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小芳來武漢,我們在路邊攤吃小龍蝦。
蝦膏掉在衣服上,
我從包裡拿出一支小林急救去污筆給她。
她感嘆,你一直活得這麼貴。
活得貴一點,是我的理想。
在月薪只有幾百塊錢的時候,
我就在過自己眼裡貴一點的生活。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人在很年輕的時候
跟誰在一起很重要
如果說父母決定 20歲之前的你,
朋友和戀人則決定了20歲之後的你。
過貴一點的生活,是上班後第一個室友教我的。
室友中專畢業,入職比我早,
收入卻不比我高多少。
她給人一種很有錢的感覺,
我一度以為她是富二代。
她有一隻黑色的小拎包,
隔幾天就用軟布擦一下,
換季要收起來的時候,
還拿專用皮革保養劑處理,
再用紅色絲絨布包起來。
我簡直忍出內傷,才敢問,
你這包什麼牌子,很貴吧。
她說一個小店淘的,
沒什麼牌子,一兩百塊。
我當時差點吐血。
“一兩百?那你至於嘛!”
“ 包雖然不貴,但我貴;
自己用的東西,當然要愛護一點。 ”
我跟她一起學習認真生活。
發現過得貴一點,
其實就是把每一天的自己,
安放得妥當、平穩。
尊重內心的感覺,
與喜歡的一切在一起,
努力避開那些影響情緒的爛人、
爛事兒和爛東西。
(贊助商連結)
時尚作家黛娜·托馬斯
在《奢侈的》一書裡寫到:
“奢侈品的價格,其實是為了
抬高人們對待它的態度;
當你以莊重的態度對待一件東西,
它才顯出奢侈的品格。”
所以,奢侈的不是價格,
而是你的生活態度。
女作家張愛玲最喜歡的一件衣服,
是用母親的舊被面改造的,
張愛玲的姑姑拆下來保存多年,
被閨蜜炎櫻拿去,
設計成張愛玲想要的洋裝款式。
左圖為張愛玲自畫像,右圖為張愛玲與李香蘭合影
張愛玲穿著它,跟著名影星李香蘭合影。
聰明如張愛玲,
太清楚自己這件不花錢得來的衣服的光彩,
合影時故意不看鏡頭,
在《對照記》裡,她寫這件衣服:
很有畫意,別處沒看見過類似的圖案。
活得貴一點,卻不必花很多錢,
無非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下功夫;
懂得在生活細微之處設置幸福的開關。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Daniel Gilbert
通過十幾年、上千個案例分析,
發現幸福跟財富的關係並非直線上升。
當你從一貧如洗變成舒適的中產階級,
感到非常幸福;
但當你從百萬富翁變為千萬富翁時,
卻很少有幸福感的提升。
甚至隨著財富增加,
可能出現生活質量下降的困境,
因為享受生活的時間變少了,
真心的朋友也少了。
活得貴一點,
不一定因為財富的增加,
而是感知幸福的能力越來越強,
它與錢有關,卻不完全是錢的問題。
網上有個“如何把路邊小吃,吃出法式大餐”的貼文。
一個滷雞蛋,切瓣擺盤在蠔油打底畫花的白瓷盤裡;
顏值平凡的花生醬拌麵,
頭頂幾片薄荷葉,立刻顯得很貴。
充滿好奇心和創造力地對待每一件小事;
有能力和時間,感知平凡的幸福,
就是活得很貴。
松浦彌太郎說,所謂好物,
是可以一直持續不斷地給你帶來驚喜,
讓你感知幸福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