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哪裡就貼哪裡,台灣人一年用掉 4 億片痠痛貼布!物理師:這種貼布最沒效...

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18-02-22 10:51
  • 更新:2019-01-21 10:24

痛哪裡就貼哪裡,台灣人一年用掉 4 億片痠痛貼布!物理師:這種貼布最沒效...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97% 的上班族都會肩頸痠痛,

60% 到 70% 的人,一生中會經歷慢性疼痛,

有些人只要一感到疼痛,就習慣拿出貼布,

「痛哪裡、貼哪裡」

台灣人一年用掉的貼布超過 4 億片!

但你知道嗎?人人都知道的方法卻不一定安全。

到底貼貼布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酸痛貼布!

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主任塗雅雯說,

造成疼痛的原因很多,

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肌肉發炎,

長時間沒運動、過度使用導致肌肉疲勞、

姿勢不正、神經壓迫都容易造成肌肉關節疼痛,

會出現紅、腫、熱、痛等反應;

對於不同的原因引發的疼痛,

治療方式和使用藥物都不一樣,

如果想解除疼痛,在自行去藥房買止痛藥物前,

最好先了解造成痠痛的原因!

 

酸痛貼布怎麼貼最有效?

復健師:記得 5 撇步就對了

 

1. 舊傷貼了也沒效

不同成分的貼布有不同的效果,

舊傷、太深的部位通常貼了也沒有效果。

 

2. 最多只能貼一周

使用貼布治療超過一星期沒有效果,

就應該找醫師診治。

 

3. 貼太多會傷害肝

貼布雖然副作用低,

仍然有使用量的限制,

儘量避免大面積或多塊同時使用,

以免造成肝腎的負擔與腸胃症狀。

 

4. 最好只貼 4 小時

同一片貼布最佳約 3 到 4 小時,

不宜貼超過 6 小時,

以免造成皮膚過敏等症狀。

 

5. 記得要避開傷口

若有開放性傷口也不建議使用,

以免細菌感染或產生蜂窩性組織炎。

 

 

疼痛貼布分 3 種,涼涼的最無效!

市售的疼痛貼布種類繁多,

成分大致上可以分為:

1. 含有消炎止痛成分,可消除疲勞。

2. 含有辣椒膏成分,可減少痛覺。

3. 含有甲基水楊酸、薄荷等成分

提供短暫清涼的效果,暫時減輕疼痛。

 

如果確定有發炎反應,

建議選購含有消炎止痛成分的貼布,

成分經皮膚吸收後穿透皮下組織達到發炎部位,

有效抑制發炎達到治療效果,

好處是造成腸胃不適、水腫等副作用較低,

重點是受傷發炎部位的確認與深度的限制。

要提醒的是,使用貼布容易發生下列副作用,

包括皮膚局部瘙癢、過敏、紅腫,甚至潰爛。

 

不是「痛哪裡就貼哪裡」

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主任塗雅雯說,

沒有運動、長時間過度使用、

姿勢不正確、神經壓迫等因素,

也很容易造成肌肉關節疼痛,

此時使用貼布改善的效果是很有限的。

清楚認識疼痛原因後,

就不易再有「痛哪裡、貼哪裡」的迷思了。

 

(文章來源)

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藥物食品分析期刊(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 JFDA)」為食品藥物管理署出版之國際科學性期刊,以季刊方式發行(1、4、7、10月出刊),刊登領域包括食品、藥品、醫療器材、化粧品、中草藥檢驗分析及風險分析、政策分析及行為分析等,歡迎舊雨新知踴躍賜稿或多加引用出刊文章! 如欲瀏覽期刊全文,請前往JFDA網站或本署外網,皆有提供PDF檔案下載。

「藥物食品分析期刊(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 JFDA)」為食品藥物管理署出版之國際科學性期刊,以季刊方式發行(1、4、7、10月出刊),刊登領域包括食品、藥品、醫療器材、化粧品、中草藥檢驗分析及風險分析、政策分析及行為分析等,歡迎舊雨新知踴躍賜稿或多加引用出刊文章! 如欲瀏覽期刊全文,請前往JFDA網站或本署外網,皆有提供PDF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