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首圖純屬示意
我們常常只看見花的美,
卻忘了當初芽兒的辛苦。
沒有一種成功是偶然的。
一個人 有沒有出息,
未來的發展空間有多大,
往往可以從這 4 個方面看出端倪。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1. 耐得住寂寞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借用晏殊、
柳永和辛棄疾的詞總結了「人生三境界」:
第一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一階段人生很迷茫,孤獨而不知前路幾何;
第二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一階段人在孤獨中執著追求,無怨無悔;
第三境界:
「眾裡尋她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一階段人生在足夠的積累後,量變成為質變。
這三個境界分別代表了「立志、求索、收穫」,
而「求索」的過程必然是漫長的,
只有耐得住寂寞,
人生才會有質變的飛躍。
世人皆知,齊白石是中國畫之巨擘,
卻不曾聽他說過:「畫者,寂寞之道」。
齊白石在瓶頸時期「衰年變法」,關門十載,
在 1920 年至 1929 年間,
以超常的毅志和精力關門謝客,潛心研究,
摸索適和自己才秉、氣質和學養的藝術道路。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住廁所改成的房子裡,
沉浸在哥德巴赫猜想這種枯燥的公式裡,
冥思苦想,驗算用的稿紙就裝了幾麻袋,
最終解答出這道困惑世界 200 年的難題。
如果不是能夠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齊白石、陳景潤如何能有這麼大的成就?
臺灣作家劉墉曾經說過:
「年輕人要過一段潛水艇似的生活,
先短暫隱形,找尋目標,耐住寂寞,積蓄能量,
日後方能毫無所懼,成功地浮出水面。」
成功者,在目標實現的前兩個階段都是孤獨的,
耐得住寂寞,是一種心境、一種智慧。
人生,終將在寂寞中積累、突圍,
唯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經得起繁華。
2. 頂得住壓力
魏源說:「逆則生,順則夭矣;逆則聖,順則狂矣;
草木不霜雪,則生意不固;人不憂患,則智慧不成。」
一百多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張鐵路時,
在動員大會上說:「無論結果成功或失敗,
絕不是我們自己的成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敗!
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所以必須成功!」
這句斬釘截鐵的話語在鐵路幹線上流傳,
形成「發憤圖強,為國爭光」的京張精神,
將壓力轉化為迎難而上、快速建成的巨大力量。
詹天佑率領著京張鐵路一線一萬多戰士們,
頂住四面八方的壓力,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
最終使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
自古「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壓力本是一種累贅,
它會阻礙你成功的腳步,
但只要你能把壓力變成動力,
那麼壓力也可以成為成功道路上的加速器。
小川叔曾在《扛得住,世界就是你的》中寫道:
「人生的順流、逆流其實都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們因為害怕承受不敢面對,
而總是想繞著走,哪怕走彎路、走捷徑,
也想趕快跨越這段過程而直接享受結果!」
黎明前總是特別黑,
成功前總是格外難,
世界上沒有什麼成功是一蹴而就的。
只有頂住壓力、砥礪前行,挺過最難熬,
緊接著可能就是勝利的曙光,奇跡的出現。
3. 經得起誘惑
荷馬史詩第二部《奧德賽》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海妖塞娃是希臘神話中人首鳥身的美女,
她的歌聲動人,經常飛降在礁石或船舶上,
用美妙歌聲吸引過往的水手失神觸礁沉船。
英雄奧德修斯率領船隊回家時,
需要經過海妖塞娃所在的海域,
雖然奧德修斯遵循女神的忠告,
但他還是想要親自聽一聽她的歌聲
是否真的如傳說中令人無法抗拒。
當船隻還沒駛到能聽見歌聲的地方時,
奧德修斯就令船員們把他拴在桅杆上,
並吩咐船員用蠟把他們自己的耳朵塞住,
告誡他們通過那片海域時,
不要理會他的任何命令和手勢。
不久,奧德修斯真的聽到了傳說中的歌聲,
他掙扎著要解除束縛,叫喊著把船駛向塞娃。
但沒有水手理睬他,船隻繼續往依路線向前,
沒有轉向或者停船,最終順利通過危險海域。
英雄如奧德修斯都沒能抵住誘惑,
如果不是事先把自己綁死和水手們的命令,
英雄最終也會和普通人一樣,
在誘惑前被變成白骨。
人這一生,權利、地位、
金錢、名譽等誘惑實在太多,
因思謀金錢而駐足、因渴望名譽而躁動、
因攫取地位而難眠的例子比比皆是。
王石曾說:「笑到最後,一定是抗拒誘惑的人。」
在這個誘惑無限的時代,
面對「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現實,
我們必須經得起誘惑,
始終守住自己的底線,
守住自己的原則立場。
只有這樣人生的長河才能滾滾向前。
4. 丟得起面子
古話常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
中國人最講究的就是「面子」,
但「面子」有時候卻是一種負擔,
甚至為此丟了性命,比如,楚霸王項羽。
楚漢戰爭中,項羽兵敗率八百兵馬突圍,
來到烏江江畔,烏江亭長勸項羽先渡過烏江,
日後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但項羽堅決不肯,
說自己沒臉回去面對江東父老,終在烏江自刎。
其實,真正能笑到最後的人,
是不在乎眼前的面子的。
當年,吳王夫差滅了越國,
勾踐背負「亡國奴」的恥辱之名屈辱討生。
在這種情形下,他沒有選擇一死了之。
他丟掉一時的面子,忽略無數嘲笑和譏諷,
十年臥薪嚐膽,最終一朝滅吳國,
成就豐功偉業,贏得了真正的尊嚴。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說的就是孔圉的故事。
衛國大夫孔圉,勤奮好學,
遇到任何不懂的事情,
就算對方地位或學問不如他,
他都會放下面子大方謙虛的請教他人。
在孔圉死後,衛國國君為了
讓後代學習和發揚他好學的精神,
賜給他一個「文公」的稱號。
關於「面子與成功」,李嘉誠說過這樣一句話:
「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
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
當你用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是人物了。
當你還停留在那裡喝酒、吹牛,
啥也不懂還裝懂,只愛所謂的面子的時候,
說明你這輩子也就那樣了。」
面子是自己給自己的,不是別人給的。
一個能放得下、丟得起面子的人,
必將是一個有出息的人。
能夠耐得住寂寞,方能經得起繁華;
能夠頂得住壓力,方能做得了大事;
能夠經得起誘惑,方能守得住原則;
能夠丟得起面子,方能贏得到尊嚴!
海明威說:打不倒我們的,
未來終將使我們更為強大。
當寂寞、壓力、誘惑和面子
不再成為前行的包袱,那成功便指日可待。
願你也能做到這些,遇見一個更優秀的自己。
現在加入好友 🔥🔥🔥
上班族的你 一定要看
解決職場上、生活中的各種煩惱!
本文由 洞見 授權 ,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