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有人說,孩子小的時候就是玩,
不用有太多約束,這個觀點我並不贊同,
老話講:「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說的就是孩子在3歲前就應該習得一些規矩,
我自己女兒的成長過程中,
也是有了不少的經驗和教訓。
那麼,按照年齡不同,
7歲前的孩子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1歲到2歲
可以
◆ 見到家人歡笑和打招呼。
◆ 固定的時間地點吃飯。
◆ 玩具是大家的,
給別的小朋友玩玩是件美好的事情。
不可以
◆ 拿不到東西就哇哇大哭,
聰明的小朋友都是會和家長說需要什麼,
哇哇大哭解決不了問題。
◆ 扔東西,這是個不好的習慣。
◆ 需要什麼要講出來,而不是指一下。
(這個很重要,為什麼很多孩子說話不清楚,
就是因為他只要一指家長立刻會意,
就把東西拿過來了,孩子只負責點頭和搖頭,
這樣的孩子說話一定晚,而且表達能力不夠好。)
(贊助商連結)
3歲
可以
◆ 好東西和大家分享,
特別是和爸爸媽媽分享,因為他們很辛苦。
◆ 出門之前一定要上洗手間,
要不在外面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將很尷尬。
◆ 犯了錯誤要自己誠實地承認,
這樣你就可以免受更多的責備。
不可以
◆ 撒謊,媽媽不喜歡撒謊的孩子,
但是只要你說的是實話,媽媽就不再批評你。
◆ 公共場合躺在地上。
這是一種很糟糕的表現,媽媽相信你不會這樣。
◆ 用武力解決問題的人都是笨蛋,
所以君子動口不動手。
5歲
可以
◆ 學會用鬧鐘叫自己起床。
◆ 睡覺之前,自己看書半小時。圖畫書就不錯。
◆ 每天和爸爸媽媽說:「我愛你!」
不可以
◆ 吃飯發出很大的聲音,
比如吧唧嘴,吸溜湯,這些都是不禮貌的表現。
◆ 公共場合大聲喧譁,尤其是去飯館,
追著跑的大聲嚷的小朋友
都是爸爸媽媽沒有教育好,
這裏不是遊樂場。
◆ 說髒話是很低俗的表現。
7歲
可以
◆ 自己管理100元以下的零用錢,
並且和媽媽分享攢錢的過程,以及花錢的方式。
◆ 自己選擇一項課外活動,並且堅持下來。
◆ 有一個自己的日記本,畫圖,寫東西,
在你不允許的情況下,媽媽一定不偷看。
不可以
◆ 不經媽媽同意,就去別的小朋友家玩。
◆ 隨意動家長的手機,
這個屬於私人物品,你玩一定要經家長同意。
◆ 傳話。比如和 A同學說B同學曾經說你什麼什麼,
和奶奶說媽媽背後說您什麼什麼,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
我個人覺得7歲之前是非常重要的時間段,
是養成最初的習慣和品德的階段,
這個時間段,更加需要家長以身作則,
教育從來就不是孩子主動或者努力就能達到的事情,
尤其是早期教育,
如果沒有家長持之以恆的堅持和努力,
是很難達到理想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