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Fooding台灣好食材編輯‧圖片來源/王正毅、璞真奕睿影像公司
食材發芽到底能不能吃?真的很困擾呢!
營養師賴怡君幫大家整理好囉,
有些食材發芽了不但可以吃,而且還更營養;
有些不行,會中毒;有些無妨,
但最好趕快吃完,
15 種常見發芽食材要吃掉還是丟掉,
這篇一定要加入收藏的啦!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馬鈴薯發芽是有毒不能吃的。
馬鈴薯發芽不能吃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營養師賴怡君表示,
馬鈴薯發芽是有毒不能吃的。
她提醒,當馬鈴薯開始發芽時,
芽眼的周圍和外皮,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生物鹼,
食用後可能會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
腹痛、腹瀉等急性中毒現象,
而腹瀉可能會持續 3~6 天。
她強調,即使切除發芽的部位,
毒素還是存在,
高溫加熱毒素也不容易被破壞。
8 種食材發芽更營養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營養師賴怡君指出,
以下8種食物發芽後吃更營養。
蒜頭:
發芽成蒜苗後,蒜苗所含的抗氧化物質、
含硫化物比新鮮蒜頭所含的抗癌物質量還高。
黃豆:
據日本醫界,學術界的研究報導,
黃豆經初發芽(約幾毫米長)的過程,
其維生素A、E、C及B群急速增加,
紅蘿蔔素增加1-2倍;
維生素B2增加2-4倍;
葉酸成倍增加;另外普林減少,
對於痛風者可酌量攝取。
黃豆催芽後,可減少脹氣的發生率。
從口感上講,發芽黃豆更鮮美、細膩,
吃後不容易脹肚,適合消化功能不好的人。
用發芽黃豆打豆漿
或是與其他蔬菜一起食用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發芽黃豆並不等同於黃豆芽,
發芽黃豆培育時間更短,
一般長出不到半厘米的小芽就可以吃了。
糙米:
發芽糙米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胺基酸 γ-氨基丁酸(GABA)。
GABA 是一種天然存在的非蛋白質氨基酸,
是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系統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
充足的 GABA 供應,具有安神醒腦、
增強記憶力、預防老年痴獃等作用。
發芽糙米的膳食纖維是精白米的3.7倍。
以發芽糙米代替精白米,
不但口感清香、易消化,
而且有防病強身的保健功能。
蒜頭、黃豆、糙米、芝麻…等食物發芽後吃更營養。
綠豆芽:
綠豆芽性涼,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A、
維生素 B1、維生素 C 、鉀、鈣、鐵等。
隨著發芽的過程,
會突增豆類本身所沒有的維生素 C。
豌豆苗:
其胡蘿蔔素含量可達 2700 微克/百克,
而人們常吃的瓜果類蔬菜,
其胡蘿蔔素含量均在 100 微克/百克以下。
芝麻:
芝麻在催芽 4 天后,脂肪含量明顯減少,
亞麻酸、磷、鈣等成分增加,
且所含芝麻酚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功能。
麥芽:
麥芽可以做成香甜可口的麥芽糖、
麥芽餅等甜食,也可作為啤酒製作的重要原料之一,
是衡量啤酒品質好壞的非常重要的指標。
麥芽在中醫的臨床用藥上,也佔據一席之地。
其性甘,味微溫,主要功效為食積不消、
脾虛食少、減緩乳房脹痛等。
芽菜類:
蘿蔔芽、苜蓿芽、葵花籽芽、
花生芽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適合低溫油少、烹調,
能保留芽菜大部分營養,非常健康。
薑、地瓜、芋頭…等食物發芽吃也無妨,但最好盡快吃完。
這 6 種食材發芽沒關係, 但要趕快吃完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營養師賴怡君説,
有些食物發芽吃也無妨,但最好盡快吃完。
薑和蒜頭:
在發芽過程中,營養價值大大降低,
但不會像馬鈴薯在發芽過程中會產生有毒物質。
所以發芽的生薑、蒜頭仍然可以吃,
只是因其營養消耗,食用價值會大打折扣。
保存方式:
薑:
嫩薑應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在冰箱中冷藏。
然而老薑不適合冷藏保存,可放在通風處。
蒜頭:
放在網袋中,懸掛在室內陰涼通風處即可。
地瓜:
發芽後,還是可以吃,只是養分全供應到芽根,
但仍含有膳食纖維,只是吃起來較不甜、口感較鬆。
保存方式:
平時適量購買,存放在陰涼通風處保存。
芋頭:
芋頭是多年生的植物,
我們食用的部分是地下球莖,
在田間的芋頭其實就是已經長出枝葉的,
所以不用擔心芋頭發芽的問題,可放心吃。
保存方式:
需保持乾燥,建議直接放在陰涼通風處,
如果家裡較潮濕,
也可以先用報紙包起來,放冰箱底層保存。
紅蘿蔔:
紅蘿蔔發芽沒毒,
但紅蘿蔔的甜份及營養都會隨發芽而變不好吃,
營養全在芽處。建議適量購買,勿存放太久。
花生:
有些可食用的發芽食物本身無毒,
但吃下去對身體是否有害,要看情況而定。
像花生這類富含脂質的食物,
發芽後的花生苗清新可口,
但由於花生很容易滋生黴菌,產生黃麴黴素,
具有強烈的致癌毒性。
正常情況下,發芽的花生吃了沒問題;
但如果放置太久,
因受潮導致的黴變發芽花生,就不能吃。
台灣好食材_簡介
從餐桌到產地。
台灣最大食材食譜社群平台
分享健康、料理祕訣、食材運用
分享台灣各地好食材
買好食材做好料理,美味又健康!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責任編輯 / ㄆ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