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爸爸的照顧 對孩子有這 4 個重要影響!有效的陪伴,勝過任何教育理論!(快讓爸爸看...)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8-07-18 17:35
  • 更新:2020-08-06 16:50

爸爸 照顧

 

 

如果要求大多數的爸爸像媽媽一樣,

做到帶小孩毫無壓力,換尿片、

泡奶粉、洗澡、綁頭髮、穿衣服、

做輔食樣樣精通,

可能不少爸爸會舉手反對,

因為從性別特徵的角度來看,

男女有別,爸爸和媽媽擅長的事情不一樣!


對於「大多數孩子的爸照顧起寶寶來

不如孩子的媽細心」

這一點,我贊同。

但是,上帝為一個人關閉了一扇門,

就一定會為他打開一扇窗。

研究表明,

爸爸多參與陪伴的孩子,

長大以後更聰明。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相關的科學研究

研究一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調查了 92 個家庭,

發現在孩子最初的語言發育過程中,

父親的作用比母親更大。

原因可能是:

母親在照顧和陪伴孩子的過程中,

更傾向於使用孩子熟悉的詞彙,

而父親則更多地使用

孩子陌生的詞彙和更複雜的句子。

 

研究二

英國的紐卡斯爾大學的

研究者用了半個世紀,

對17,000個英國嬰兒

進行了11年的跟蹤調查。

結果顯示,經常與父親相處的孩子,

比更少與父親相處的孩子聰明。

 

研究三

心理學家羅斯帕克跟蹤調查了

美國加州390個家庭,

發現母親跟孩子玩的方式更模式化,

孩子的興奮度較低,

父親則更傾向於帶孩子玩激烈的運動,

比如摔跤、捉迷藏等,

並由此教他們如何協調

自己的身體以及控制情緒。

 

爸爸多帶小孩,好處有哪些?

在陪伴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儘管夫妻雙方的出發點一樣,

教育觀念也一樣,

但仍然會表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

讓孩子的爸多帶孩子、

陪孩子玩各種遊戲,

對孩子的成長有多方面的好處!

 

男人更擅長遊戲

心理學家曾經說過,

遊戲就是孩子的天性,

也是孩子的存在方式。

如果孩子不吃飯,

告訴他

「我們來玩鱷魚吃蛋的遊戲吧!」

孩子很可能立刻長大嘴巴,等著「吃蛋」!

遊戲對孩子來說,就是有這麼神奇的力量。

而相對女性來說,

男人更擅長遊戲,

他們是天生的遊戲好手,

能瞬間化身力量無窮的

「超級賽亞人」,

也能扮鬼扮馬逗孩子開心。

這種毫無「大人包袱」的做法,

通常只有爸爸們才能做到。

 

 

不畏懼冒險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

在危險面前,

男性比女性擁有更強大的應對能力。

因此,帶孩子外出遊玩時,

媽媽說最多的一句話永遠是「小心」,

卻很少聽到哪個爸爸

會把這句話當做口頭禪。

相反,爸爸會更多地鼓勵孩子:

「要不要試一試?」或者「你可以的」。

受到爸爸的鼓勵和支持,

孩子自然更願意嘗試新鮮事物,

不畏懼冒險。

 

更獨立

如果孩子跟爸爸說自己口渴了,

爸爸可能會對孩子說:

「寶寶自己拿杯子喝水!」

這時孩子一般會很聽爸爸的話,

而媽媽對寶寶說同樣的話時,

孩子倒聽不進去了,為什麼?

因為男性在教育孩子時,

態度通常會非常堅定,始終如一。

媽媽則可能一邊嘮叨著

孩子不夠獨立,

一邊給孩子端茶倒水。

然而言語上反對,行動上包容,

這樣的「碎碎念」

壓根不能成為有效的指令。

長期來看,

爸爸和孩子的互動模式,

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熱愛運動

男人的體格天生比女人的強壯,

運動細胞也更活躍。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體育老師,

帶著孩子打球、騎車、游泳、爬山…

不僅能鍛煉孩子的身體,

還能培養孩子對運動的熱情。

運動習慣的培養,

對孩子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男人帶起孩子來

不靠譜,怎麼辦?

儘管男人帶小孩有這麼多的好處,

但不少媽媽仍是一臉愁雲,

因為自家的男人

帶起孩子來完全是業餘的:

說好的要給孩子做早餐吃,

最後卻叫了外賣;

明明交代好怎麼幫小孩搭衣服,

最後完全走鄉下風;

和孩子在家待了一天,

打開門那一刻看到滿眼杯盤狼藉,

簡直不能慘不忍睹……

 

放手讓爸爸

用自己的方法帶小孩

或許每個媽媽都需要一份

「完美爸爸修煉手冊」,

然後一招一式地教自己的老公,

做到「男人帶孩子完全不需要擔心」的美好理想。

但是,這樣做無形中

剝奪了男人帶小孩的很多樂趣。

事實上,不管做什麼事,

男人都會有自己的

節奏、風格和想法。

外來的「指導」、「教誨」

只會讓他們感到無趣,

徒增他們對帶孩子這件事的無助感。

所以,對於「男人帶起孩子

來分分鐘讓人捏把汗」這個問題,

當媽的最好做法就是:

收起多餘的擔心,然後放手!

 

(文章來源 辣媽社區)

(圖片擷取自:shutterstock)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