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font-size: 13.3333px;" target="_blank">shutterstock.com)
文:洪毓琪
動不動就肩頸痠痛、卡卡?
小心,可能是頻打電腦、滑手機,
加上姿勢不良,引發「烏龜頸」惹禍!
復健科醫師表示,「烏龜頸」症狀可大可小,
除了常見的痠痛問題外;
長期忽略更會影響頸椎健康,
甚至有造成「椎間盤」突出、
壓迫神經的疑慮。
建議民眾應積極處理、矯正不當姿勢,
較有保障。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別小看「烏龜頸」!不僅易釀痠痛,
更有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可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表示,
導致烏龜頸發生的原因,
多與現代人長期使用3C產品姿勢不正確有關。
長時間下來,
會造成頭頸向前傾、背部拱起,
從側面看就像烏龜探頭般,
形成俗稱的「烏龜頸」,
不僅難看,也影響頸椎健康。
至於為什麼「烏龜頸」會影響人體頸椎健康?
武俊傑主任指出,
這是因為人體維持頸部直立,
主要是靠肌肉支撐。
而「烏龜頸」會對頸部造成極大負擔,
容易使得頸部肌肉力量分布不平均,
當脖子向前伸時,後面肌肉會用力。
長期處在緊繃狀態,便會引發病灶,
像是肌肉拉傷、肩頸痠痛等問題發生。
再者,當頸部肌肉一直被往下拉,
骨頭與骨頭之間的軟骨「椎間盤」
長期會承受不了此壓力。
人體的椎間盤的功能就像彈簧般,
能讓頸部可轉動彎曲,
若長時間被肌肉拉扯擠壓,
便容易因此漸失彈性,像被壓扁的麵包一樣,
往某一側邊凸出,擠壓到一旁的神經,
進而引發肩頸、手臂有痠、痛、麻的現象;
或是無力、感覺異常,
有些人甚至會因此出現頸部、手臂
有水在流或螞蟻爬過之感。
(贊助商連結)
預防「烏龜頸」先矯正姿勢
這樣用電腦不NG
因此,養成良好的姿勢、預防「烏龜頸」上身,
對於頸椎健康非常重要!
武俊傑主任提醒,想要防止出現「烏龜頸」,
民眾使用3C產品時一定要保持正確姿勢。
尤其是,打電腦時要挺直背部貼椅背,
且鍵盤放置高度與前臂平行,下巴收起,
視線平視略往下(約15度),
提醒自己身體不要越來越往前傾。
肩頸痠痛好難受?3招放鬆緊繃肌肉、甩不適
不過,武俊傑也強調,
除了維持正確的使用姿勢外,
3C產品持續使用時間過久終究不好,
建議民眾最好每半小時稍微動一動為佳。
並且提供給大家3招,
利用零碎時間就能輕鬆進行、
有助放鬆頸部肌肉的簡易方法,
做為日常保養參考:
1.頸部肌肉伸展:
要讓全新橡皮筋變軟,方法不外乎拉一拉;
同樣道理,頸部長期緊繃,要適度伸展放鬆。
最簡單的動作是以手輔助壓頭,
輪流伸展頸部兩側肌肉,
每邊停留5秒,左右各做2、3回,
大約半分鐘,對鬆弛頸部有一定作用。
2.熱敷脖子:
很硬的橡皮筋要變軟,
還有一招就是放到熱水中。
針對頸部僵硬也可多熱敷,
利用熱敷墊或熱水袋,一天熱敷頸部2至3次,
對改善初期肩頸痠痛有所幫助;
冬天可用暖暖包替代,
但記得不要敷到睡著,以免燙傷。
3.靠牆站立:
不曉得正確姿勢該怎麼做,
可靠牆站立,
將頭、頸、背部往後貼近牆面並收下巴,
持續5分鐘左右,
每天至少1次,站久了自然能站挺。
【醫師小叮嚀】:
最後,武俊傑醫師也提醒,
「烏龜頸」症狀可大可小,
肩頸肌肉痠痛是可逆的,
好好調整姿勢,就不會走向嚴重程度。
一旦出現神經壓迫症狀,
就已經達到不可逆的程度,
必須做醫療處理。
針對這類人,則建議從復健開始,
做俗稱「拉脖子」的頸椎牽引治療,
適當解除神經壓迫。
一般來說,一週復健3次,
配合自我調整姿勢,
平均約2至3個月可改善。
如果3個月至半年都未見改善,
就可能需進一步處置、檢查,
甚至手術來解決。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 / S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