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章來源:Money錢第96期
你 20 歲時,在做什麼?
畢業於元智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的羅右宸,
在學校聽了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分享會後,
打開了投資腦袋。
大二開始,他發了瘋似的
參與投資理財相關的演講課程,
像海綿一樣平均每月至少閱讀 6 本財經書籍,
「到畢業前,我讀的財經書疊起來
比教課書還要高,連媽媽都大吃一驚。」
外表清秀的羅右宸,
內心卻住了一個老靈魂。
單親家庭長大的他,
小時候看過媽媽因不了解房市行情,
慘賠 100 萬元賣屋。
因此,當同儕假日時忙著交女友或打電玩,
他卻暗自許下
「大學畢業前買下人生第 1 間屋」的夢想。
繼續往下看...
(贊助商連結)
22 歲買進第 1 間房子
4 年就擁 30 間房,總價 4000 萬
為了快速存到購屋頭期款,
羅右宸除課後自學及參加財商團體,
更努力打工存錢,「但總覺得速度不夠快」。
想一步到位的他,
跟著朋友參與股票、期貨等投資,
卻不慎掉進網路公司詐騙陷阱,
慘賠全部積蓄 20 萬元。
痛定思痛後,羅右宸決定
從相對穩健的房地產投資出發,
這一回,他懂得放慢腳步,
把住家附近的房仲店頭當成便利商店,
一有空閒就去看屋,
短期內就結交了百位代銷與仲介好友,
並達成看 300 間房屋的目標。
羅右宸透過不間斷看屋,
有系統建立房地產知識。
22 歲他圓夢買下人生第 1 間屋子,
地點在自己最熟悉的中壢元智大學旁。
「我很幸運,一位房仲前輩介紹市價 7 折的案子,
因為我很熟悉行情,
當下領了 5 萬元斡旋金卡了優先順位,
最後以 250 萬元購得,
花了 70 萬元裝修隔成 6 間套房,
最後 400 萬元脫手。」
談起投資房地產的成績,羅右宸眉飛色舞。
有了第 1 次的成功經驗,
他迫不急待地再找第 2、3⋯⋯間,
現在不到 25 歲,
在桃園地區就擁有 30 間、
總市價約 4000 萬元的套房,
是個不折不扣的包租新貴。
好的房仲帶你上天堂
培養 500 位房仲人脈
房市新手看屋時
容易陷入找不到好房子、
得不到經紀人關愛眼神、
出價策略不夠漂亮等困境。
不動產專家林永孟表示,
購屋過程最關鍵的人物就是房仲,
好的房仲會介紹第 1 手資訊、
並提供專業諮詢,甚至替客戶守住價格。
而 500 位房仲人脈,正是羅右宸的武器。
努力取的房仲信任
每個地區培養 1 位仲介
深知聰明的房仲會挑選自己擅長的區域深耕,
所以當羅右宸想了解某區行情,
他會培養 1、2 位相熟的仲介,
在房市熱絡或遇到很搶手的個案時,
先請房仲過濾並給予建議,
避免浪費時間。
「一開始並不容易,特別是在房地產行情好、
不缺買方的多頭,想取得仲介的信任,
要用一點方法。」
羅右宸說,一開始只要有經紀人願意報案子,
不管好或壞的產品,一定要親自到現場,
而且絕對不遲到。
如果能帶著爸媽或長輩一起看屋,
或嚐試付斡旋金,
就能化解「年輕人買不起」的疑慮,
讓經紀人相信你真的想買房子。
把房仲分 3 級
定期發簡訊關心
讓仲介留下深刻的好印象只是第 1 步,
當累積的人脈網越來越大,
羅右宸更進一步「管理」房仲名單,
他會依照房仲的資深程度、市場熟悉度
及專業知識等,分成準 A、B、C 這 3 個等級,
並整理成一個 excel 檔案。
接下來,他會依照「等級」
定期發送關心簡訊、保持聯絡,
譬如準 A 級仲介代表彼此默契佳、
熟悉自己的需求、對市場掌握度高,
平均每 1、2 周就會發 2、3 封簡訊,相互聯絡;
B 級代表很會介紹案子,
但都不是自己需求的,在銷售時會盡力演出,
甚至提出很多話術;
C 級多半是剛入行的新手,
則把簡訊頻率降到每月 1∼2 次。
不用罐頭簡訊,要真誠關心
對於發簡訊,他也有自己的堅持,
「我不用罐頭簡訊,
而是花心思關心他們最近的狀況,
讓看的人感受誠意,才能留下好印象。」
羅右宸說,如果一天能接到仲介一通來電,
等於一年就有 365 個物件,
一定能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房子。
秉持《富爸爸.窮爸爸》一書
「沒有現金流的房子是負債」的觀念,
羅右宸直到現在仍跟家人同住,
但他計畫明年在中壢買總價約 800 萬元的自住房屋;
30 歲時希望到台中置產,
鎖定綠園道、文心森林公園附近,
總價落在 3000∼4000 萬元的物件。
從一個房地產的門外漢成為包租新貴,
羅右宸幸運抓到房地產大行情,
而雖然現在景氣滑落,
但他認為,市場越差越是蹲馬步練功的好時機!
房仲人脈的建立是
是投資房地產最關鍵的一點,
努力研究都不如房仲介紹好房子!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加入Line好友,即時追蹤更多理財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