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周宗翰:體內濕氣不除,怎麼睡都 睡不飽!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

  • 2018-11-12 12:09
  • 更新:2020-05-07 10:25

 

文 / 許碩穎

 

許多人上班族都有一樣的心聲,

冬天就是離不開被窩的季節,

尤其是在下雨天,

陰冷的天氣更是有睡不飽、起不來的感覺。

但你知道嗎?

睡不飽很可能是因體內的濕氣太多,

代謝不佳所造成的!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水分滯留太多、代謝差,就是濕氣太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

「濕」是一種呈瀰漫狀態的物質,

在空氣中稱為水蒸氣或霧氣,

若水分在人體滯留太多時就是一種病症,故又稱「濕邪」。

中醫普遍認為,人體臟腑機能運化正常,

則可平衡體內的水分,當水分代謝不佳

或是身體無法將水分引到正確的位置去供給身體運用時,

這時我們就會說,「體內濕氣比較重」。

 

體內濕氣重的人,

健康隱憂就是「冬季濕冷」。

周宗翰醫師說,

一旦體內與外來的濕氣裡外相合,就更加糾纏不清;

因為濕濁阻遏氣機與清陽,

導致人體氣血循環運行不佳。

自己如果時常會覺得頭昏沉、提不起勁、

很想睡覺、四肢沉重無力、

大便變的軟黏排不乾淨、

胃口不好、嘴巴淡淡的沒什麼味覺,

甚至皮膚濕疹發作或搔癢加重,

可能就是體內濕氣太重引起。

 

 

中醫理論認為,濕為「陰邪」,

「濕」會妨礙氣機流通的特性,

濕邪會導致水腫,

特別是體質虛弱的人特別容易水腫。

周宗翰解釋,水腫與肺、脾、腎這三臟的關係最大,

肺的通調水道與負責代謝、

脾的運化轉輸和腎的溫化蒸動等生理功能,

需於協調下完成,而中醫在治療水腫的原則,

就是「腰以上腫發汗腰以下腫利小便」。

 

中醫傳授 消水腫 4 秘訣

周宗翰醫師建議,要消除體內濕氣與消水腫,

1. 避免久站或久坐

平時應該避免持續性久站或久坐。

 

2. 穿寬鬆衣物

在家中,下半身穿著應寬鬆舒適的衣物,

以避免淋巴循環阻塞;

 

3. 平時飲食盡量清淡,

少吃油膩的食物可避免血液濃稠,

以免導致循環變慢,

 

4. 每日健走 30 分鐘,

活化下肢氣血循環,

就可以輕鬆除去體內濕氣,

精神奕奕之外,還可以消水腫。

 

本文授權自 健康醫療網 ,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責任編輯 / ㄆㄆ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 「健康部落格」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分享更多更完善的保健知識與服務,成為民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首選網站。 健康醫療網特別設立「公益專區」,希望透過網路社群平台,凝聚力量幫助弱勢族群,更期許藉由此媒體發聲,讓愛心遠佈、善盡社會責任。 http://www.healthnews.com.tw/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 「健康部落格」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分享更多更完善的保健知識與服務,成為民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首選網站。 健康醫療網特別設立「公益專區」,希望透過網路社群平台,凝聚力量幫助弱勢族群,更期許藉由此媒體發聲,讓愛心遠佈、善盡社會責任。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