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蹺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大學教授一語道破,台灣教育「聽話」二字的虛偽...

今周刊出版社

今周刊出版社

  • 2018-05-30 16:30
  • 更新:2018-05-30 16:34

「不蹺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大學教授一語道破,台灣教育「聽話」二字的虛偽...

(圖/shutterstock)

 

不蹺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

看到題目,肯定有些人要罵:

「你竟然教大學生蹺課。」

還是請聽我講完吧。

我遇到兩個學生,相同科系,同一班,

一個學生每節課都上,

一個學生每節課都不上,

你猜哪個學生被當得多?

你一定猜錯,因為,

他們兩個被當的科目一樣多。

是不是覺得很奇怪,

連我在內,所有的人都很奇怪。

那個每天都坐在課堂上的、

不缺席每一節課的學生,

為什麼跟那個天天蹺課的傢伙一樣被當,

答案很簡單,因為這兩個學生都不能算是好學生。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就算每天到學校上課

也不見得會認真

我仔細觀察過這位每天都來上課的學生,

雖然他每節課都來,

但不過是坐在後排打瞌睡,

不時拿出手機上網按讚,

並沒有真正地做筆記,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這樣的狀態和不在課堂上,

又有什麼區別呢。

那麼你一定會反對,

覺得這是個案,

因為一定有同學每節課都認真的做筆記,

他們的學習成績一定就很好。也未必。

 

大學教師能力參差不齊

有的老師根本沒有備課

畢竟,大學教師水準和教學能力參差不齊,

不是每節課都值得上,

很多課上了反而浪費時間。

我曾經看過一位老師的教學,

他講的課簡稱叫馬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有趣的是,

他上課時就是在念書,有時還念錯,

下面的學生七橫八豎地做著自己的事情,

他只念書不抬頭。

 

後來我才知道,這位老師需要升等,

可惜教學時數不夠,

於是用學生湊課,

但他並沒有備課,

倒楣的恐怕就是這些學生了。

與其聽他念書,

為何不去買一本《資本論》

自己在圖書館讀呢,

還能看自己感興趣的章節。

 

 

最聰明的學生

應該知道自己需要上什麼課

所以,大學的課堂上,

最聰明的學生,

應該是知道什麼課對自己有用,

什麼課對自己沒用,

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

那些從不蹺課的學生,

歸根究柢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最後,看似每節課都上了,

卻只是打造出看起來很努力的假象,

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

甚至控訴著自己怎麼這麼努力,

還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

所以,逃該逃的課,

去上需要的課,

哪怕這門課不是自己學校開的。

 

(中略)

 

知道什麼課應該翹

其實是一種智慧

其實清楚知道什麼課該蹺,

什麼課不該蹺是一種智慧,

因為走進社會之後,

選擇一直是每個人的難題。

兩個工作都不錯,我應該選擇誰;

兩個女孩都很好,我應該選擇誰?

可是,大多數人,

總是在猶豫徘徊中選錯了,

或者明明選對了,

卻後悔沒有選擇另一個。

世上沒有兩者都兼顧的道理,

沒有魚與熊掌兼得的哲學,

選擇了就堅持,放棄了就別後悔。

 

學生最重要的是

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課堂上,我無數次告訴學生,

大學四年最重要的是

學習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你要知道自己缺什麼,

要不停地對自己發問,

然後朝著目標接近。

高中的時候老師帶著你走,

而上了大學,

老師只不過為你指出一條路,

告訴你那邊可以走,

甚至老師告訴你的路,

走到底不過是一個十字路口,向左向右,

還是你自己決定。

此時此刻,你是否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每次去大學巡迴演講簽書,

我最喜歡去的就是他們的圖書館和自習室,

久而久之,我發現了一個事實:

真正優秀的學生,

不會每節課都聽,

相反,他們會經常私下問老師問題,

解決自己的疑惑。

大多數時間,他們都在自習,

優秀的學生,一定是自學的高手。

 

 

進入職場後

遇到一位什麼都要人教的女孩

走入職場後更是這樣,

我遇到過許多找工作的新鮮人面試時都是這樣說:

「我雖然什麼都不會,但是我可以學。」

自學是每個優秀青年的必要能力。

我自己的工作室就曾經應徵了一個女孩,

可惜的是,她真的什麼都不會,

她不停地告訴我,

這個不會那個不會,

一開始大家還有精力教她,

後來忙起來都希望她自學,

到了最後乾脆自己做了。

我問她,為什麼不能在家想一下,

自己學,有時候這都是小事,

思考一下不就有了解決方案了嗎?

她理直氣壯的說,

我要都自己能學會,

為什麼還來你這裡實習

這句話答得我啞口無言,

因為要她做的事情,

無非是把攝影機裝上腳架,

買些合適的便當,

列印兩張字體稍大的台詞等等瑣碎、簡單的事情。

一個人自學能力要多差,

才會不停地讓別人教呢。

 

進入社會

沒有人會一步一步帶著你

工作後,沒有人像大學老師那樣

有義務無條件地教你,

因此獨立思考的能力,

獨自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就顯得格外重要。

大學四年那些

每天都期待老師把所有事都講完,都講到位,

每節課都傻傻地來聽課,

從不在安靜中獨立思考的學生就吃虧了。

 

因為,走入社會,

他們便驚奇地發現,

沒有了老師,只剩下了自己。

相反,那些總喜歡自己推敲事情,

總是靠自學一步一步走的學生,

畢業後獨立的精神就強大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

當走入社會這個更大的大學後,

在沒有老師的前提下,

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

發現自己的問題後,

獨自地解決一項又一項的問題,

能力就提升得很快。

 

中式教育中

把「聽話」看很重

中式教育中,把聽話二字看得很重,

很小的時候,

老師甚至把聽話對等於好學生,

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

你會發現宰相肚裡能撐船和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矛盾,

你會發現兔子不吃窩邊草和

近水樓台先得月都被人說過,

世界上的觀念太多,

各有各的理,聽話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見解,

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

 

其實在你長大的路上,

就會發現許多事情,

各有各的道理,

有些在特定場合完全無理,

至於該走哪條路,取決於你自己。

這也是大學課堂無法帶給你的能力:

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思考、

分辨對錯以及自學自知的能力。

今周刊出版社

今周刊出版社

今天的投資 就是你未來(明日)的收穫 書本是你最大的資產 以專業的視野 開拓豐富且充實的人生。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list-content-80431

今天的投資 就是你未來(明日)的收穫 書本是你最大的資產 以專業的視野 開拓豐富且充實的人生。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list-content-8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