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事情總是做不完?原來 思考超過 15 分鐘就是浪費時間!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

  • 2018-01-23 15:29
  • 更新:2018-07-17 09:32

為何事情總是做不完?原來 思考超過 15 分鐘就是浪費時間!

(圖/shutterstock)

浪費時間,就是在浪費人生

.                                                                                                                                

 

【以下讀書心得為本文作者自行編寫,不代表原書作者觀點】

 

「時間就是金錢」

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名言,

同樣的 24 小時,每個人運用的方式都不同,

其中最有感的是時間跟錢的連結,

最通俗的比法就是你在領最低薪資 1 小時 140 元,

所以一天可以賺 1120 元,

但是卻有人可以一天賺 3000 元、

5000 元、1 萬元甚至更高,

你跟他們都一樣認真工作,

但不一樣的是,

他們比你更會「掌控時間」。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有多人都會有一個問題:

「我沒時間」,

太忙了,所以都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

因為沒有時間好好經營人際關係;

都沒有時間可以給自己放個假...

也許是真的忙,很多事情要做,

但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是「瞎忙」或「裝忙」。

 

怎麼說呢?原因是

花太多時間在「做決定」,

這個決定也是選擇,

我們一天下來會碰到許多選擇,

光是早上起床就遇到第 1 個選擇:

「再繼續睡 5 分鐘就好。」

就在這睡與不睡反覆中,

時間就這樣消失了;

中午還在想要吃什麼,

買回來看到同事吃完飯已經準備睡午覺;

主管提企劃要你想,

想破頭卻沒有一個很完美的點子出來。

 

短時間思考法

<<3天搞定一周工作>>這本書作者就說了,

絞盡腦汁比不過一個靈光一閃,

思考所花費的時間越多,

你的成效不一定會更好;

因為連決定的時間都這麼久了,

真正要執行的時間也會更久,

成效當然也跟著不好,

所以作者臼井由妃就舉了一個魔術數字,

「15 分鐘」,

如果思考超過 15 分鐘,就停止。

而臼井由妃靠著這個數字,

做她時間管理的基礎,

從什麼都不會的家庭主婦,

成了公司年收 23 億日幣的社長。

 

也許有人會認為

「如果 15 分鐘可以下決定,天下不就無難事,

就是因為做不到,所以才要想比較久。」

作者教大家將問題切成兩半來進行,

就可以有效做短時間思考法。

 

 

第 1. 先做封閉式回答

封閉式回答就是兩個:

是/不是,要/不要,Yes / No;

比如說:「你想要執行這個企劃嗎?」

先不考慮我需要多少時間完成、

我有足夠資源嗎、若我來做成績會好嗎...

直接回答 Yes / No,

若做決定時,都先反問自己封閉式問題,

若猶豫答不出來的話,

其實也就代表著這問題或這個決定,

對你來說並不是這麼重要。

 

第 2. 利用開放式回答提出意見

承述上面那個問題,很明確的表示 No,

你也不用日後不斷的扼腕怎麼沒有接等等,

Yes 的話,你很清楚自己想做,

然後開始反丟自己問題,

而這些問題也給它簡化成封閉式回答,

「我需不需要團隊?」「需要,2 - 4 人小組。」

「經費 2 萬元夠嗎?」「足夠。」

「2 個星期時間可以嗎?」「不行,大概要 1 個月。」

 

結合上述 2 點,有學程式的就會發現,

其實這就是演算法的流程圖,

只是拿來應用在生活上,

所以在遇到決策,無法趕快決定 Yes / No,

你就不能到下一步;

而這些流程圖都不大也應證了

一件思考以 15 分鐘為限。

 

 

常看到新聞上都會說哪個產業要被 AI 取代,

因為機器的指令明確,

很清楚的流程的一步步要怎麼走,

工作效率也就會快,

也表示這些機器更會做「時間管理」,

所以我們要更會運用時間,

馬上能做決定是第一步,

事情就能順利完成。

 

 

【提醒:本文觀點僅供參考,投資人請自行判斷並謹慎評估風險。】

 

 

不論你是投資新手還是高手
現在加入好友
獲得股市、財經最新消息

 



 

建議你看這本書

 

3天搞定一周工作──

東京女社長的超強時間管理法

 

作者:臼井由妃 出版社:世茂出版

 

本文為 CMoney官方 編輯群整理撰寫之 讀書心得,

部分擷取自書籍內容,詳見原書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