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很多人都在討論小孩是窮養好還是富養好,
支持富養的人,認為小孩子得到的越多,
自然眼界越為開闊,人格特質也會更自信,
而支持窮養孩子的人,認為讓孩子身在逆境,
更利於其成長,能夠從容生存的本領更重要。
其實兩者觀點沒有絕對的對錯好壞之分,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
適合的材是最好的,雖然成材是多樣的,
但是作為一個基本單位的人,
這 4 種習慣卻是應該從小培養的,
讓孩子學起來,他們可以一生受用。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1. 認真
我們常常把「認真」套用在學習或工作中,
好像只有成人眼中的正經事才可以用這個詞,
其實不然,認真是一種行為和態度的集合,
對於幼兒,「玩」就是他們的正經事,
不認真玩的人,可能做事也無法聚精會神,
這也是我們經常會批評年紀大一些的孩子,
學習的時候想著玩,玩的時候又在擔憂學習,
最後不論是玩還是學習,哪件事都沒有做好,
所以我們要鼓勵孩子把 認真 培養成一種習慣。
2. 自覺
我們大多數的小孩都缺乏自覺性,
不論是日常生活上的穿衣吃飯瑣事,
或者學習甚至工作,都需要別人督促提醒,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本身學習各方面都很好,
但一旦脫離父母的羽翼,就會茫然地跌到谷底。
因為缺乏「自覺性」,
當突然沒有人督促,
便會不可控的自由發展。
所以一定要養成孩子自覺的習慣,
即使脫離父母或者老師,
自己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持續發展。
3. 耐心
急躁的父母不可能養出有耐心的孩子,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請盡可能穩定情緒,
父母都希望孩子情商高、EQ好,
將來與人相處起來更容易,
面對困難有一定的抗挫能力。
其實都可以轉化為培養孩子的耐心,
不急不躁有耐心的人,
在相處中會更讓人舒服,
而面對困難時也有更穩定的情緒,
所以這個習慣一定要幫助孩子培養。
4. 有度
既是行為上有度,也是胸襟上有度,
行為上是指孩子懂規矩,進退得宜。
孩子可以調皮淘氣,但不可以越界,
規則就是規則,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
都不能找一些藉口理由去破壞原則。
即使是孩子,沒有分寸也會讓人厭惡,
請培養孩子的氣度、養成寬闊的胸襟,
不要把眼光放在一地雞毛的小事中,
別和小朋友們生氣,小心眼、
愛生氣的孩子可不招人喜歡哦。
現在加入好友 🔥🔥🔥
上班族的你 一定要看
解決職場上、生活中的各種煩惱!
孩子總愛打人是因為什麼?孩子脾氣特別大是怎麼了?
孩子總愛看電視玩手機怎麼引導?
你的孩子在家幫助做家務嗎?
孩子平時注重課外閱讀嗎?
孩子上幼稚園哭鬧怎麼辦?
如果你也有這些疑惑: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媽媽的閱讀】。
只為成為孩子更喜歡的媽媽!
世界上沒有哪所學校的教育能比的上媽媽的閱讀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