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最近房地產市場出現不少壞消息,
包括全台豪宅法拍流標災情從台北市帝寶開始蔓延,
往南至新竹整棟豪宅「富豪至尊」
降價 2 億元後卻二度標售失利;
台中 7 期指標建案如「聯聚仁愛」、
「總太東方帝國」、「紐約之星」也都淪落法拍;
不只如此,高雄面公園第一排的豪宅 23 樓,
法拍價每坪 22 萬元,已經掉到比區域行情還低,
卻意外地一樣乏人問津,
不禁讓人擔心這一波房市修正還要多久?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廣告)
房屋供給量能降 3 成
房價自然落底
素有「房市鐵嘴」之稱的長虹建設(5534)董事長李文造表示,
如果每年供給量能降至目前的 3 成,
不用靠政策,房市就能靠市場機制自然落底。
但落底之後還要盤整多久,必須再觀察,
因為現在會進場買房的主力是「剛性需求」,
交易量有機會好轉,但價格可能僅持平。
這一點從中信房屋第 3 季購屋意願調查得到印證。
中信房屋表示,本季的購屋意願綜合指數全面上升,
購屋目的也有 62.3% 的比例為自用,
創下 2016 年第 2 季以來的新高,
也是歷年調查以來的次高。
政府打房力道趨緩
購屋意願上升
中信房屋副總經理劉天仁表示,政府打房力道趨緩,
加上銀行對於房貸利率及成數也開始放寬,
央行暗示在短時間內不會升息等訊號,
推估今年的全年買賣移轉棟數可以達到 26.5 萬∼ 26.7 萬棟,
較 2016 年的 24.5 萬棟高出約 1 成。
從建案開工量及使用執照核發量分析,
代表購屋信心度的建築開工量
在 2016 年第 3 季萎縮至 14,116 戶的新低點,
至今已消化 1 年;
而今年第 2 季使用執照核發量下滑至 18,402 戶新低,
顯見交屋潮已逐漸脫離高峰。
年底非常有機會看到房市落底
依照經驗,當建築開工量的季線向上
並穿越使用執照核發季線,
兩條指標季線呈現黃金交叉,正是房市落底時。
因此,今年底非常有機會看到黃金交叉。
他也提醒,2018 ∼ 2020 年間,
房市需要消化部分餘屋,
房價會在谷底之上盤整 2 年後,
才有較明顯的機會出現小回升行情。
台灣還在溫水煮青蛙
台灣房價自 2015 年 4 月時的高點修正至今約 1 至 2 成,
但台灣目前沒有重大利空,
且房貸利率也未開始調高,
目前市場是「溫水煮青蛙」,
根本尚未測試真正的底部。
美國房市修正6年
以這一波美國房市復甦為例,
一線城市如紐約、舊金山及洛杉磯等,
價格修正 2 至 3 成止跌後,
在量化寬鬆政策、降息救經濟等政策刺激下,
才讓房價慢慢反彈,平均花 6 年時間復甦。
台北市的平均房價
至少要修正 30%才合理
但台灣房地產流動性不佳,
又沒有國際資金支撐,跌幅及時間還不夠長,
台北市的平均房價至少要修正 30%才合理,
修正恐怕免不了至少 6 年。
成交量不出,價格不修正,房價就不會落底;
而成交量這項觀察指標以 30 萬棟為訊號,
從 1 至 7 月的數值推估,今年成交量頂多 25 萬棟,
「談落底還太早」。
根據《住展》雜誌最新調查,
北台灣 3 大都會區有多達 10 個重劃區預售案「掛蛋」,
包括台北市內湖 4 期、政大 2 期,
新北市新莊副都心、八里台北港特定區、
三峽北大特區、新店五峰重劃區,
以及桃園的藝文特區、蘆竹大竹、
中壢過嶺、大溪埔頂等。
房市多頭時,重劃區賣的是未來性,
是想像空間,如今台灣主要重劃區以新成屋為主,
雖然完工建案「賣相」較易塑造,
但同時也看出建商的保守心態。
預售屋重劃區零推案
中古屋賣壓稍稍減緩
在中古屋方面,這一季 6 都待售物件與第 1 季相較,
增減幅都在 1% 內,顯示賣壓有逐漸趨緩的跡象,
其中表現相對穩定的台北市,
在 12 個行政區內,半數賣壓增加、半數減少,
但增減幅度都在 5%內。新北市賣壓比第 1 季沈重,
桃園市、台中市及高雄市亦然。
新北市賣壓較大的是推案熱區,
包括淡水、新莊、林口及板橋等;
桃園則是龜山合宜宅以及八德重劃區新案交屋,
帶動區域賣壓持續走高。
台中及高雄是 6 都裡賣壓攀升幅度較大的行政區,
台中西屯、北屯及南屯區等因賣壓變大,
屋主較不易堅持價格;
至於高雄賣壓範圍變廣,包括三民、左營、
鳳山、鼓山、楠梓、苓雅等,
不僅賣的數量變多,價格也較無法支撐。
展望未來,政策仍是影響房地產後市的關鍵,
包括利率、都市更新及房地產制度等,
其中又以實價登錄改革攸關最多屋主權益。
實價登錄對房地產有助漲助跌的效果
根據屋比趨勢中心調查,8 成民眾買賣房屋,
會到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了解行情,
但僅有 2 成民眾滿意實價登錄資訊,亦有 58% 認為,
實價登錄對房地產有助漲助跌的效果。
目前政府研議實價登錄制度的修正,調查顯示,
9 成民眾希望實價登錄資訊可以改為完整揭露不動產門牌,
甚至希望目前實價登錄的交易時間登記不要有時間差,
統一用買賣契約簽約日。陳傑鳴認為,
不動產資訊透明,
對提升整體房市的交易效率是一件好事,
更有助於房地產落底。
想擺脫無殼蝸牛 等待今年底
【提醒:本文觀點僅供參考,投資人請自行判斷並謹慎評估風險。】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