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盡情哭,長大才會盡情笑!命令孩子「不准哭」,不能讓他變堅強…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 2018-08-07 09:16
  • 更新:2020-07-21 11:02

小時候盡情哭,長大才會盡情笑!命令孩子「不准哭」,不能讓他變堅強…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許多家長在孩子哭鬧的時候,

會立刻命令小孩「不准哭」,

用威嚇、訓斥的方式阻止孩子宣洩情緒,

卻同時將自己的不耐、憤怒拋向孩子,

對他說教,指責他犯下的錯誤。

然而,這樣的教育方式

卻會造成孩子心中莫大的陰影。

這些家長不知道的是,

孩子如果不懂的好好哭,

長大了也不可能好好感受快樂。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作者简介:二次元猫小姐

 

週末逛鞋店,碰到一個暴怒的母親打孩子。

情緒失控的母親

把雞毛撣子的木柄

一次又一次地揮向孩子的胳膊和背。

孩子看上去五六歲,

胳膊上已經有了明顯的紅印子了,

卻依然坐在凳子上木著臉,

不哭,也不躲。

 

『不許哭』就真的不哭

是爸媽以為的堅強

看到客人來了,母親放下雞毛撣子,

熱情招呼我進去看新款。

她一邊看著我試鞋子,一邊尷尬地解釋說:

這渾小子,把我小推車的輪子

給卸了下來,還不知道丟哪裡了!

一天到晚調皮,打一頓就好了!

我有點好奇,問她:

孩子為什麼在挨打的時候不哭?

她有點驕傲地說,

是她和孩子爸爸教的。

從一兩歲開始,

孩子一癟嘴他們就會

立即命令他「不許哭」,

久而久之,孩子就變得堅強了。

我有點無語。

 

一個孩子對父母的

毆打無動於衷,

就算堅強了嗎?

對一個還沒正式入學的孩子來說,

父母就是自己的天。

孩子的情緒時刻被父母牽動著,

當父母對自己不滿的時候,

孩子會有恐懼,有委屈,有傷心,

這個年齡的孩子,

情緒不可能如此冷漠。

 

哭是他們唯一

表達情緒的方式

在孩子學會用行動解決問題之前,

孩子生氣的時候會哭,

害怕的時候會哭,委屈的時候也會哭,

在陌生的環境裡感到不安也會哭。

哭是他們

自我療傷的方式,

可以緩解心裡

積存的壓力。

負面情緒在眼淚中得到排解,

孩子便很快能破涕而笑。

挨打不哭,反而不太正常。

沒有孩子不是哭著長大的,

絕望的小孩才不哭。

 

 

不哭是怕被打得更慘

就是因為痛所以不哭

這個不哭的小孩,

讓我想起了我的同學強子。

小時候我們調皮搗蛋,

闖了不少禍。有一次,

我們打鬧的時候

把校園門口的水果攤推翻了,

攤主老太太告狀到了學校,

我們一群人全被請了家長。

家長們到齊了之後,

我們的屁股上都挨了火辣辣的巴掌。

挨了揍的我們一片鬼哭狼嚎,

只有強子默不做聲。

強子的父親打得很用力,

別的家長都停手之後他還在打。

打完屁股,還扯著

強子的耳朵厲聲問道:

臭小子,以後還敢不敢了?

看那架勢,我都以為強子的耳朵

快被他爸拽掉了,

可是強子本人卻無動於衷,

不哭,不鬧,也不答他爸的話。

事後,我問強子:你怎麼不怕疼?

強子說:

正因為怕疼,我才不敢哭。

以前我一哭,他就下手更重,

還不如忍一下算了。

 

沒有人傾聽他的聲音

連哭的權利都被剝奪

初三那年,老實溫順的強子

突然變得暴力起來。

聽說他父母在鬧離婚,

父親脾氣不好,動不動就逮著他狂揍。

強子也跟換了個人似的,

一言不合就愛跟同學動手,

最後在一次嚴重的鬥毆事件中被開除了。

離開校園的強子無所事事,

年齡不夠找工作,也不願意回家,

終日混跡在一幫社會閒雜人員當中,

不久便和我們失去了聯繫。

長大後,接觸了一點心理學,

我才明白強子為什麼

會突然變成壞孩子。

對於一個面臨父母離婚的孩子來說,

恐懼與擔憂是不言而喻的。

雪上加霜的是,

他還有一個愛打人的爸爸。

 

哭是一種宣洩

痛苦的方式

硬生生地忍住不哭,雖然眼淚止住了,

情緒卻不會憑空消失。

氣憤、恐懼或委屈等

負面情緒壓抑久了,

必定要以另外一種方式表現出來,

或攻擊他人,或攻擊物品;

如果向外的憤怒不能表達,

就會轉而向內,攻擊自己,

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眼裡沒有淚的孩子,

心裡都是苦的。

 

用哭向父母傳達自己

需要保護、需要關愛

很多父母都愛指責

孩子哭得不對,

並命令孩子『不許哭』。

這三個字真是捅向

孩子心靈的一把刀。

孩子會質疑自己的索取是否正確,

產生父母不可信賴的印象。

如果他們覺得父母

不能接受自己的情緒,

親子關係就會變得越來越疏離。

所以,有些孩子在聽到不許哭之後,

反而哭得更厲害了,

因為他再一次愛到了傷害;

另一些孩子在聽到不許哭之後

迅速停止,改為抽泣,

因為他們發現了哭

是引發父母憤怒的行為,

便學著用乖巧來討好父母。

 

爸爸媽媽們,

讓孩子盡情地哭吧

孩子因委屈而哭,

需要的是家長的支持。

陪伴在他身邊,幫他遞紙巾擦眼淚

或者輕輕擁抱,都可以給他安全感。

他們在得到父母的認同後,

會很快從悲傷中走出來。

 

孩子因做錯事而哭,

需要的是家長的耐心

不要急著訓斥,等他哭完再講道理。

孩子在哭的時候,

是聽不進去任何道理的,

如果此時說教,

往往是大人越訓越火大,

孩子越哭越傷心。

 

 

孩子因索要東西而哭

需要的是家長的態度

明確地亮出自己的原則,

才會制止孩子用哭鬧來要挾家長的念頭。

如果孩子在哭鬧中得到了家長的退讓,

那麼下一次想要什麼東西,

一定會用更激烈的哭鬧

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要接納孩子也要

接納自己的情緒

孩子哭鬧帶來的焦躁感

很容易讓人衝動,

一定要試著讓自己冷靜下來,

不要把孩子置於敵對面,

對他造成二次傷害。

哭並不是一件壞事,

不要簡單粗暴地制止。

不哭並不意味著孩子堅強,

愛和關注才能賦予

孩子堅強的能量。

小時候盡情地哭,

長大了才會盡情地笑。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文章來源 二次元猫小姐公众号 )

作者简介:二次元猫小姐

一个只想写好文章给你看的塌鼻子姑娘。 

微信公众号:二次元猫小姐(tqq1214cat)。

(責任編輯/Trina)

(圖/shutterstock)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來自微信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