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font-size: 13.3333px;" target="_blank">shutterstock.com)
文/洪毓琪
誰說耳朵嗡嗡作響、耳鳴,
是老年人的專利!?
中醫師表示:「耳朵是人體全身的縮影。」
只要看耳穴局部變化,
就能看出全身各部位疾病資訊。
換言之,人體出現耳鳴症狀,
正是在反應身體臟腑功能已產生失調,
並不一定是老化的自然現象,
建議最好積極就醫,
以預防持續惡化、影響聽力。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耳鳴、腦鳴是聽神經出問題
黃金治療期只有6個月
賴睿昕中醫師表示,
門診發現近來耳鳴問題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且除了一般常見的耳內有
鳴聲、嗡嗡聲等典型耳鳴症狀外;
更有不少患者前來就診時會反應,
聲響並非從耳朵而來,
而是常自覺腦中有音聲、鳴響,
而這類症狀反應臨床上則將其稱之為「腦鳴」。
除了說明耳鳴、腦鳴臨床表徵的不同外,
其也分享到,醫界普遍認為,
導致上述症狀發生的原因,
多與人體聽神經退化或變性有關。
因此,若未積極治療、處理,
不只會妨礙正常聽覺,
使人聽力減退、形成重聽,
也會影響人的腦部功能,
讓人產生失眠、健忘的症狀。
建議民眾只要發現自己出現耳鳴、腦鳴症狀,
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釐清病因、對症治療,
才避免將來承受失聰之苦。
再者,針對耳鳴症狀,
醫界更普遍認為,一旦持續性耳鳴發生,
其黃金治療期約只有6個月左右,
所以積極就醫非常重要!
中醫談耳鳴!中醫:
耳鳴反應人體臟腑功能失調問題
至於,傳統中醫又是怎麼看待耳鳴問題呢?
賴睿昕中醫師解釋,中醫講究「以形治形」,
而人體的一隻耳朵,就像是一個
縮著身子、頭朝下腳朝上的嬰兒、五臟六腑俱全。
因此,自古以來,
中醫便將耳朵視為一個人全身的縮影,
而從耳穴局部的變化,
則能反映出全身各部位疾病的資訊。
所以,中醫治療、改善耳鳴症狀,
首先會先釐究竟是身體哪一臟腑
功能失調、出現問題,
再進一步針對失調臟腑加以治療、調理。
(贊助商連結)
耳鳴≠自然老化現象
中醫:成因分3類,
壓力、飲食不當都是原因
賴睿昕中醫師強調:
「中醫在治療耳鳴、耳聾首重虛實」。
簡單來說,就是醫師在開始調理前,
會先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
起病的緩急、耳鳴的聲音大小,
以及伴隨症狀等方面進行初步辨別,
將其區分為實證,或虛證引起。
而臨床上,又以下列3種類型最為常見:
類型1/壓力大、肝鬱氣滯:
壓力對於中醫而言就是一種肝鬱氣滯的情形!
中醫認為,肝這個臟腑與人體的情緒反應息息相關。
當一個人長期處於高壓、高張力的狀態下,
大腦也就會跟著變得緊繃、難以放鬆,
而身體的內分泌、新陳代謝系統也會變得異常;
久了以後,在中醫辨證來看,
就會變成肝膽濕熱型的耳鳴。
這類型的耳鳴症狀,
患者通常會反應聲音是比較高頻的,
而且隨時隨地都會響;
有時候甚至會突然的耳聾、聽不見;
這與人體承受過大情緒、壓力,
未適度舒壓等有很大的關係。
雖然這類型的患者,往往感覺症狀較劇烈,
但這種類型的耳鳴、耳聾患者,
只要學會適度紓壓、調理肝氣,
一般都很好治療、痊癒的機會也很高。
類型2/高粱厚味、脾胃運化差有痰濕
平時喜好重口味食物、
嗜吃高油高糖飲食者,要特別當心!
長期維持不良的飲食習慣容易損傷人體脾胃,
導致脾胃不能好好地
處理、運化進入身體的營養物質。
一旦這些營養物質在人體內
無法被有效吸收、代謝,
就會變成中醫所謂的痰飲,
造成身體多餘水分、代謝廢物無法有效排除,
進而阻礙氣血循環。
當其影響到耳朵就會導致耳鳴,
或是耳聾的發生。
臨床上,這種耳鳴是多屬於漸進式的、
發生頻率會稍微低一點。
至於想要改善這一問題,
首先要從矯正不當的飲食習慣著手!
建議飲食保持清淡,
且適度補充蔬果、維持營養均衡為佳。
類型3/年老體虛、肝腎虛損
年老、體虛導致的聽力退化、重聽,
多與更年期後,人體肝腎虛損、氣血不暢有關。
這種耳鳴與重聽症狀,
通常都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才會有,
屬於低頻耳鳴。
一般來說,這種耳鳴比較難治療,
如果針灸針下去耳朵沒有扎實的感覺,
代表預後較差了。
且通常只要錯過了半年的黃金治療期,
即使再治療,預後也會較差。
所以,針對這類體質者,賴睿昕中醫師建議,
民眾一定要多留意自身的聽力狀態,
一旦發現有異常,
就該積極就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以延緩其繼續惡化。
減緩耳鳴、聽力問題
中醫師:適度揉按、搓拉耳朵
除了分析耳鳴、耳聾、重聽的成因,
呼籲民眾積極治療的重要性!
賴睿昕中醫師也分享到,
其實透過適度的穴位按摩、放鬆,
對於減緩耳鳴和預防聽力減退,
也有一定的作用。
民眾平時不妨可多按壓翳風穴以及耳朵周圍,
且常搓、揉、拉耳朵,
都有輔助放鬆頸部、頭部筋膜,
預防耳鳴發作的好處。
至於不慎發作的朋友,
則建議發作時一定要用拳頭按揉暈「聽區」,
也就是耳尖直上1.5公分處、
向前及後延伸各2公分的區塊;
對於減緩耳鳴、放鬆頭頸部筋膜也有一定助益。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 / S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