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親的人,也需要「安全距離」!越線了 反而容易 兩敗俱傷...

方言文化

方言文化

  • 2018-09-26 18:44
  • 更新:2018-10-12 14:05

再親的人,也需要「安全距離」!越線了 反而容易 兩敗俱傷...

(圖/shutterstock)

 

作者: 午堂登紀雄

 

為了讓對方理解自己,

你做過什麼具體努力了嗎?

又究竟做了多少努力呢?

我認為,各自具備獨處力的夫妻,

婚姻生活更會美滿幸福。

因為唯有了解一個人獨處時的美好,

才會懂得如何珍惜與他人共度的時光。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懂得獨處的人

也懂得給對方空間

這跟你們對彼此的理解、關懷、包容有關,

在這種狀況下,

你和對方都能互相保留下最舒適的距離感。

價值觀與自己不同也無妨;

生活方式和自己不一樣也沒有關係——

正因為你能夠這樣想,

所以不會只顧慮自己、過於靠近對方的空間——

但是,同時也不會太過疏遠。

如果干涉別人,自己也會被干涉。

當你願意認同或包容別人的價值觀,

就不會輕易干涉、侵犯他人的私領域。

正是因為你同樣重視自己的私人時間、私人空間,

所以也能夠顧慮到對方的隱私,

這是只有懂得享受孤獨的人才能夠達到的境界。

 

◆ 彼此保有「私人空間」,

相處最愉快

獨處力不足的人,

對自己與他人間的距離感相對遲鈍,

往往比較不懂得包容別人。

由於他們不明白獨處是豐富自我心靈的時光,

別人也會有想要獨自一人的時刻,

總是單憑自己的價值觀

就擅自闖入對方的私人空間。

會因為對方「已讀不回」而生氣的人

就是典型的例子,

這種人無法體諒或想像對方也有自己的事情,

有時只是因為忙碌而無法及時回覆。

常為了這種事情生氣,

對方一定也會覺得不愉快,

認為生氣者「真是麻煩」吧。

 

會做這種事的人,

往往都無法多元地思考、

去認同「自己是自己,而對方是對方」,

因此會想要求戀人或配偶在各方面配合自己,

以尋求兩人在心理層面的一體感。

當對方的言行沒有依照自己的想法時,

這種人就會心裡不快,

埋怨「明明是夫妻/親子/戀人,你卻根本就不懂我」。

「為什麼你不幫我」、「為何都不懂我的想法」——

老是這樣想的人,個性十分傲慢,

總認為對方有必要察覺到自己的感受。

不過老實說,別人又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

懷抱著這種心態,恐怕只會徒增口角吧。

 

◆ 正確的情緒表達,

有助解決問題

有不少人都認為,

在建立家庭之後會變得不自由。

我倒是覺得在結婚後,

我想獨處時便可以自由獨處;

和妻子都想共處時,我們就會聚在一起——

生活型態的選項反而增加了。

 

我和妻子都有各自的工作,

興趣也不相同,

平常總會各做各的事情、互不打擾。

雖說如此,由於還是有需要共同完成的工作,

我們經常也會一起討論。

即便早已經分配好各自負責的家務事,

不過有些事情——例如與孩子有關的事,

還是會共享資訊、相互協助。

當一方忙於工作,或是感冒臥床時,

另一方就會支援。

就算獨自一人的力量有限,

但我們總相互協助、度過難關。

晚上的居家時間,

也不是全家人都得團聚在一起。

有時我在看動畫,妻子在工作;

我待在書房裡,妻子跟孩子吃飯。

換句話說,即使結了婚,

還是能夠擁有各自的世界,

但同時也可以相互協助——

這是單身時沒有的優點。

 

 

為了讓對方理解你

你做了什麼努力嗎?

當然,世上有各式各樣的家庭關係,

我家之所以能夠採行這個模式,

也是因為我與妻子都是經營者的緣故。

我們都知道,結婚跟幸福並不能畫上等號。

但是,婚後關係會否變得不幸,

都是有其原因的。

若想確認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法,

其中最不可缺少的,

就是「仔細回顧自己言行」這項內省作業。

例如,當你心中產生「為何不懂我呢?」

這樣的抱怨時,請先試著回想一下:

「話說回來,為了讓對方理解自己,

我做過什麼具體努力了嗎?又做了多少努力呢?」

 

只有經過認真思考,

才能夠準確地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對方。

比方說,你可以將說法改成:

「我被這樣對待時覺得十分受傷,

所以如果你換個方式,變成怎樣做,

我會很開心的。」

實際說說看,觀察對方的反應,

再調整並應用於日後的溝通。

想知道自己的何種對應方式

真正有助於解決問題,

就必須不斷調整自己與對方的相處方法。

 

◆ 如何靠自己擺脫「渣對象」?

若是覺得一個人很寂寞,

為了排遣寂寞而談戀愛或結婚,

反而只會讓自己變得更加孤單。

無法忍受孤獨的人,不但自我肯定程度偏低,

也較無法獨立自主——

這類型的情侶往往保持著「相互依賴」的關係。

 

無法獨立的男性

通常都強勢、愛命令他人

在男性裡,

許多這樣的人都常見有

「愛說教、命令他人、態度強勢」的特性,

屬於會精神霸凌的類型。

由於他們對自己沒有自信,

因此會想要征服比自身還要弱小的存在,

進而感覺自已是個有能力的人。

在優秀者的面前,

他們相形見絀、容易因此喪失自信;

然而如果是在能力比自己差的團隊當中,

就會自視甚高——這種人的自信,

往往是靠「與人比較」來決定的。

對他們來說,征服及支配比自己弱小的人,

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比較強大的存在,

並由此產生自信。

這類型的男性不會靠近自我肯定感較高且獨立的女性,

不過本來他們就很難接近。

在散發凜然氣質的女性面前,

他們會本能地意識到自己無法主宰該人,

因而顯得畏畏縮縮。

一旦和獨立自主程度高於自己的人在一起,

他就會感覺自身既渺小又無能,

並在恐懼感的驅使之下,迴避這種女性。

另一方面,面對無法獨立自主、自我肯定感偏低的女性時,

他們又會突然自信心大增,展開熱烈追求。

 

自我肯定感偏低的女性

才會被這樣的男性吸引

事實上,也只有自我肯定感偏低的女性

會覺得這種精神霸凌類型的男性很可靠。

由於她們尋求的是心理上的滿足感,

為了證實自己是「被需要、有存在價值」的人,

會因而沉溺其中,看不清對方裝腔作勢的態度。

於是乎,追求自己的總是這種類型的男性;

而自己也總是愛上這種男性,

雖然受盡折磨,

但仍在心裡認為這就是所謂的「相互依存」關係。

說實在,我想這也是王八配綠豆,可謂性情相投。

 

若你有心想要擺脫這種負面漩渦,

就要學會「分析自己,並且找出原因」,

去思考為什麼自己會需要那種男性、

為何會願意讓這種男性追求。

一旦了解箇中原因,

你就可以開始採取對策。

若你對自己的過往戀情不甚滿意,

請列出到目前為止自己的交往過的對象,

分析他們的人格類型及行為模式。

無論對方的態度是溫柔或強勢,

請記得不要讓自己的心情隨之起舞,

要勤於觀察對方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

 

 

◆ 只知「索討」的情感,

總有一天會倒塌

另一方面,一直無法結婚的人

往往會有向別人索討幸福的欲望,

這看在對方眼裡是一種危險信號,

反而會讓人想要避開。

我就曾聽過有位坐三望四、

正努力參加相親活動的女性,

開出的條件是

「年收入要超過一五○○萬日圓、長相不能太差」。

然而,她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

畢竟你能開出條件挑選對象,

對方自然也會提出自己的要求。

 

開一堆擇偶條件

其實也是為自己好

當然一般人在擇偶時,

都會希望對方最好擁有優渥的收入。

因為年收入高代表能力好,

也等同於具備較好的生存能力。

女性會喜歡高收入的男性,

就某個意義來說,

或許也是基於女性的生存本能使然。

不過,有些挑選對象只看收入的女性,

也有可能是抱持「自我中心」的心態,

想要花對方的錢讓自己生活充裕、變得幸福。

如果是帶有這種依賴心態的女性,

一旦遇到正經認真的男性,

應該就會敏銳地察覺到,

並且深受對方吸引吧。

隨著年紀增長,在累積人生的經驗之後,

你將能清楚看到人的各種屬性。

學生時期就結婚的人

不會考慮對方任職的公司、立場、儲蓄或收入等外在條件,

然而一旦到了某個年紀,

這些條件就變得十分重要。

 

然而,你畢竟不是跟該職業或該身分結婚,

當對方的表現有所變動或不如預期時,

就容易變得不幸。

常聽到的例子是,

本來以為只要跟公司負責人結婚,

就能夠過著高枕無憂的好日子,

但卻因為丈夫公司破產,最後落得身無分文。

於是這個妻子滿腹牢騷,

覺得自己淪落至此十分不幸、委屈。

 

在這種人眼中,就只看到自己,

她沒有想要跟丈夫一起度過難關,

總是一副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

反而讓人想為丈夫掬一把同情的眼淚。

因此選擇伴侶時,

彼此都應該要有「想讓對方幸福」的念頭,

最好選擇無論遇到任何狀況,

都能夠同心協力、相互扶持的人。

 

好人委屈求全|總是遇到「渣情人」,期待幸福卻落空。

劃出善良底線|能夠自主建立「幸福關係」,彼此保有自由空間。

 

本文摘自《劃出善良底線,好相處,更能獨處

作者: 午堂登紀雄 / 譯者: 駱香雅 / 出版社:方言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方言文化

方言文化

方言文化,在地與全球多元創新智慧的傳續者。 「方言」,非單一標準的言論說法,而為在地多元文明的自然演化,扮演著傳遞世世代代智慧的媒介角色。「考九服之逸言,標六代之絕語」,西漢儒學家揚雄耗窮三十年之功遍訪九州始成《方言》一書,祈能留存在地的論述、文化與智慧,於是我們以「方言」作為名字,用以牢記如此弘願來自勉。 「方言」,更是全球異地不同的語言,有著獨特的生活體驗與知識結構,以不同的歷史持續演進。十九世紀中國設立「廣方言館」,聘儒紳和傳教士教習世界各國語文與知識,旨在培育具有近代學識的人才,進而養成了影響世局的能人智士。因此,我們更以「方言」為名來紀錄與追隨仿效這個史實,企圖以全球智慧打造知識台灣。 「方言文化」用心蒐羅全球的創作價值內容,勉力扮演讀者眺望寰宇文明的窗口和探查在地智慧的蹊徑。我們汲汲深入理解每一個知識閱讀的渴望、需求,運用專業的出版本事,努力向創作者求取問題的解答、知識技能與珍貴的生活體驗,以華文出版模式傳續「典範型式」、「前瞻思考」、「雋永掌故」、「革新技能」和「心靈體悟」,讓人們能夠藉由方書之言得以啟蒙,得以滿足,得以提升,這是方言文化出版公司創立的宗旨與存在價值。

方言文化,在地與全球多元創新智慧的傳續者。 「方言」,非單一標準的言論說法,而為在地多元文明的自然演化,扮演著傳遞世世代代智慧的媒介角色。「考九服之逸言,標六代之絕語」,西漢儒學家揚雄耗窮三十年之功遍訪九州始成《方言》一書,祈能留存在地的論述、文化與智慧,於是我們以「方言」作為名字,用以牢記如此弘願來自勉。 「方言」,更是全球異地不同的語言,有著獨特的生活體驗與知識結構,以不同的歷史持續演進。十九世紀中國設立「廣方言館」,聘儒紳和傳教士教習世界各國語文與知識,旨在培育具有近代學識的人才,進而養成了影響世局的能人智士。因此,我們更以「方言」為名來紀錄與追隨仿效這個史實,企圖以全球智慧打造知識台灣。 「方言文化」用心蒐羅全球的創作價值內容,勉力扮演讀者眺望寰宇文明的窗口和探查在地智慧的蹊徑。我們汲汲深入理解每一個知識閱讀的渴望、需求,運用專業的出版本事,努力向創作者求取問題的解答、知識技能與珍貴的生活體驗,以華文出版模式傳續「典範型式」、「前瞻思考」、「雋永掌故」、「革新技能」和「心靈體悟」,讓人們能夠藉由方書之言得以啟蒙,得以滿足,得以提升,這是方言文化出版公司創立的宗旨與存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