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不要放棄,加油!」一個安寧醫師的叮嚀:面對癌末病人,不該說的 3 句話

「不要放棄,加油!」一個安寧醫師的叮嚀:面對癌末病人,不該說的 3 句話

(圖/shutterstock)

 

文:朱為民

 

18 床位的唐小姐,五十六歲,乳癌末期,

因為食慾不佳入院。入院之後,

經過與先生仔細地討論後,

她決定不放鼻胃管,順其自然。

後來一些症狀都調整得不錯,

和她先生以及團隊也逐步建立了默契。

面對這樣的病人,

總會讓安寧團隊感受到自己可以創造的價值,

只是,這樣的價值有時也是很脆弱的。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一天查房時,

床旁邊出現了兩位沒看過的親友,

詢問之下,發現是唐小姐娘家的遠親,

前幾個月住一般病房時也有來探望過。

跟他們聊了兩句,

也聽他們跟唐小姐的先生聊了幾句,

心中不祥的預感油然而生。

只聽那位遠方親戚說:

 

「唉呦,才幾個月不見,

怎麼變成這樣!唉!早知道那時如果……」

 

「你看看(跟先生說)!

這麼瘦,都沒有吃東西嗎?為什麼不放鼻胃管呢?」

 

最後要走的時候,再補一句:

「我下次再來看你喔!不要放棄,加油喔!」

 

不久後,遠方親戚離開了。

我到唐小姐病床旁邊看看她好不好,

發現她和先生的表情都有些不自在,

不若平時神情輕鬆的感覺。

回頭想一想,家人朋友來探病固然是好事,

但是如果不小心留意我們的話語,

卻很可能為病人及家屬帶來很多壓力。

這篇我想和各位朋友討論一下,

 

面對末期病人,

有幾句話在說出口前可以再思考一下

第一句:「早知道那時……如果……」

生命充滿了選擇,面對疾病也是。

無論病人之前做了什麼決定,導致了目前的狀況,

說這些對於他(她)受的苦來說,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說了也只是讓病人不斷地去回想過去所做的選擇,

而感到悔恨,無法面對現在所處的狀況,

因而很難達到平安的境地。

 

對於唐小姐而言,走到癌症末期,

其實每天的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間流逝。

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個,就是把握當下的生命,

好好的活出每一天,不是嗎?

如果出現了新的療法

可以緩解她的症狀或癌症惡化的程度,

當然也可以再和醫師討論。

只是,回頭看過去的決定與選擇,

對於現況並沒有實質上的幫助。

 

家人朋友盡量以不批判的態度相處

其實,從心理層面來看,

和病人談論過去罹病後生命變化的種種,

以及討論過去接受了哪些治療,

可以幫助病人及家屬面對這些辛苦的過程,

並且逐步地接受現況,還是有好處的。

關鍵在於,

家人朋友必須以不帶批判立場的態度,

和病人自在的閒談,

幫助他們從過去的生命脈絡中,

找到可以抓住的力量。

所以,大多數的時候,

我們只要聽病人說、引導他們說,就很足夠了。

 

 

第二句:

「為什麼不做××醫療」或「為什麼要做××醫療」

這句話,如果是醫療專業人員,

或非常了解病人就醫過程及醫療選擇歷程的朋友說出口,

給予第二選擇的建議,其實是沒有問題的。

但若是一個平常較疏遠的朋友,

可能並不了解,要做出現下的醫療決定,

背後有多少醫療團隊的努力和病人內心的掙扎!

偏偏一般人又非常重視家人、朋友的看法,

所以一句話就可能使之前的溝通全部翻盤。

無論是「為什麼不做×× 醫療」

或是「為什麼要做×× 醫療」,

背後都像是隱含著一種潛台詞:

「我覺得你做錯了」。

這句話帶著一種批判的角度,

看待病人過去的選擇,彷彿隱隱約約告訴他

「如果是我,我不會這麼做」的感覺,

會為病人增加很多壓力。

 

批判的角度,會為病人增加很多壓力!

日常生活中,我們已經非常習慣如此批判性的語言,

像是小朋友做錯了事情,舉凡在餐廳裡跑來跑去,

或是動手碰一些不該觸碰的展品,

家長們第一個反應就是

「不要跑!」「不要碰!」「快去洗澡!」

等等帶有立場性質的語句,這些其實都是批判。

差別在於使用這樣的溝通方式,影響層面較小,

但是在面對易帶有情緒性的溝通場合時(如面對末期病人),

這樣的方式可能就不合適。

這時,我們或許可以使用開放性問句。

我推薦這樣說:

「你選擇這樣的醫療方式,真的很勇敢,

可以告訴我你怎麼做決定的嗎?」

 

 

第三句:「加油!」

「加油」這兩個字,可以是激勵的魔法,

也可以是消磨意志的魔咒。

我們幾乎每天都會說聲加油:

上課時跟學生說「加油」,

上班時跟下屬說「加油」,

回家時跟兒女說「加油」,

 甚至連總統都成天把「加油」在嘴邊。

彷彿說了加油,鼓勵就會傳達,人生就會改變。

一般狀況下,也許是的。

 

對於末期病人呢?說了「加油」後,

病人可能會想:「難道我不夠加油嗎?」;

家屬可能會思考:「我還要怎樣加油才可以呢?」

是故,除非是病患的真心好友,

可以讓對方正確理解「加油」的意思,

不然,我推薦這樣說:「嘿!我會儘量多陪陪你。」

面對死亡的孤單幽微,

也許除了加油,需要的是更多的陪伴。

我相信每個人面對末期病患,

都是抱持著善意說話的,

因此,我們更要思考,

如何將自己的善念轉化為精準的話語,

給予正向的支持。

 

 

本文 擷取自:預約。好好告別

作者:陳允斌  出版社:時報出版

 

此文由 三友圖書 授權轉載,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授權。

(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 ㄆ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