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爽
上個週末,我們大學宿舍的女生,
自發組織了一場說聚就聚的同學會,
有幾個同學還帶著孩子赴約。
陶陶和她老公都是我們同學,
也是同學聚會的發起者和組織者,
我這次發現,在忙亂疲憊中
還能保持好脾氣的陶陶,魅力正無窮。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在忙亂中,陶陶總是
保持從容、不煩不怨
那兩天,陶陶開著一輛 SUV,
她老公開另一輛,
載著我們一路上吃喝玩樂。
景區大排長龍,她冒熱去買飲料;
同學暈車嘔吐,她細心安撫處理;
小孩哭喊吵鬧,她耐心情緒疏導;
兒子喝粥灑了,她零怨言幫換衣。
有個細節讓我欽佩,在我們堵車時,
陶陶接了個工作電話,
她的同事在辦公室值班,
問她某個資料存放在哪,
她不疾不徐、不驕不躁說著存放路徑,
同事開始時找不到,
她倆電話交流了很久。
與此同時,
車內有個同學家的男孩按下車窗,
一股熱氣流湧入車內,
他媽媽按上車窗,男孩又按下去,
他媽終於怒了,嚴厲批評小孩。
那時候孩子的哭聲、媽媽的罵聲,
再加上堵車和高溫,讓我心情煩躁。
但陶陶卻一直心平氣和地打電話,
用手稍微擋一下自己的音量,
最後我還聽她跟同事說值班辛苦之類的話。
忙的時候發脾氣,
只會 變得更忙
我邊暗中觀察陶陶,邊設身處地代入,
要是換成我,估計小脾氣早就破土而出了。
她卻在忙亂嘈雜中,沒有脾氣、沒有抱怨,
雲淡風輕且有建設性地把事情逐一擺平。
我記得大學時,她也是個愛發脾氣的人,
我實在好奇她怎麼把脾氣修煉得那麼好了?
她告訴我她懷孕之前喝了很多中藥調理身體,
但聽人家都說懷孕時心情好才最重要。
她自豪地跟我說,
她孕期從沒發過脾氣,整天樂呵呵的。
難怪她兩歲的兒子性格超好,整天笑嘻嘻的。
原來最好的胎教是不生氣、心情好。
她花了很長時間在情緒的感知和調節上,
她說,越忙的時候發脾氣,只能忙上加忙。
除了在辦事項進程受阻,
還得打加時賽來收拾情緒的餘孽。
有修養的聰明人,
即使煩躁也會轉換情緒
可能是缺啥補啥吧,我特佩服這類人,
就是忙亂中還能保持好脾氣的人。
平時風調雨順的,
大家和氣說笑很正常,
但一旦處於一種
又忙又亂諸事不順的狀態中,
脾氣就不知不覺暴躁起來。
而有修養、不自私的聰明人,
更會轉換自己的情緒。
我就曾因忙中發火,
而感到自責
我曾為我忙中發火而自責,
公司裡有個老油條懶得學新東西,
一遇到問題就叫我幫忙。
他剛開始還比較客氣,
後來感謝話都省略,
還說「鍛煉」我,
我早就憋了一肚子火。
我那天壓力大,有報表著急報,
老油條順便說起我前幾天
幫他的一個忙出了點小差錯,
好在他已經搞定了。
我聽完氣不打一處來,
小脾氣說爆就爆,吼了一句
「你行你上,別來找我。」
老油條道歉也不是,
爭執也不是,只能尷尬平息。
我發完脾氣後,統計表也沒心思做,
沒有大仇得報的暢快,
而是纏繞心間的自責。
事情有很多解決方法,
我卻選了最沒出息的那種。
電腦問題,可以讓他求助 IT 部;
業務問題,可以轉發操作規程給他。
實在忙不過來,我可以好好說,
幹嘛要當眾發脾氣呢,顯得很不專業。
發脾氣是本能,
收回脾氣才是本事
忙碌煩亂之中,
容易過度解讀別人的話,
容易以惡意去揣測別人,
容易把自己的無力感遷怒他人。
這個時候,把脾氣發出來是本能,
把脾氣收回去才是本事。
雖然,所有突如其來的脾氣,
都是日積月累的委屈。
但是,一旦發脾氣,
讓所有人忘記了我幹的活,
只記得我發的火。
這些好脾氣的人,
都有個共通點
這些年我一直集郵般收集著
在忙亂中也能保持好脾氣的人,
發現這些人身上有個共同點,
以預防為主,
積極改變自己的互動策略。
像是演員 馬伊俐:
在《我的前半生》播出前期,
有條熱搜要馬伊俐為劇中羅子君
說麥可·傑克森漂白皮膚的台詞道歉,
我當時覺得這些網友反應過激,
沒想到馬伊俐立刻就道歉了。
當時我對她的好感增加,
我覺得她是個聰明人,
新劇上映肯定忙著到處宣傳,
哪有時間精力為瑣事糾纏費心,
再說代表編劇道個歉也更顯得有擔當。
後來馬伊俐上了《圓桌派》,
她說她最近出門最愛說「對不起」、
「不好意思」、「我錯了」,
有時候不是自己的錯也會脫口而出。
這樣做帶來的好處,就是自己不生氣,
人家撞了你一下,你還道歉,
自己心裡也不會有「這人撞了我,
他怎麼不道歉」的想法。
我絲毫不覺得這是認慫,
反而為這點破事爭得面紅耳赤才無聊,
犯不著為不重要的人和事浪費時間和精力。
還有一位讀者 春暉:
讓我意識到改變說話能夠控制情緒。
她每次騎自行車,
騎到路窄人多的市場或胡同,
有時突然竄出一個人,
她會著急忙地喊「看車」!
說完她也覺得這話又板又硬,
但是希望對方安全。
而對方聽到她的那句氣急敗壞的話,
也會據理力爭來一句「你怎麼不看路。」
後來她「當心」來取代「看車」,
對方似乎能感覺到善意,
也會為自己的魯莽抱歉,
兩人都避免了一場潛在的動怒。
語言會成為人性格的一部分。
預防為主的說法,
最大化地降低爆發壞脾氣的概率。
有不少人感情、事業、
家庭等,都是毀在壞脾氣上
很長時間,
我都在體會並實踐正如陳丹青的話,
「我幾乎從來不生氣,
因為我認為沒必要,
有問題就去解決,
不要讓別人的錯誤影響自己。
但我不生氣,不代表我沒脾氣。
我不計較,不代表我脾氣好。
如果你非要觸碰我的底線,
我可以告訴你,我並非良善。」
我發過很多脾氣,從沒落得半點好處。
我也目睹過身邊多少人的婚戀感情、
事業前程、親子關係、身體健康等
毀在壞脾氣上。
如何在忙碌疲憊中,
保持好脾氣?
我也一直在探索
怎樣不憋屈地在忙碌疲憊中,
讓自己脾氣保持好脾氣:
生活中,
在公共場合如果有人不守秩序,
最好是找相關人員投訴;
工作中,
發脾氣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新增問題,
本事必須大於脾氣;
家庭中,
不要佔著獲得原諒的成本最小,
就亂發脾氣傷害最親的人。
我這些年在與壞脾氣鬥智鬥勇中,
總結了一些小經驗,比如:
煩躁日子裡,可以喝點玫瑰花茶,
吃點逍遙丸,可以緩解肝鬱,改善火氣;
方便的話吃零食調節情緒,
我喜歡吃開心果,
最先吃笑得比較開心的開心果;
意識到自己不耐煩的時候,
有意識地控制語速和語調,
盡量慢速柔和下來;
當壞消息傳來以後,
深呼吸數到 10 再著手解決問題,
要分清楚「事」和「情」;
提高發脾氣的成本,
不管自己的理由是否站得住腳,
都要為亂發脾氣道歉。
總之,忙碌歸忙碌,疲憊歸疲憊,
千萬別亂發脾氣,不然你會更忙更累。
看更多好文,成為更好得自己:
- 別讓說話的「音量」,暴露了內在的「修養」!
- 男人養「三氣」,方為 大丈夫;女人養「三雅」,才是 真美人!
- 閉嘴,是最缺的教養!會說話 是能力,但「不說」是更高的智慧...
- 你的修養,決定孩子的教養!優秀父母用這招,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 「說話方式」決定一個人的 修養! 別再用錯方式,降低了你的修養!
作者資訊:梁爽,理性天蠍女,治拎不清、玻璃心,
忌用力過猛,點讚你挑剔的心。
公眾號:哪梁爽哪喜慶(ID:zheliangshuang)
微博:@梁爽笑抽筋了,
新書《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發光發亮》正在預售中。
(文章來源:於此 /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為「全文引用」,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