時正式成立,這項專案主旨是用西洋的流行音樂,結合台灣傳統的各項元素,包括音樂、視覺、文化內涵…透過中西融合將台灣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對此,楊威宇說:「你要說他到底是不是台灣文化,I don’t know~但這些,是我們從小看到大的東西」。

用音樂,讓世界看見台灣》27 歲楊威宇曾離家、窮到吃吐司邊,如今成為首位被 BBC 採訪的 台灣音樂製作人

(妙台灣首支音樂錄影帶《Faded》。圖片來源:youtube)

 

找到自己的理念:把台灣文化推廣出去

2016 年,他獨自前往英國追尋音樂問起他為何選擇英國,他說在北京的遇到的製作人告訴他:「如果你在倫敦做音樂可以生存,那到世界各地都可以生存。」於是他到英國開始上課學音樂,讓自己置身於音樂、藝術的環境之下,雖然當時只有台灣微薄的存款,但他省吃儉用,只為能在倫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當時他與英國藝術家室友聊到:「『藝術』是用不同的手段告訴世界自己想要表達的理念。」而楊威宇心中最想傳達的概念就是台灣人對於文化的認同感,他說:「台灣人對自我文化認知很低,真的很可惜,因為超多外國人覺得我們超爆酷啊!」身在英國的他致力於文化推廣,妙台灣專輯的發表派對在倫敦登場,他租了倫敦最具指標的 60 年代雙層復古巴士,公車上掛起台灣廟宇最常見的大紅燈籠,請台灣面師師傅畫上臉譜,搭配國樂及電音的混音進行 Live DJ 表演,提供太陽餅、鳳梨酥、台啤…等等台灣特產,讓倫敦的街頭在那一夜「台」了起來,現場的外國媒體、聽眾聽了也都隨之起舞。

用音樂,讓世界看見台灣》27 歲楊威宇曾離家、窮到吃吐司邊,如今成為首位被 BBC 採訪的 台灣音樂製作人

(妙台灣專輯首發派對舉辦在倫敦街頭。圖片來源:youtube)

 

BBC 首位採訪的台灣製作人 入圍美國國際獨立音樂大獎

〈妙台灣〉獨特的音樂,也讓他成為台灣第一位接受英國 BBC電台專訪的音樂製作人,訪談的過程中,被問到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他毫不猶豫的說:「因為我愛呀!那些中華歷史、慶典儀式真的很美!」他也坦承在沒有做這項計劃前,對中華歷史、傳統文化、節慶儀式,背後的故事其實不是很了解,也許很多人都像他一樣,遵循著長輩腳步拜拜、燒香…等等,卻不明白自己為何而做,他認為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身為台灣人,這些是我們應該知道的事呀!」

用音樂,讓世界看見台灣》27 歲楊威宇曾離家、窮到吃吐司邊,如今成為首位被 BBC 採訪的 台灣音樂製作人

(楊威宇接受 BBC 採訪,圖片來源:Youtube)

 

為了讓台灣被世界看到 在 29 天內籌了 15 萬

除了被 BBC 專訪外,他也入圍美國國際獨立音樂大獎最佳藝人形象設計獎,入圍的作品是他與臉譜面師幻龍師傅、攝影師蘇挹德,共同創作人像攝影《后羿》,這是一個能讓國際看見台灣的好機會,他堅持帶著師傅、攝影師出席頒獎典禮:「幻龍師傅才是重點,我只是一個被畫的人而已。」大好機會擺在眼前,卻面臨苦無經費困境,他向文化部、航空公司申請補助、贊助卻四處碰壁,他們努力籌錢,終於在 29 天內籌到 15 萬,成功帶著師傅並畫上臉譜出席典禮,搶眼的臉譜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注意,大家紛紛搶著跟他拍照,他也藉此跟大家分享《后羿射日》的故事,雖然沒有得獎,但他又成功讓更多人看見台灣。

用音樂,讓世界看見台灣》27 歲楊威宇曾離家、窮到吃吐司邊,如今成為首位被 BBC 採訪的 台灣音樂製作人

(楊威宇帶著幻龍師傅(右)、攝影師(左)出席美國獨立音樂大獎。圖片來源:JASS YANG粉絲專頁)

 

「Never try, never know.不嘗試,永遠不知道會如何。」

從台灣走到英國,他想讓更多人看見台灣的好,卻也看見台灣人的保守、自卑,他說:「就沒有人做過的才要做!大家太過在意他人的眼光,失敗在所難免,但是除了自己,其他人根本不會在意你的失敗,真正在承擔的也是自己,不要管別人怎麼說,那些閒言閒語的人,跟你的人生關聯都是很低的。」而機會一旦錯過,就是後悔一輩子。他對著我們堅定的說:「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 I never lose, either I win, or I learn我從來沒有輸過,要嘛我贏了,要嘛我學到了」

採訪前,聽著妙台灣的音樂,燃起我對楊威宇跟妙台灣的好奇,問了他拍攝妙台灣最難忘的經驗:拍攝〈妙台灣〉第二支 MV 時,留下的合影讓他印象深刻,到現在,床頭都擺著那張照片,畫面中好幾十人,加上現場工作人員上百人,全都是無酬參與,他的一句:「我想做這個,但不知道結果會怎麼樣。」不論音樂、影像、公益,都二話不說答應,他知道,大家不是盼著他的名望,而是跟他一樣,有著想把台灣文化推廣出去的心:「我們都知道它越來越少,或許有一天會消失,希望我們能留下些什麼,能做多少是多少。」開始前,彼此都不認識,大家因為同一個目標相遇、努力,奉獻自己的時間、專業,他笑著欣慰的說:「大家聚在一起,那一刻的力量是很強大的。」聽著他們的音樂,想起他說的話,那股力量,隨著他從台灣到英國持續燃燒著。

用音樂,讓世界看見台灣》27 歲楊威宇曾離家、窮到吃吐司邊,如今成為首位被 BBC 採訪的 台灣音樂製作人

 

採訪前,聽著妙台灣的音樂,燃起我對楊威宇跟妙台灣的好奇,問了他拍攝妙台灣最難忘的經驗:拍攝〈妙台灣〉第二支 MV 時,留下的合影讓他印象深刻,到現在,床頭都擺著那張照片,畫面中好幾十人,加上現場工作人員上百人,全都是無酬參與,他的一句:「我想做這個,但不知道結果會怎麼樣。」不論音樂、影像、公益,都二話不說答應,他知道,大家不是盼著他的名望,而是跟他一樣,有著想把台灣文化推廣出去的心:「我們都知道它越來越少,或許有一天會消失,希望我們能留下些什麼,能做多少是多少。」開始前,彼此都不認識,大家因為同一個目標相遇、努力,奉獻自己的時間、專業,他笑著欣慰的說:「大家聚在一起,那一刻的力量是很強大的。」聽著他們的音樂,想起他說的話,那股力量,隨著他從台灣到英國持續燃燒著。

用音樂,讓世界看見台灣》27 歲楊威宇曾離家、窮到吃吐司邊,如今成為首位被 BBC 採訪的 台灣音樂製作人

(妙台灣第二支作品《Flashlight》楊威宇與大家的合影)

 

 

看更多好文>>

 

本文由 CMoney 團隊採訪報導,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CMoney 團隊 / 撰文者:Stella )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