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邏輯
其實大同小異
投資市場上,常聽到一些經典的說法…
例如:
要懂得價量關係,才能掌握方向、
要透析籌碼,跟著主力一起獲利、
財報分析讓您不會踩到地雷、
均線方向是未來趨勢的參考...等
多數的方法和技巧都有一定的方向,
如果仔細看贏家的操作方法,
其實隱約可以看出一些邏輯:
深入剖析投資標的致勝關鍵 →
產生判斷邏輯 → 整理相關數據資料庫
→ 建構買賣模組 → 測試修正 → 穩健獲利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大部分投資理財的工具,
例如:股票、權證、期貨…..
都是直接面對市場的波動,
我們必須要自己研究、自己判斷進出場的時機。
但是,您也能選擇和 Rick 一樣
抓住幾個關鍵要素,
不需要自己研究,就能靠著專業經理人,
優雅的讓基金去全世界替我們賺錢。
基金可以省下研究的時間,
讓專家替我們賺錢
投資基金和投資其他金融商品一樣,
獲利主要來自 「價差」 及 「配股、配息」,
但不同的是:
◎它是國際性的金融商品,不受個別區域的景氣限制
◎它是投資海外最便捷的管道
◎它是運用專業經理人協助投資管理的聰明選擇
基金集合了 眾多投資人的錢,
讓專業經理人來操盤,
依照公開說明書的理念和策略在全世界投資,
並為投資人創造利潤及分散風險。
招式 1:買基金前,
我們只需要問自己 2 件事!
挑選股票及判斷買、賣時機…等
比較需要花時間的工作,
交給由基金經理人來做,
再來我們只需要輕鬆的挑選基金經理人 。
其實只需要掌握幾個關鍵觀念及技術,
就能輕鬆、穩健獲利,
是最適合沒有太多時間去看盤、
想投資海外來分散風險的人最方便的選擇!
所以,我們只需要問自己2個問題:
1. 哪一種類型的基金未來上漲的機會高?
2. 哪一個基金經理人的操盤能力比較好?
招式 2:一定要先挑選類型、
再挑選基金
買基金就像種田一樣,
首先要先瞭解農作物的特性,
再依照不同的農作物,
選擇什麼時候種植、什麼時候收割。
就像我們種稻米,
就會知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在我們寶島台灣,每年可以收成兩次,
順序就會有些不同)。
以能源股票型的基金為例,
每年全世界用油高峰期有二個:
夏季旅遊旺季高峰期、冬季取暖用油高峰期,
在兩個高峰期時,能源股票型基金都傾向往上漲
(能源型基金,就是基金經理人
只投資能源相關的股票,在用油高峰期,
這類型公司的營收會因此增加,股票就會漲,
則投資能源股票的基金,也跟著水漲船高)。
(資料來源 基金管家)
如果是醫療類的股票型基金,
通常在每年 12 月有新藥上市時,就容易上漲。
而成熟型的基金通常每年第 1 季初時上漲...等。
所以,只要充分瞭解各類型基金的特性,
用觀念即能輕鬆判定該那類基金適合投資。
招式 3:選擇完類型後,
3種基金評比方式幫我們選基金
我們常用這3種基金評比(投資組合評估)
來選擇適合的基金:
1. 4433法則-找到績效排名前段班的基金
台大邱顯比教授提出:
第1個「四」,3年期或5年期以來,
該基金績效排名在同類型基金的前四分之一
第2個「四」,2年期以來,
該基金績效排名在同類型基金的前四分之一
第1個「三」,1年期以來,
該基金績效排名在同類型基金的前三分之一
第2個「三」,6個月以來,
該基金績效排名在同類型基金的前三分之一
(資料來源 基金管家)
2. 看標準差-找到報酬大的基金
衡量一個投資組合的波動程度(風險),
值愈大代表風險愈大。
若時機掌握的好,
相對獲利也較大(風險大,利潤也大),
對於想賺多的人可以參考的指標。
(資料來源 基金管家)
3. 看夏普值-找到穩健的基金
衡量每承擔一單位總風險所得的風險溢酬,
值愈大愈好(代表風險相同的情況下,獲利比較多),
這個參考指標 適合想穩定成長的人。
(資料來源 基金管家)
以上這3種方式當然也可以同時判斷,
例如標準差大+夏普值高,
就是長期穩健的基金唷!
(資料來源 基金管家)
基金投資,
適合忙碌、保守的投資人
在投資股票時,如果有以下的煩惱:
1. 沒有太多的時間,觀察股市,而常常錯失良機…
2. 對股票上上下下有點擔心,但又想投資理財...
3. 想投資海外,不想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
基金投資,就會是一個還不錯的選擇,
只要掌握幾個關鍵觀念、技術,
您也可以跟 Rick 一樣,乘著基金去全世界賺錢唷!
看更多好文,實現財富自由:
- 不選股、不盯盤,照樣贏過股市 70%的人!他用 ETF 只花 5年 就存到 400萬!
- 挑戰 0056 國民ETF寶座!散戶瘋搶 4 檔低波動高股息 ETF,這檔除息殖利率近 7%!
- 股海老牛找定存股:萬用 10大指標,中了6項還不快抱緊處理!(以 花仙子、崇友 為例)
- 只靠「定存股」滾錢:全職奶爸用『股票收租法』5 條件存股,每年進帳 200 萬!
- 5特質挑好公司,年領 200萬股利!45歲退休老師嚴守「買進鐵則」:好價位出現前 絕不出手!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