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如果你有幾個孩子,
那麼爭吵是最常見的現象了!
例如,孩子們會因為
某個電動玩具究竟是誰的,
或誰第一個從前門出去
這樣的問題而大吵大鬧。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父母該讓孩子學會
恰如其分的起爭執
但這些問題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沒有。
起碼對父母而言不重要。
但是,作為父母,
要讓孩子學會如何爭執,
這一點很重要。
只有讓孩子知道
應該如何恰當地與別人爭吵,
他們才能學會
如何不和別人發生爭吵。
這也是父母希望孩子
長大後能做到的一點。
孩子會從吵架
弄懂「社交」手法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
沒有兄弟姐妹的孩子
長大後更難解決好人際衝突。
他們必須要竭力克制自己的情緒
才能維持好人際關係,
否則就顯得太具侵略性,
或容易變另一個極端——
不夠果斷。
我所見過的那些「天生」的社交高手,
也都是從小
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長大的。
孩子們其實都不太擅長
使用一些小技巧來維持人際關係。
那麼要學會這些技巧
唯一的方法就是和別人起爭執。
因為爭執能夠讓孩子知道,
什麼做法能讓別人願意與他配合,
什麼做法卻不能。
盡可能不干涉爭執
讓孩子自己學著思考
日積月累,孩子便會明白,
如果朝哥哥的臉上打一拳,
哥哥就很難再對他友好相待了;
如果不讓哥哥姐姐進他的房間,
那他們肯定也會這樣對待他。
孩子之間的爭執通常都是與權力有關。
既然孩子們已經有了
兄弟姐妹(地位)之分,
或決定好了誰擁有某個空間(地盤),
誰能自己做主(獨立)等。
當他們發生爭吵時,
父母就必須要保持不干涉的態度,
因為孩子畢竟還是孩子,
父母無法通過公平的裁決
改變孩子的本性。
試圖替別人作選擇,
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爭執會讓孩子學會…
所以,下次孩子再發生爭執時,
你應該感到高興。
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
至少不要覺得自己
應該出面平息爭吵,
否則你就剝奪了孩子們
學習必需的生活技能的機會。
爭執能夠讓孩子知道,
什麼做法能
讓別人願意與自己配合,
什麼做法不能
讓別人願意與自己配合。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