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圖片擷取自 / Betty Huang臉書
作者: 黃珮婷Betty
做行銷的時候,
我很喜歡和廣告公司、
行銷研究公司討論行銷活動。
從產品發想、整體概念、目標族群、
品牌定位,到廣告執行、
三百六十度的推廣,
每次討論的時候開始想像上市的情景,
總讓我活力滿滿,對未來充滿憧憬。
但是,我們也常常遇到瓶頸。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忘了慢下來,反而事與願違
產品有了,但概念測試不過;
測試中間,消費者有興趣,
但又覺得價格太高;
目標族群確認了,但消費力不夠,
導致專案收益過不了;
產品概念成熟了,但廣告呈現又無法過關。
反正很少有案子能無往不利的上市,
沒有千折百回,總還覺得哪裡不對勁。
「Betty,我們產品概念這次分數剛好過了,
已經開始啟動廣告公司的發展創意,
希望能一切順利呀。
只是產品上市的時間抓得很緊,
真的要加緊趕工了。」
但每次愈這麼想,
愈總像是被上了魔咒般的,
進度與結果事與願違;
每次中間的磨難一多,
團隊也會愈來愈沒耐心,
一心只想趕快結束,
反倒忘了追求好結果的初衷。
要有重新來過的勇氣
「Betty,這是我們第五次修改廣告提案了。
其實第一次我們覺得還不錯,
現在改第四次了,總是覺得哪裡不對,
我們真的沒時間了啦,今天一定要做個決定。」
開會前,產品經理提醒我。
但,一如預期,這次的廣告提案
還是平淡的引不起人興趣,
會議室裡的低氣壓沉重的讓人喘不過氣來。
我打破了沈默。
「這樣吧,我們重新來過!」
現場人人瞠目結舌,好一會兒,
才有人試探的問:「重來?真的?」
我堅定的說:
「嗯,剛剛的討論已經很明顯,
我們再改下去還是一個勉強的案子,
我們太貪心,沒有取捨。
大家可以再看看當初產品概念中
最吸引人的是什麼嗎?
我們專注在那點,忘記現在這個提案,
重新發想,全力放大。」
「這樣會不會太可惜了,
能不能讓我們再試一次?」
廣告公司客戶總監問。
我拿出最原始的產品概念,
重新把當初質化和量化的消費者
測試報告和大家過一次。
當初的概念測試,
我們就太貪心把三個產品優勢都放進去,
無法取捨,到廣告發想時,
只有三十秒的時間做演繹,
還要另外抓個十到十五秒的短版本,
根本無法完整表達整體概念,
所以才會到第五次會議了大家還覺得不夠好。
我望著創意總監問:「你覺得呢?
有信心再改一次還是重新做一份?」
創意總監抿抿嘴,「好,衝了,
我重新做!但是,我要先去抽煙了,
讓我冷靜一下。」之後的兩天,
我們在香菸瀰漫和咖啡因指數爆表中度過。
新提案的第一次會議,完美過關!
在邁向目標的路途上,
我們往往會疑惑,
往往會放不下之前的努力,
總覺得放下會有滿滿的遺憾。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這種遺憾常困擾著我。
做了一半的簡報,因為邏輯不夠清楚,
翻來覆去的改動,反而兜兜轉轉,重複累贅。
改了數次的提案,因為不懂斷捨離,
來來去去的修改,總是有種隔靴搔癢的感覺。
寫了個把月的年度計畫,因為架構不明確,
疊疊層層的解釋,老闆根本沒耐心聽。
但是我每次被批評之後,
總是在原來的框架下修改,
沒有往核心問題去想,
因為怕遺憾,不願意放下,
最後總是必須重新整理過,才能擊中紅心得分。
在朝目標前進卻卡關時,
有時候重新來過會比
再次修改更有效率,
所以,我情願把檢討做足,
但不花時間和精力去讓自己遺憾,
當我開始懂得放棄,反而離目標更近。
本文摘自《下個十年,你在哪?》
作者: 黃珮婷Betty / 出版社:時報出版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Julie )
博客來:https://bit.ly/2ymZmEV
金石堂:https://bit.ly/2J4bDlQ
誠品:https://bit.ly/2yo9GMR
讀冊:https://bit.ly/2RWtkHS
時報悅讀網:https://bit.ly/2CnBq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