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氣到,保健排毒是關鍵!掌握 四大養肝技巧,這杯茶喝下去,肝臟健康人年輕!

樓中亮 醫師

樓中亮 醫師

  • 2019-03-28 11:39
  • 更新:2019-03-28 17:08

 清明節氣到,保健排毒是關鍵!掌握 四大養肝技巧,這杯茶喝下去,肝臟健康人年輕!

(圖/shutterstock)

 

 

文/樓中亮醫師

 

陽曆的四月四日清明節,

每年從這個時候開始,進入所謂的「初夏」。

初夏是春季與夏季的過渡期,

氣候特質揉合了春天的多風以及夏天的溫暖。

但受到年運火不及和厥陰風木司天的影響,

這一氣的主氣少陰君火無法發揮其氣候特質,

火氣不足以抑制客氣太陽寒水,

整體而言以風木為主且水旺。

反映在具體的氣候狀況就是風多、地震多,

且夏行冬令,早晚溫差大,天氣忽冷忽熱,

陰晴不定,稍不留神便容易受風寒侵襲。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節氣養生:清明】

一、清明前後 建議穿寬鬆的衣服

若以一年四季而論,清明前後仍屬春季,

保養上應兼具疏肝及養心。

這段時間人體內的肝氣最旺盛,

但肝氣過旺反而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

妨礙消化吸收。

且肝掌管人的情緒,肝氣旺易使情緒失調、

氣血運行不暢、血壓不穩定,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又因為氣候的紊亂,人體氣機失衡,

心脈受其影響,輕則降低思考力及專注力,

重則引起失眠、心神不寧、坐臥不安等問題。

 

在清明時節,

凡是耗損或阻礙陽氣的情況都應該避免。

經常吐納調息對人體陽氣有益,

建議讀者可以穿著寬鬆的衣服,

到空氣清新的地方進行調息。

陽氣正常升發則脾胃運行良好,

所以人們在春季時食欲較好,

但也要注意飲食有節,才能保護脾胃。

清明節又稱寒食節,台灣雖沒人這麼稱呼,

但吃冷食的習俗卻還保留著,

例如春捲(潤餅)就是一例。

不過胃寒的人並不適合吃冷食,

冷食傷胃氣,若為應景,

最好還是將餡料加熱之後再用餅皮捲起來吃。

 

二、清明時節的養生法則:

飲食宜溫,多吃蔬菜水果。

適合吃地瓜、白菜、蘿蔔、芋頭,能溫胃祛濕。

薺菜、菠菜、山藥能護肝養胃。

多喝橘香茶及牛蒡茶。

橘香茶有助於疏肝解鬱、靜氣安神,

牛蒡茶有助於穩定血壓、血糖以及淨化腸胃。

少吃筍、菇、韮菜等助長肝氣的食物。

穿著寬鬆衣物,多到空氣清新處練習吐納。

清明節踏青時,不宜做激烈的運動。

這個時節,氣溫回升,

人體陽氣生發最需注意疏肝與養心,

不要吃燥熱滋補的食物,

避免肝火太旺,有高血壓的人,

更需要注意血壓的定期量測,

來看看如何保養。

 

 

三、按摩太衝穴︰

位於腳的大姆指與食指縫延伸到腳背,

骨頭凹陷處,按壓 100 下,

每日 1~2 次,可消肝火。

 

四、疏肝養心茶︰

西洋蔘 2 錢、五味子 2 錢、麥門冬 2 錢,

水 1500~2000 毫升,

可加幾片玫瑰花、桂花或薄荷葉。

 

 

本文授權自 樓中亮醫師 ,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ㄆㄆ

 

 

【猜你還想看這些!】

 

 

 

樓中亮 醫師

樓中亮 醫師

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台灣中醫預防保健協會」創會理事長,樓中亮中醫預防保健網創辦人,現任「樓中亮中醫體系」院長。樓醫師將多年致力鑽研的諸多古中醫精隨,統整於「樓中亮中醫預防保健網」,將這套獨創的古中醫療法「數位化」,使預防保健之衛教資訊生活化、客製化和普及化,讓一般民眾在家輕鬆保健、預防疾病,使大家共同體驗「天人合一」的健康生活。

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台灣中醫預防保健協會」創會理事長,樓中亮中醫預防保健網創辦人,現任「樓中亮中醫體系」院長。樓醫師將多年致力鑽研的諸多古中醫精隨,統整於「樓中亮中醫預防保健網」,將這套獨創的古中醫療法「數位化」,使預防保健之衛教資訊生活化、客製化和普及化,讓一般民眾在家輕鬆保健、預防疾病,使大家共同體驗「天人合一」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