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去年是台灣社群網紅
爆發性成長的一年
2017 年之前百萬訂閱量級的 Youtuber 僅 2 個
分別是 2014 年達標的蔡阿嘎
(2006年建立)
及 2016 年達標的TGOP這群人
(2008年建立)
而後者更於去年 9 月
成為第一個突破 200 萬門檻的台灣 Youtuber
這二個 Youtuber 都花了將近 8 年
才達成百萬訂閱
但在 2017年一年內,竟然出現 9 個
突破百萬門檻的 Youtuber
其 中聖結石僅花 225 天即達標
相較於傳統媒體近年收視率不到 0.1 %
頂多數千人的收視人數
網紅單支影片動輒有 2、3 百萬觀看次數
無怪乎數位廣告量從 2016 年的 259 億元
一口氣成長 20 %,來到 312 億元
(贊助商連結)
廣告商也看好
知名 Youtuber 的人氣
據統計,台灣前 5 名的
Youtuber 收入都破千萬
排名第 1 的谷阿莫約 1,413 萬元
第 2 的TGOP那群人約 1,139 萬元
排名第 5 的蔡阿嘎也有約 1,064 萬元
連年僅 22 歲的 Youtuber 小玉
在影片中公布他的帳戶明細
在短短 9 個月內的代言加流量收入
竟也突破 340 多萬元
量變帶動質變
自媒體的正向循環
去年同時間,知識型網紅的發展也加溫爆發
中國最著名的知識型網紅羅振宇(羅胖)
憑著說書功力,一年累積了 150 萬個付費用戶
年營收近 13 億台幣
而台灣知識型網紅雖然剛起步
但也有專精分析
全球股市財經資訊的「老王愛說笑」
每月訂閱人數 3,200 多位
每月訂閱金額達 113 萬元
或像「阿滴英文」兄妹檔
透過輕鬆有趣的英文教學
每月訂閱人數達 1,597 人
訂閱金額 58.2 萬元
前陣子預告即將暫停訂閱的「囧 說書」
在最高峰也有每月 40 萬元以上的訂閱金額
自媒體流量爆炸性成長
廣告收益的增加帶動了更多人投入
越來越豐富多元的自媒體生態
又吸引、開發出更廣泛的收視群眾
量變而後質變,形成了完美正向的循環螺旋
成為知識型網紅
內容跟風行不通
想要知識變現,成為知識型網紅
有什麼做法呢?
首先,如同經營事業,絕對不是一味跟風
最多人投入的電影、書籍評論不是不能做
關鍵是要找出真正有熱情投入的項目
隨著投入者眾多,流量都被分散了
在一般晚間 8∼10 點的黃金時段
同時間或許有上千人在直播
初期經營自媒體一定得挨過
一段無人聞問的低谷期
如果只是跟風去做自己沒有興趣的項目
很快就會遇上瓶頸,確立有熱情的項目後
先試錄一集放上社群頻道測試一下水溫
初期不需要太炫技的影片製作及編輯技巧
很多爆紅的影片及網紅早期的影片
重點還是在於內容的質量
再進一步發展、建立鐵粉,需要再分眾
選擇以當下流行的議題為優先
例如以健康瘦身往下去細分各種議題
或搭著時事分析生酮飲食或親身體驗
另一種知識變現的做法
是出賣自身專業
外語學習、投資理財、裝潢設計等等
這些都是很容易知識變現的項目
當然,市場越大就越多人投入
但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這陣子區塊鏈、虛擬貨幣十分熱門
若是半年前就投入這個項目
流量累積的速度很容易讓人登上熱門排行
透過社群錦上添花的效應
後續持續經營就很容易開花結果
靠質量累積流量
壯大個人品牌聲量
持續累積流量的同時
也在打造個人品牌的聲量
建立品牌的心占率
就像講到深蹲就會想到館長
講到影評就會想到谷阿莫、超粒方、囧星人
講到愛台灣又搞笑,會想到蔡阿嘎
講到邊緣人業配就會想到HowHow
很多時候,變現不一定單靠流量
廣告主也會衡量業配代言
與自身產品的關聯性
及受眾本身的含金量等等
目前流量變現主要可區分為
業配代言及知識型訂閱制兩大模式
不管是網紅偶像,或個人化走訂閱制的市場
都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如果你也有某項特殊專長
或是對某個領域有著打死不退的熱情
現在就錄一支影片
上傳到社群媒體試試水溫吧
說不定下一個百萬訂閱的網路紅人就是你!
↓ 靠這 8 檔多領一份年終獎金 ↓
全台便利超商、各大書局現正熱銷中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