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想在退休後 依賴政府的社會福利養老
幾乎是不可能了
老得太快是台灣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最大挑戰,
台灣在今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
預期再 7 年後的 2025 年,
就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老化速度居全球之冠。
但目前政府退休基金仍有財務缺口,
政府長照預算也僅能提供社區照護,
沒辦法針對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完善照顧
由其是中重度失能者們...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台灣民眾平均需要照護時間約 9.9 年
將近 65 % 需要仰賴家人照顧
根據《天下》報導,
台灣失能人口在 2017 年已突破 100 萬人,
未來每年將以 20 % 速度成長,
台灣民眾平均需要照護時間約 9.9 年,
將近 65 % 需要仰賴家人照顧,
其中女性占 70 %。
但目前台灣安養照護機構的床位
與人力都嚴重不足。
為因應老人照護需求,
台灣非常需要發展長照產業,
以更好的基礎設施與專業服務,
來協助台灣解決老年化問題,
提供有品質的長照服務。
金融業為老年化社會
打造「新」老人保障產品
隨著金融服務的創新程度,
金融業利用金融科技,
已研發許多創新老年化社會保障產品,
例如銀行推出的反向房貸、
退休養老安養信託商品;
證券投資市場則可發展 AI 智能退休理財商品、
目標日期人生週期基金;
保險業可以提供保單活化、外幣利變型年金商品、
保證最低給付的變額年金保險、延壽年金、
強化年金、分級式長期看護商品及實物給付型保險等。
未來保險給付不再只限於醫院
還可納入健康管理、殯葬業等
許多保險業者也研發健康管理外溢保單,
將健康手錶、健檢納入保險商品設計中,
未來保險給付將不再只限於醫院,
還可納入健康管理、殯葬服務等,
並從健診、飲食、運動等面向進行預防性醫療,
不但可以協助業者降低理賠風險,
更可以提醒民眾進行健康管理,
透過多元服務與給付,提升服務品質創造雙贏。
未來科技有助於建構
更完整的老人醫療與長照系統
此外,資誠報告也指出,
科技將在未來 5 年重塑醫療照顧產業,
新的跨產業與跨境結合,
有助於建構更完整的老人醫療與長照系統。
未來台灣的健康照護產業必須整合社區機能、
培植專業照護團隊,
並善用科技銜接前端初級預防功能,
以及後端提供多目標社區是支持服務,
轉銜在宅林中安寧照顧的目標。
發展在宅醫療 是台灣非走不可的路
希望政府能開放長照產業的轉型,
引導民間專業優質企業投入,
以建構更多元、有效率、有品質的長照服務,
由其是要發展在宅醫療,
從治療 ( Cure ) 走到照護 ( Care )
絕對是台灣非走不可的路!
讓生活忙碌的你,下班之餘
用一杯咖啡的時間 學會理財!
↓ 靠這 8 檔多領一份年終獎金 ↓
全台便利超商、各大書局現正熱銷中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