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越說「不行!」越要做!管不住你家的小孩嗎?其實他們要的很簡單....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8-11-16 14:50
  • 更新:2018-11-26 13:59

越說「不行!」越要做!管不住你家的小孩嗎?其實他們要的很簡單....

(圖/shutterstock)

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自己有很多困惑:

大一點的孩子,

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生活習慣特別不好,

每次玩玩具扔的滿屋子都是,

不但不懂得玩完一樣一樣放回去,

還會認為這個工作是老媽的事!

小一點的寶寶,

媽媽則十分困惑孩子總是扔東西。

扔了找回來,找回來又扔,

不但沒有玩玩具的專注力,

而且對待自己心愛的玩具態度十分不好。

一旦家長不厭其煩地給孩子撿回來的話,

可能就更糟了:孩子會變得對扔東西這件事更積極。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大人眼睛看不懂孩子的需求

除了扔東西,

孩子還可能洗澡時使勁地在澡盆裡翻騰,

把手心裡的餅乾捏得粉碎……

很多單純的反覆的“破壞”動作,

孩子做起來真是得心應手。

這時候,媽媽們都會大聲制止:

『不行!放回去!再亂扔就打你了!』

『你的玩具為什麼自己不收拾?!』

這是孩子不懂事在搞破壞嗎?當然不是了!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反覆出現這些行為呢?

寶寶愛扔東西,

其實是個媽媽應該高興的事

8-12個月,當孩子學會自如鬆開手指後,

就會變本加厲,興致勃勃地扔東西。

孩子會把能看到的、能夠拿到的所有東西都扔到地上,

然後大聲喊著要人幫他撿回,

這樣他才能繼續扔。

其實,這也是孩子在探索物體消失與出現的過程。

1~2歲孩子扔東西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這個時候,他們正在練習新發展的一項技能:

鬆手、放開的手部動作。

反覆做同樣的動作,

是孩子學習技能的固有方式。

同時,

扔東西也是孩子在學習認識這個世界,

因為扔東西時,孩子都會觀察,比如測量距離,

聽不同東西落地的聲音,

不同材質物品落地的反應,

是彈跳還是碎掉,

同時發現因果關係。

大人知道了這一點,就不會發脾氣。

孩子能看懂你的臉色,若你生氣,

可就和孩子天生求知的需求衝突了。

 

我們需要做的是

對孩子扔東西的行為不過度反應。

所謂過度反應,不僅包括不發脾氣,

還包括不嘮叨、不大呼小叫、不批評指責,

等等。總之,你最好能保持淡定~

不要孩子一扔你就去撿回來,

然後企圖再教育孩子一番。

相反,你可以跟孩子一起扔,

一起搞破壞,怎麼開心怎麼來都行。

但切記,最後,遊戲的最後,

一定是你帶著孩子一起,

把東西收拾、整理好。

比如,

你可以陪孩子一起把玩具從床上扔到床下,

但遊戲的結尾一定是,

你再跟孩子一起把床下的玩具一個個扔回床上來。

比如,你可以陪孩子玩撕紙,

撕得滿地都是,但遊戲的結尾一定是,

你再跟孩子一起,

把滿地紙屑一點點收拾乾淨,

扔到垃圾桶裡。

如果有貴重物品

別放在孩子的視野範圍內。

但凡孩子能看見、能摸得到的,

他就會認定是你默許可以探索的。

因為自己沒收撿好,

導致某樣值錢東西被孩子搗壞了的話,

你可不能怪孩子了~

 

幼年早期探索行為

如果爸媽不了解這些,

單純地阻止孩子、阻止這些行為,

沒有滿足孩子的探索需要,

可能會導致這些行為有增無減,

甚至會給孩子以後做出真正的破壞行為埋下隱患。

很多膽怯、愛退縮的孩子,幼年被限制太多

一般情況下,孩子會扔,

就會有人把東西撿起來。

反反覆覆撿了扔、扔了撿,

直到你厭煩之前,

孩子都是把這些當成遊戲在玩的。

甚至在這個扔東西的遊戲裡,

爸爸媽媽也是被遊戲的一部分,

和扔掉的東西一樣,

都是由孩子控制的,

這會讓孩子很開心,

因為他不僅能控制自己的身體,

還能控制自身以外的人和物。

正是在這樣反覆動作的過程中,

孩子才逐漸明白了“客體永久性”,

逐漸了解了外部的人和物離開了又回來,

不會消失不見。

與此同時,在這樣的遊戲中,

孩子的情感也得到了發展,

他與爸爸媽媽更加熟悉,

也產生了對父母的信任。

這對他以後能夠安心地玩、

敢於冒險、敢於探索是很重要的。

現在很多膽怯的、退縮的孩子,

有可能就是因為幼年早期探索行為沒有被滿足產生的後遺症。

 

順應但不放縱

對,這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孩子扔東西這種行為不是必然的,

但也是不可避免的。

那麼,怎麼解決父母對此事的困惑呢?

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有可能矯枉過正。

面對扔東西,

1歲的孩子我們可以順應他的行為,

但是不能放縱,

不能因為知道

這是一種探索行為

就不加以控制,還鼓勵讓孩子扔。

面對2、3歲的孩子,

我們要學會對扔東西的行為加以約束和疏導,

一味制止不可取。

既然孩子把扔東西當成一種遊戲,

那我們就需要把這種遊戲變得有趣,

而不是形成習慣。

好遊戲的方法

他想扔,

就給他可以扔的東西

準備一些扔了不會壞的玩具,

讓孩子隨手可拿,

比如矽膠材質的、布質的、紙質的。

像家裡的衛生紙筒、布玩偶都可以!

 

扔可以,但不能隨便扔

可以陪孩子玩扔東西的遊戲,

但是不能隨意地往地上扔。

最好設置情境,

讓孩子能感受到扔之後的結果更有趣。

比如讓孩子扔氣球和彈力球,

彈力球的反彈和氣球的升空,

都能讓孩子對扔的結果感興趣。

還可以讓孩子扔球到媽媽懷裡,

媽媽再扔給寶寶,

這種一來一回讓孩子知道扔是為了我還要。

也可以讓孩子扔到澡盆裡,

在水面飄來飄去也很有趣。

 

沒必要強化

當孩子扔東西以後,

媽媽不要去撿回來給他,

就是最好的反應。

孩子的行為得不到強化,

那麼就會弱化。

那麼對扔東西嚴厲的制止呢?

也不可取,因為在孩子眼中,

這也是一種強化,

他有可能為了想看你哇哇大叫而繼續這種行為。

比如之前提到的從高樓往下扔東西的孩子,

除了想看到路人被砸的可憐樣,

還能有什麼目的呢?

 

準備一些扔了就不好玩的東西

其實孩子的探索行為可不止是扔東西這一種。

如果媽媽準備一些孩子拿在手裡就很好玩的玩具,

孩子怎麼捨得扔出去呢?

比如捏在手裡能變形的軟軟的橡皮泥。

 

玩具是和孩子的溝通橋樑

其實,一定要把玩具定位於一個和孩子溝通的橋樑,

而非終級目標。所以,除了和孩子一起玩玩具,

還要教會孩子管理自己的玩具,

這個和時間管理一樣重要且有意義。

孩子眼中的玩具是有生命的。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

孩子每天都要給自己的玩具小羊餵奶,

給小熊洗澡、洗頭,給Hello Kitty鋪床睡覺。

但如果你不去叫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

玩具就會橫七豎八地躺在你家的臥室、客廳,

到處都是。

所以,你可以試著問孩子:

『想不想讓你的玩具有房子住?』

孩子們可能沒這麼想過,

但你這麼一問,多數孩子會立馬積極響應。

然後,你帶孩子去超市買一個整理箱,

或者乾脆自己動手做一個玩具收納箱。

這樣,你們就可以一起將所有的玩具安置在箱子裡了。

以後,玩具房子就歸孩子掌管,

想玩玩具的時候自己拿,

不想玩的時候就把玩具送回“房子”。

睡覺前提醒孩子去和玩具寶寶“說晚安”。

對於孩子來說,

這是一項能力,

可以讓自己的生活

變得井井有條的能力,

而這項能力等孩子進入集體生活,

無論幼兒園還是學校,

都可以顯示出孩子的優勢。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