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念到博士畢業才投入職場的彥華 (化名)
雖然擁有著高學歷的光環
但相較於出社會已久的同儕
自己到30歲才有第一份工作收入
在聽聞朋友的財務成就時,心裡更是恐慌...
彥華一個人在台北打拼
扣掉房租水電、日常花費、父母孝養金之外
還強迫自己每月一定要存到 1 萬 5 千元!
但一次在路上和別人擦撞
車子修理費就要 3 萬多元...
彥華心想,自己常常飛來飛去出差,萬一怎麼了...
遠在彰化老家的爸媽,要由誰來照顧?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彥華原想靠自己學習買保險
但工作繁忙,一拖就過了好幾個月...
在一次聚會上,彥華遇到了壽險顧問
壽險顧問的一席話
說出了彥華心理的最深恐懼
雖然你擔心自己身故離開,沒有人照顧年邁的爸媽
但你有想過,如果你今天不幸重病、癌症、癱瘓?
誰來照顧你?不但沒有給父母孝養金?
還要他們拿老本來負擔醫藥費嗎?
彥華這才瞭解到,自己只想到意外離世
卻忽略了更重要、更花錢的長照風險
壽險顧問幫彥華按照保險健診 3 步驟
找出保險的問題,你也可自己試試看
透過保險健診 3 步驟
找出保險的問題
1. 瞭解自己的需求
每個人的對於醫療的期待和需求都不一樣,
有些人可以住健保房就好、
有些人一定要住單人房
壽險顧問花了 2 個小時,
和彥華就每一個細項的討論他的想法
以壽險為例,彥華單身無需留給配偶子女
且希望自己走後,還能再照顧爸媽10年
以每月孝養金計算
1.5萬*12 月*10年=180 萬
由於彥華已有 96 萬的存款,
故再減掉 96 萬
最終只需買 84 萬的壽險保額,
即可達到目標!
預算不足時,先排定優先順序
想要把保險買到足夠,
一年可能要花 5~6 萬元
但顧問告訴彥華:保險絕不是買越多越好
需要嚴格控制預算!
建議以年收入的 10% 為限
剩下的錢還有更遠大的目標
所以要列出保障需求的優先順序。
2. 確認舊保單保額
接下來顧問請彥華提供以前買的保單
這個步驟是為了
不要讓彥華白花錢買到重複的保障
顧問幫彥華把以前的保單彙整後
發現以下問題:
(1) 長期看護費用不足
一旦重病臥床時,
只有意外導致成全殘 (植物人) 才能領到 100 萬
對長期看護的費用補貼,微乎其微
(2) 終身癌症險、手術險
保費高保障低
罹患重大疾病平均需休養 3~5 年
舊保單卻只賠 24 萬元
不但無法支應休養期間生活費
也無法選用可能需要的標靶自費藥物
3. 保單調整建議
壽險顧問經過完整需求分析後
建議彥華先以定期型的險種為主
可在預算內,補足優先順序 1~4
癌症住院醫療
則待日後財務較寬裕時再行添購
原本非常擔心發生意外
無人照顧年邁父母的彥華
在壽險顧問的幫助下
補足了多數保障的缺口
也了解到重病臥床的長看風險
更是拖垮家庭經濟的主因!
顧問也一再提醒彥華
保險不是一輩子都需要
現在沒錢需要
隨著資產的累積
保額可以逐漸下降
所以嚴格控制預算
省下更多的保費才是上上策!
追蹤FB粉絲團,
即時學習更多保險小技巧!
🎉🎉新春保單健診活動 (免抽獎) 🎉🎉
保險小學堂與安睿合作新年特別活動
【原價 10,000 元】的保單健診
現在為了回饋粉絲,準備 10 個免費名額!
將由專業的壽險顧問
幫粉絲讀者進行一次完整的保單健診
→ 填寫以下問卷:
前10名完成的讀者即可獲得!不用抽喔!
現在加入理財cafe好友 ,
讓生活忙碌的你,下班之餘
用一杯咖啡的時間 學會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