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撰文:施博文
外溢保單打著建立良好習慣,
就能減免保費的宣傳,
受到許多人的青睞,
但若仔細解讀保單內容,就能發現,
購買外溢保單的費用
竟然比相同保障的保險貴上好幾倍。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小邰是一位運動愛好者,
平常下班後會進行自主訓練,
1 週健走 5 天,
1 天至少走 1 萬 4 千步以上。
有保險需求的他,某日從業務員口中得知,
保險公司推出了一款外溢保單,
只要靠走路就能夠賺保費,小邰疑惑的問:
「什麼是外溢保單?真的適合我嗎?」
保戶自主降低風險
即能減少費率、保費
2016 年中開始,
金管會鼓勵各大保險公司
開發具有「外溢效果」的保單,
希望透過減少費率的誘因,
引導保戶主動「降低風險」,
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以健走類保單為例,
只要步數達標,不僅能降低保費,
對保戶的健康也有加分效果,
也因此,使得不少人認為
投保這類保險能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所以,只要是提供鼓勵機制,
鼓勵被保險人落實或
提升自身健康管理觀念及行為,
有利健康、促進正向效果的保單,
就會歸類為「外溢保單」。
目前市面上的外溢保單
大致可分為:健診、健走、實物
給付健診 3 大類型。
消費者只要達到
保險公司所制定的標準,
就能降低保費或是享有保費折扣,
例如維持良好的駕駛行為、
維護身體健康、定期追蹤數據等,
其所帶來的外溢效應
則是提升交通安全品質、促進身體健康。
而現在民眾最能接受的外溢保單
為健走類,根據富邦人壽
「國人健康生活型態大調查」顯示,
在眾多運動項目中,
有近 7 成(66.3%)的受訪者
平常多以「健走」作為主要運動。
走路是一項老少咸宜
且高自由度的運動,
它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也無須任何裝備,想運動即刻就能出發,
而且每個人都可以從中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運動強度」和「步行距離」,
藉此舒緩壓力、預防文明病,
達到身心健康的最佳狀態,
也因此健走類保單特別受到民眾喜愛。
買外溢保單要小心
保障不足、保費高
目前市場上外溢保單販售
的數量逐漸在增加,
但若仔細檢視保單內容,不難發現它
與市面上常見的
「定期壽險」、
「重大傷(疾)病險」
兩種商品相差無幾。
假設以 35 歲男性,
保額費率 100 萬元試算,
外溢保單與「定期壽險+重大傷病險」的
保費差距最高可達 6.6 倍,
且外溢保單所提供的保障
並沒有比較完整。
專業保險經理人表示,
目前市場上的外溢保單,
主要是為了符合部分客戶
對於複合式保險商品的需求而設計,
因此原本就有運動習慣的民眾,較適合購買。
再者,雖然大部分健走類保單
具有還本型的特性,
能領回繳交的保險金。
但通常需要等到規定的年紀或
身故後才能領回,
屆時此筆金錢的用處也不大。
因此建議在購買外溢保單前
最好與保險業務員討論清楚,
了解自身需求後,再決定是否購買。
本文由 Money 錢 136 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想看更多,歡迎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