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昨天下班,在公司的洗手間補妝,
遇見隔壁公司的一個年輕姑娘在那打電話。
電話那頭,應該是男朋友。
姑娘半是抱怨、半是撒嬌的
講述著工作的繁複,
老闆的苛刻,同事的虛偽。
“不就是打印錯兩份文件,
經理就上綱上線,說我連家庭主婦都不如。”
聽著那句帶著憤怒和鄙夷的
“連家庭主婦都不如”,
我眼眶一熱,幾乎落下淚來。
(繼續看下去...)
家庭主婦/夫
成了典型的反面教材
今年9月,
寶寶上幼兒園之前,我是個家庭主婦,
深切感受過“什麼都不如”的滋味:
《我的前半生》上映,
嫂子截了圖發給我,
語重心長的說:“經濟獨立是女人的底氣。”
被快遞小哥點名批評:
“這週我都來你家四五次了,
我們男人,在外面掙再多錢,都不容易,
女人不上班還是要省點。”
姨夫為了阻止表妹考研,拿我當例子:
“讀了研究生又怎麼樣?
你表姐985大學研究生,
畢業了還不是在當家庭主婦?”
我爸在參加完大學同學會後,
送了我一本書《向前一步》,
在書中Facebook首席運營官桑德伯格
講述了她是如何完美平衡家庭和事業的。
就這樣,我成了典型的反面教材。
年紀輕輕有手有腳有學歷有經驗,
怎麼好意思在家當主婦?
氣嗎?並不。心態真好!哪裡。
不過是明白,這個世界,從來沒有感同身受。
想當初,我也是個誰跟我提“當家庭主婦”,
我跟誰急的職場熱血少女。
可後來,孩子生了塞不回去,
當初催生發誓會帶的老人拍拍屁股閃了,
家裡還有個大寶35歲性別男,我不入地獄誰入?
而如今,
經歷家庭主婦、職場媽媽兩重天,
真的聽到一句鄙視都能心酸的落下淚來。
家庭主婦是
承擔誤解和偏見最多人群之一。
在家受委屈了,
能離家出走嗎?
“你天天在家,有什麼累的。”
如果一個家庭主婦給周圍人說累,
十有八九會收到這樣的回覆。
家是休息的地方,
天天在休息的地方,有什麼累的?
可是,
你的辦公室在辦公大樓,
她的辦公室就是家啊。
案板是鍵盤,拖把是滑鼠,
飯桌是word,地板是PPT,
整潔乾淨的居家環境是螢幕,
桌上香味可口的飯菜是工作總結。
家是職場,全職太太是職業。
工作有多累,家就有多累。
在辦公室受了委屈,
家,敞開大門,安放身體,
傾聽訴說,給予安慰。
在家受委屈了,
能離家出走嗎?
工作不順心了交辭職報告,
可全職太太能炒老公兒子的魷魚嗎?
“不就是點家務事嗎,有什麼難的。”
這話說的輕巧,
彷彿每個女人都是“家有仙妻”,
blingbling一下,家就乾淨了,娃就不鬧了……
總有男人說:
“家務事嗎,能有工作上的事情複雜?”
可是,當他們找不到東西時,
只會大喊:“老婆我的藍色領帶在哪兒”。
而她的回答:
“主臥衣櫥第三扇門順數第二個抽屜第三排”
卻永遠及時且正確。
家務事確實不難,
只不過要求人一職多能,
是妻子、是媽媽、是廚師、是雜工、
是鬧鐘、是護士、是老師、是司機……
家務事也不麻煩,
只不過需要人隨時加班,
24小時待命,全年無休。
不是每個職場人都會把工作當事業來對待,
但每個家庭主婦都會把家當事業來經營。
若家庭主婦換算薪水
約等同 2 萬多元
“做家務帶孩子,又不賺錢。”
作家包士山曾算過,一個男人沒有妻子,
他要過上有性、有子、有熱飯菜的生活,
月支出至少16600元,
再加上保險福利,至少需要24000元。
而目前在中國月入過萬的人不過1500萬,
佔比不過總人口的1%。
這也就是說,
全職太太們創作的經濟價值
比很多工作的人都大。
當然,對此,
總有人說,交換才產生價值,
她們的勞動不進行交換,
所以還是沒經濟價值。
那讓A家的家庭主婦去B家工作,
讓B家的男人付工資,好不好?
哎呀,好像付不起呢。
做人,要現實一點。
吃兩坨屎,產生GDP的經濟學笑話,聽聽就好。
開源節流,才是長久之道。
更何況,家庭主婦才是“斜杠青年”的主體。
畢竟,被稱為“無用的家庭婦女”們喜歡低調,
在家開網店、做蛋糕、寫小說掙錢的事,
她才不會寫在臉上。
而有些人,在互聯網如此繁榮的今天,
依然把“賺錢等同於有工作”的無知掛在嘴上。
“你天天不出門,會跟社會脫節的。”
亦舒在小說《我的前半生》中
描寫子君的全職太太生活時,有這樣一段話:
“家裡大大小小的事從不要涓生擔心…
買房子裝修他從來沒操過心,都由我來奔波;
到外地旅行,飛機票行李一應由我負責;
孩子找名校,他父母生日擺壽宴,也都由我策劃……”
同事、朋友是社會,
快遞小哥、清潔阿姨就不是社會?
社會那麼大,真的都看過?
所謂脫節,不過是家庭主婦無用論。
而現實是,全職太太,
看似整日囿於廚房、廳堂和孩子,
卻每時每刻在成長。
不學習時間管理,
如何邊帶娃邊家務邊經營小商城;
不提高教育理念,如何和娃共同成長;
不學心理知識,如何面對新型家庭關係……
我知道,文章寫到這裡,是會挨罵的。
肯定會有人跳出來說,
我們辛辛苦苦爭取幾百年,
把女人從家庭中解放到職場,
又有人妖言惑眾了。
而職場媽媽看了,會覺得委屈,
職場女人才是真辛苦。
喝著女人自強自立的毒雞湯,
聽著媽媽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的教育理念,
玩著職場和家庭平衡的鬼把戲,
把自己活成風箱裡兩頭受氣的老鼠,
和她們相比,
全職太太只受一邊的委屈算什麼?
作為重入職場的女人,
我怎會不知職場媽媽的現實和辛酸,
可是為什麼無論多辛苦,
我們都要重新走回職場去?
那是因為,我們知道,
在中國做全職太太是沒有退路的。
在德國,
全職媽媽每月個人補貼300歐,
家庭補貼700歐;
在日本,妻子是家庭主婦的,
公司會把男人的工資直接打入女方戶頭;
在加拿大,做家務被寫進法律,
太太可以將家裡的甩手掌櫃告上法庭;
在英國,夫妻關係滿足一定條件,
一旦離婚,妻子分丈夫一半的養老金……
我們呢?
魯迅先生曾說,真正的勇士,
敢於自面慘淡的人生,
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在對全職太太福利保障幾乎為零的社會裡,
在家務勞動生養孩子
屬於無薪酬勞動的經濟體系下,
在不保護夫妻共同財產
只在意資產方利益的法律條文中,
每一個敢去做全職太太的女人,
都是真勇士無雙。
現代中國女人一生的路,
抬頭看不見未來,回頭看不見過往。
無論是全職太太,還是職場媽媽,
誰不是在守寡式婚姻、
喪偶式育兒中苦苦煎熬?
怎麼走都不容易,
就只能一直走下去。
選擇做職場媽媽的,多了點現實,
於是用現在的辛苦,換以後的安逸。
選擇做家庭主婦的,多了份勇氣,
於是用自己的付出,賭男人的良心。
這兩種苦,看起來不同,
說到底都一樣,根本沒退路。
這樣的苦,真的不能想,
想了就掉眼淚,勝負天已定。
明知,
兼顧事業和家庭,是最雞血的謊言,
卻依然選擇去玩平衡的把戲,
不過是因為沒有選擇的自由。
我是個弱者,
吃現在的苦,求未來的福,
不敢做個家庭主婦。
而你,隨意,只要你敢賭,
只要你相信,心誠則靈人定勝天。
雖然中國女人的困境,
不是逼著女人強大就能解決的。
可是,
現在除了逼著自己強大一點,
又能做什麼呢?
本文作者妳讀,
來源:妳讀(ID:niduDJ),
最好的中產階級女性讀本,
教你做一個“三度”女子:
生活有溫度,思想有態度,形象有風度。
本文由 妳讀 授權 ,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Kae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