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圖 / shutterstock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
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緒問題,
當孩子心情低落時,當孩子遇到挫折時,
當孩子不知所措時,正確的應對方式是什麼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孩子你不必天天開心
近日網路上一則小女孩與父親對話的影片,
得到了許多網友的點讚。
影片中小女孩問“脾氣不好該怎麼辦”,
這位父親“你不必天天開心”
的回答被大家稱為“暖爆了”!
壞心情和好心情一樣,都是生活中必然經歷的,
就如同生活的兩面,無法完全割裂和分開。
當孩子心情不好時,聰明的家長應該怎樣做呢?
當女兒不開心時,這個爸爸的回答“暖爆了”
在影片中,這個父親的說話方式和態度,
處處能看出來他對女兒的耐心和尊重。
“重要的是你
要把你的想法說出來,
這樣我才能知道
你的底線在哪裡,
我會尊重你的底線,
絕不會越過。
我尊重你,也尊重你的心情,
要是今天不適合跟你開玩笑的話,
你只需要告訴我,我就不會了。”
網友們紛紛表示,
這個爸爸的回答真是“暖爆了”!
不要急著控制,
試著了解孩子
問問自己,你和孩子是朋友嗎?
“好爸爸”黃磊曾經這樣說過:
“我從未把她當作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
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
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
我們像朋友一樣相處。
如果她不要做一些事情,
她就要承擔不做的結果,為自己負責。”
一位媽媽分享的故事正印證了這個道理:
有一天,天氣轉冷了,孩子不想穿棉鞋,
他堅持要穿涼鞋上學,對媽媽的建議不予理睬。
於是這位媽媽帶他到陽臺感受北風呼呼吹的寒意,
還端來一盆冷水示意他把腳放裡面試試,
對他說如果穿涼鞋腳就會冰成這樣。
他馬上把腳縮回乖乖選一雙棉鞋穿上。
有人可能會覺得多此一舉,哪有時間跟他們磨嘰,
狠狠教訓兩句就搞定了,的確,
這樣大人更省時省心了,
但孩子不是能任由擺佈的娃娃,
他只是個急著長大想證明自己的小孩,
為何連個小小的試錯機會也不肯給他?
沒有人喜歡被控制。
孩子生氣的時候最不希望被“勸阻”,
最需要的是被“理解”。
理解孩子的情緒,為孩子留出“靜一靜”的空間。
孩子情緒的來源
家長需懂得: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發脾氣
氣頭上的家長常常覺得孩子是在無理取鬧,
可是冷靜下來想想,估計他們也挺委屈的。
誰會好端端的莫名開始發脾氣呢?
任何一種情緒都有由頭,
大人如是,孩子也一樣。
忽然暴躁起來的孩子,很有可能是由於這些原因:
身體不適
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可能會是因為身體不舒服。
累了,困了,肚子疼或者頭暈,
一些身體上的不適都會使孩子的情緒比較敏感。
需求被忽略
在家陪孩子玩,自己卻在刷手機;
帶孩子出去玩,自己還在刷手機。
孩子遇到問題了,一次次的投來求助的信號,
卻都被我們遮罩了。
情緒上得不到關注和照顧,
常常是引起孩子發脾氣的最主要原因。
有樣學樣
一個愛發脾氣的家長,
最後往往教育出來的孩子
就會變成愛發脾氣的人。
孩子總是喜歡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
家長脾氣暴躁,孩子個性也不會太溫善。
面對忽然而來的小脾氣,
做家長的如何正確引導和對待,尤為重要。
只有感知了孩子的喜怒哀樂,
我們才不會眼睜睜地看著孩子脾氣漸長,
我們才能很好地“對症下藥”,幫助他們疏導情緒,
避免養出一個隨時會爆炸的“小火山”。
(贊助商連結...)
孩子鬧脾氣時,
家長應該這麼做
孩子發脾氣時,怎麼做才是好家長?
1.家長自己要保持樂觀心態
父母的情緒是影響孩子最強大而無聲的力量。
如果希望孩子快樂起來,
家長首先要表現出樂觀向上的情緒,
孩子會漸漸受父母感染,轉變自己的情緒。
例如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是笑容滿面的,
孩子也會受到感染,能夠很快擺脫壞心情。
2.轉移孩子注意力
當孩子發脾氣時,
轉移注意力是個不錯的方法,
這個時候可以嘗試帶孩子到親朋好友家串門,
與孩子一起外出旅遊,
或是讓孩子多參加體育、文娛活動來轉移注意力。
海邊和山野等區域廣闊的地方
能夠開闊孩子的視野,使孩子的心情得到放鬆。
3.引導孩子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
適當宣洩心中的鬱悶情緒
引導孩子傾訴,必要時到曠野無人處
大喊大叫、大哭一場,及時宣洩負面情緒。
4.引導孩子用名言警句和
名人經歷激勵自己
找一些經典的名言警句激勵孩子,
引導孩子讀名人傳記,名人失敗或成功的
經歷會讓孩子重新振作起來。
5.接納孩子的情緒
面對發脾氣的孩子,這個時候,最忌諱的就是,
孩子憤怒,家長比孩子更加憤怒。
面對孩子的衝動行為,
家長首先要做的不是去區分事情的對與錯,
而是幫助孩子面對情緒,
接納他們表達情緒的權利。
當孩子特別激動時,過去抱抱他,
他哭得那麼可憐難道自己不心疼嗎?
心平氣和地撫慰,
幫孩子從被憤怒控制的情緒中脫離出來。
6.鼓勵孩子表達內心想法
小孩子是不會無緣無故發脾氣的,
他暴躁的情緒背後,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
孩子不悅,可以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
有的孩子會說我感覺自己很難受,想打人;
有的孩子會說我想把自己看到的東西全部砸爛;
有的孩子會說沒有人陪我玩,我很不開心......
如果孩子能積極地用語言描述的時候,
那恭喜你,孩子已經開始擁有情緒管理的能力了。
要知道,比憤怒更加可怕的是,
孩子慢慢成為了不會表達憤怒的人。
7.父母要自我檢驗
孩子的脾氣,跟父母息息相關。
一個愛發脾氣的家長,最後往往教育
出來的孩子就會變成愛發脾氣的人。
孩子總是喜歡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
家長脾氣暴躁,孩子個性也不會太溫善。
被情緒化、常常發脾氣的父母帶大的孩子,
情緒問題更多。
8.家長要保持冷靜
大多數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
一般是先哄哄,哄不好就嚇唬,
嚇唬不管用就罵,當孩子持續哭鬧不止時,
他們自己的脾氣很可能會跟著點爆,
接著就要開始動手了。
這種套路對於性格溫順的孩子可能還管用,
但是對於那些調皮的孩子,可能會鬧得更凶,
最終導致局面走向失控。所以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父母需保持冷靜,切不可自亂陣腳。
每個孩子的個性不一樣,當她們發脾氣的時候,
家長們需要進行的方式方法會不一樣,
但是最基礎的就是——耐心。
耐心地觀察分析他們哭鬧的原因,耐心地回應。
當然,這個過程可能很漫長,
甚至家長們也許都會忍不住失去耐心。
但是,育兒即育己,和孩子一起成長,
不也是需要修行的一門功課嗎?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CMoney 責任編輯 / Ju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