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投資,大家都知道要「選好股」,
但市場上總不可能每一支都保證穩獲利,
也會有一些買了捶心肝都來不及的股票,
投資人都稱它為「地雷股」。
股票每年的平均報酬率大約是 7%,
萬一買到一檔地雷股,賠了 50%,
想賺回來要多賺 1 倍,等於多花 10 年!
那要如何避開地雷股呢?
【以下讀書心得為本文作者自行編寫,不代表原書作者觀點】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什麼是地雷股?
你買了一支股票,
突然這支股票爆發弊案或財務危機等消息,
造成股價持續下跌,
每天跌停或跌幅很深...
通常在無預警的情況下,
公司說經營不善,不幹了,
拍拍屁股也不管那些手足無措的投資人們就走了。
這也說明了看懂財報的重要性,
但在成為地雷股之前多少會有些徵兆,
提供給不會看財報、
也不想看財報的散戶提前避開地雷。
1.公司會不會倒?
這是最基本也是第 1 道防線,
你買了這家公司的股票,
就表示你也算是這家公司的「員工」,
我們都知道找工作,
就是要看公司有沒有未來性,
總不能進去上班不到 1 年,
結果倒了,變成無薪族,
選股就跟選工作一樣,
穩定盈利的公司才夠養我們到退休。
2.財務主管頻頻換人
財務長通常都是老闆最信任的人,
也是最清楚帳務的人,
除了董事長、總經理之外,
最了解公司內部情形的人。
如果經常更換表示公司財務有問題,
也有可能有重大事件發生,
像博達被掏空前,總共換了五位財務長。
3.更換會計師
通常為了避免會計師與公司會有舞弊情形發生,
所以法令規定每 5 年要更換會計師,
但是經常更換會計師可能就代表,
控制股東對會計師所簽的報表不滿意,
或者是會計師不願續接這個客戶,
這都是對財務報表的透明度都是負面的訊號。
另外,財報的第一頁有會計師的總結意見,
分為無意見、有條件保留意見、保留意見、
否定意見、無法表示意見等五類。
如果出現「保留意見」,
那就代表有問題,
像 2003 年的智邦科技的財報就出現這些字樣,
原本上半年本業還獲利 4 億元的報表,
瞬間變成負債 26 億元。
所以公司都和會計師保持良好關係,
如果經常更換會計師甚至換事務所就表示事態嚴重。
4.董監事股票質押比過高
通常在「家族企業」上,
董監事持股比例會偏高,
當大股東與董監事股票質押比率過高或增加,
可能代表大股東與管理當局介入股市程度之深,
以及財務周轉之急迫,
這時就要小心下一步
他們會掏空公司的營運資金。
排除地雷股的條件
《誰都學得會的最強選股公式GVI》書裡就提到,
坊間都有投資專家定出的選股條件,
整理出來的排除地雷股的方式不外乎:
1. 股價淨值比<1.5
2. 近 4 季股東權益報酬率>10%
3. 近 3 年的年毛利率>15%
4. 近 3 年的 EPS>1.5元
5. 財務槓桿<1.5
但這作法會發現,條件太苛刻,
若當時的市場無一股票滿足,
就會造成無股可選的窘境。
另一種就是篩選過後的股票仍有可能是地雷股,
這畢竟只是客觀數據的分析,
考慮到市場的不確定性及人為舞弊,
作者葉怡成教授說
「想要 100%排除地雷股,
你只能不買股票。」
但為了排除地雷股而不投資,
怎樣說都是有點本末倒置,
而且排除地雷股的同時,
也有可能把被市場低估的潛力股給排除。
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
既然完全排除地雷股對投資人是個幻想,
在面對不確定性的市場,投資人又想立足,
那麼就只能「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
簡單來說就是
「讓地雷股有切膚之痛,
無斷筋之傷」。
舉例來說,
假設選出的股票有 2%可能是地雷股,
若投資人將資金平均分散在 20 支股票上,
則出現 0、1、2、3 支地雷股的機率為
66.8%、27.2%、5.3%及 0.6%,
所以遇到 3 支地雷股的機率已經很低了,
即使遇到了,3 張股票變壁紙,
手上還有 17 支股票,還保有 85%的資金。
老話一句「投資有風險」,
若投資穩賺不賠,
豈不是每個人都是巴菲特。
所以平常多做投資的功課,
看懂財報,
不僅可以增加避開地雷股的機率,
將損傷降低,更能讓獲利提高,
做個股市常勝軍!
【提醒:本文觀點僅供參考,投資人請自行判斷並謹慎評估風險。】
不論你是投資新手還是高手
現在加入好友
獲得股市、財經最新消息
建議你看這本書
作者: 葉怡誠 出版社:財經傳訊
本文為 CMoney官方 編輯群整理撰寫之 讀書心得,
部分擷取自書籍內容,詳見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