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圖片純屬示意
兒時的我,並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活在這個世界上,
只覺得生活中痛苦的事遠多於快樂的事。
而現在的我卻覺得活著真好!
能感受到自己被需要,
也知道現在也有很多人和過去的我一樣,
每天活在痛苦之中。
如果,你也是這樣,
我希望能幫助你儘早脫離苦海,
我想讓你了解,
與其像我這樣活到四十多歲才想通這些道理,
趁年輕時越早理解、接納自己的性格,
會讓你往後的人生更加快樂順遂!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根除沒完沒了的煩惱
這就是我投身相關工作
並寫下這本書的初衷,
「這不正是我的天職嗎?」
我總會這麼想。
「為了完成這些任務,我才會天生靦腆。」
這麼一想,就會覺得過去發生的每一件事
都是必然而非偶然,
曾因個性所吃的苦、受的委屈、
在人際關係遇到的挫折等,
全都是為了讓自己成為「現在的自己」。
你會來到這個世界上,
一定有它的意義。
現在讓你覺得痛苦難耐的事,
都會化作未來人生所需的養分,
沒有用不到的經驗,也沒有無意義的考驗。
本章就是希望各位最終能達到「認同自己」的境界,
當你學會了解自我、接納自我,
就一定能看見重生般蛻變的自己。
世界上,沒有比那些始終無解的煩惱
還要令人絕望的了。
總是與自己這種「麻煩的個性」苦鬥,
不僅毫無改善跡象,其他問題還接踵而來,
讓我不得不宣告放棄,
一想到我的人生可能就這樣沒完沒了,
曾讓我頓失對未來的希望,
但有一個想法拯救了深陷苦海的我。
認同自己,就是「自我肯定」
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大不了的,
先前為了解決這些煩惱絞盡腦汁,
兜了一大圈後,
等待著我們的竟是這麼不起眼的終點,
但現在的我也認為那些繞過的遠路,
實際上其實是捷徑也說不定。
「突然很滿意現在的自己」
這對於活了四十多年來始終對自己「感到厭煩」的人來說,
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要改變原有的想法,
還是得經歷一些內心的轉折,
當我忽然察覺自己似乎已經有所改變,
回頭才發現,
我早已在不知不覺間一一走過本書所介紹的每一道關卡。
由此可知,這些看似多餘的過程其實並沒有白費。
一言以蔽之,「認同自己」就是本書的結論。
發現自己無可取代的價值
肯定自己,就能讓內心的煩惱全部煙消雲散,
這並不誇張,不過我也明白,
曾和我一樣「堅持改掉木訥的性格,才能解決問題」的人,
可能無法接受這麼簡單的說法。
「我本來就很受不了自己、想改掉這樣的個性,
你現在卻要我肯定自己,這怎麼可能啊!」
如果我是你,一定也會這麼想,
我才會在本書中敘述我這一路走來的心境,
讓你知道我也和你有過同樣的想法。
當然,光靠我一個人無法導出結論;
我彙整了講座上各位聽眾的親身經歷,
才自然而然歸納出「認同自己」這個最終結論。
從面對「真實的自己」、接納「眼前的自己」,
再試著慢慢表現出不假修飾的自我、
到找尋能從容自處的一隅,
最後發現自己無可取代的價值!
不難發現,
整個過程中無處不見「認同自己」這個重點。
1 .性格無分對錯,
內斂是你的特色,
也只是千百種個性的其中一種。
2 .性格是渾然天成的,
要改變並不容易。
當我想通這兩件事,
也是我能夠認同自己個性的開始,
我在這本書常用到「改變」這個字眼,
實際上我還是一如既往。
正確來說,
應該是「又變回原來自己的模樣」,
真正有所改變的,
就只有自己的「想法」而已。
我也苦思了很久,
希望讓各位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
但要是劈頭就寫著
「給我立刻改變你的想法」,
應該會惹毛所有正在看這本書的讀者;
我敢說,換成以前那個「恨不得擺脫靦腆」的我
聽到別人這麼說,同樣也無法接受。
即便如此,我還是希望讓每個人都能明白——
只要轉個念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讓心情輕鬆自在。
而且,我希望能盡一己之力,
讓同樣飽受性格所苦的人得到解脫,
這是我最真切的期望。
本文摘自《放不開,想太多》
作者: 渡瀨謙 / 譯者: 林妍蓁
出版社:方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