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覺得 自律很難,那是你不知道,自律後 到底有多爽!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 2017-12-27 11:47
  • 更新:2020-12-09 15:11

 

你總覺得 自律很難,那是你不知道,自律後 到底有多爽!你總覺得 自律很難,那是你不知道,自律後 到底有多爽!

 

文/梁爽,轉載自:哪梁爽哪喜慶(ID:zheliangshuang)

 

前幾天,有位女讀者告訴我,她原先以為早起很痛苦,現在卻覺得早起真痛快。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跨過艱難去體驗後,

就會發現 自律很痛快

她的 Before 版是:如果晚上睡覺有早上那麼睏,而早上起床有晚上那麼精神就好了。每次睡到鬧鐘響幾次都起不來,她覺得早起等於自虐。後來她無意中看到我寫的早起文,覺得字裡行間完全沒有壓抑天性和苦大仇深,相反還透著喜悅和蓬勃,她居然被我說得對早起想要躍躍欲試。她試著打開早睡早起半小時的試用裝後,迎來了自己的 After 版:比原先早起 30-40 分鐘,醒來後先伸展身體,再練習聽力,感覺一整天都身體輕盈,腦袋清醒。

 

雖然正值冬季,但她覺得就像我文中所說的那樣,早起像夏至,拉長了白天,感覺像白撿了好時光。多少人像這位女讀者一樣,剛開始旁觀別人自律時,覺得自律好痛苦啊,等自己跨過畏難情緒去體驗後,才發現自律真痛快呀。

 

童話大王鄭淵潔

以志趣和志向為驅動自律

想起童話大王鄭淵潔曾說過,「我每天早上 4 點半起床,寫作到 6 點半,堅持了 30 多年,天天如此。別人問你是怎麼堅持過來的,你是人嗎?」而我說,「其實我特別享受寫作,我坐在那,想讓誰活誰就活、讓誰死誰就死、讓誰離婚就得離婚、讓誰復合就得複合,多痛快啊。所以,喜歡是最重要的。」別人眼中不是人幹的苦差,卻是鄭淵潔堅持多年的享受。他這種以興趣和志向為驅動的生活方式,在表面的「苦」下面,藏著不足為外人道也的「酷」。正如我的新書《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發光發亮》封面上那句我超愛的文案:「你總認為自律很難,因為你不知道,自律之後到底有多爽。」

 

 

正因吃不了苦,

所以把「高倍濃縮的苦」

分攤到每天做

曾有朋友問過我,為什麼你選擇過一種自律的生活?(「相對自律」更符合我的實際情況)我先認真思考為什麼朋友會問我這個問題,大概是因為在她心裡,有個「自律很苦」的刻板印象。我再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本身,之所以過上一種自律的生活,正是因為我是一個根本吃不了苦的人。把高倍數濃縮的苦分攤到每天中去,是我的最優解。

 

吃不了熬夜的苦,於是選擇早起;吃不了生病的苦,所以飲食清淡;吃不了節食的苦,所以經常鍛煉;吃不了無趣的苦,所以喜歡看書…我感覺,自律前 V.S. 自律後,我過的是兩種不同的人生。

 

高考考差了,

但我卻遇上一個貴人

我記得以前,高考是我考得最差的一次,其實橫向比較也不差,但與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了。高考失利沒有讓我懷疑學習能力,卻讓我懷疑生活方式,就算衝刺時再苦再拼,依舊敵不過世事的無常。好在大學時我遇上我的貴人,是同寢室的台州姑娘,我後來的自律三寶,早睡、早起、愛奔跑,都是那時她推薦給我的。她幾乎每天早上 5 點起床出去讀英語,晚上七八點去操場上跑步,晚上 11 點寢室熄燈時她已睡著。我原先覺得她的自律,肯定伴隨著枯燥和苦澀,但一段時間相處下來,她笑起來上揚的嘴角、聊天中高頻的幽默、考試前坦然的自信,讓我懷疑枯燥苦澀的生活,解釋不了她開朗有趣的性格。

 

雖沒考上理想大學,

但自律 讓我過上

理想的大學生活

我人生中做的最對的一件事,就是打破「自律很難」的定勢思維,跟著她早起早睡、看書學習、護膚鍛煉。於是,沒考上理想的大學的我,卻過上了理想的大學生活。起初確實需要一些自制力,堅持過完過渡期後,就完全上癮了,至今還興高采烈地到處分發著「自律很爽」的小傳單。我的親身感受與心理學家的研究結論大致吻合,自律的前期是興奮的,中期是痛苦的,後期是享受的。

 

 

管不住自己的人,

就會喊苦喊累

我越長大越發現,喊苦喊累的並不是自律的人,反而是管不住自己的人。平時我聽到最多的自責聲音,來自於那些總是喊著要減肥,卻管不住嘴也邁不開腿的人;晚上說好早點睡,又玩手機玩到一兩點鐘的人;知道隨便發火不好,情緒上來就易燃易爆的人。王小波說過,生氣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我理解這裡的「無能」,不是沒能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而是連自己都管不住的無力和挫敗。

 

持之以恆的自律,

還能養成發光發亮的信心

我很佩服只減了一次肥就瘦到至今的人,比如古同學。以前她因 70 多公斤的體重感到自卑,高考完的那個假期,給自己定下規矩:每隔一天就去長跑 45 分鐘以上,每頓晚飯米飯只吃原先的一半,過午不食除了堅果和水果之外的零食。此後,她穩定在 50 多公斤的體重,陪她度過了在上海的大學光陰、在倫敦的讀研時光、在四大的打拼歲月。

 

最近一次碰面,她說依然每週運動三四次,不喝含糖飲料,很少吃澱粉。當我問她 12 年如一日地管住嘴、邁開腿是種怎樣的體驗時,她回答,「如果放任自己的懶和饞,那麼注定活在自卑與自責當中,而自律讓我越來越有信心,因為我的自律,就是我的預期。」

 

持之以恆的自律,讓她有發光發亮的自信,因為一個連體重都掌控得了的人,那麼她能做到的事情,絕對不止控制體重這一件事。

 

如何很爽地自律,

我有 3 點私房小體會:

自不自律是個分岔口,不自律讓人自責,變成了真正的難;而自律則讓人自信,變成了真正的爽。別人以為自律苦哈哈,我卻覺得自律爽歪歪。

 

1、自律的初始值不宜定得太高

我以前公司所在的寫字樓,每年都會舉辦爬樓梯比賽。第一年我參賽時,腦子裡只盤旋著登頂 35 樓這個想法,剛開始用力過猛,後來腿腳發軟,感覺埋頭堅持了好久,抬頭一看,連 10 樓都不到,覺得 35 樓太遙不可及而含恨放棄。第二年我上樓時以 5 層為單位,5 層是個咬咬牙還能爬的迷你目標,每當樓層數字每逢 5 的倍數,心裡就撒花地打個已完成的小勾,直至完成全程,拿到獎品。有終極目標是好的,但續航力彪悍的,往往是那些把終極目標分段拆小的人。

 

2、把自律當作手段而不是目的

寫了每天 5 點起床的早起文後,有很多讀者關注了我。那段時間,每當身體不舒服,或頭一天太累時我想要多睡一會時,心裡就有「今天你沒有 5 點起」的食言感,弄得我壓力很大。反覆幾次後我想通了,我是想通過自律的手段,讓每天過得充實愉悅。我是為了實現願望而自律,從來不是為了自律而自律,而休息好,心情好也是我實現願望的必要條件。

 

3、放大自律過程中的那些爽感

拿跑步來說,我邊跑邊聽歌,音樂的鼓點和著地的腳步重合,不知不覺跑了幾公里。變跑為走的瞬間,跑步時心臟的收縮感、喉嚨的火辣感,被豁然開朗、渾身輕盈的舒爽感取而代之,那種經脈逆流、熱氣升騰、毛孔吞吐的感覺簡直爽翻天。拿飲食來說,長痘讓我吃得清淡,遠離發物,少糖少辣,連醬油等調味料都少碰。剛開始我也覺得不好吃,可越咂摸,越喜歡新鮮食材的本真美味。戰痘勝利後,我從理性的不能吃,變成感性的不愛吃,現在偶爾重口味一下也不會感到愧疚。

 

 

自律的過程,本身就很爽

現在很流行「越自律,越開掛」的說法,開不開掛那是結果,其實自律的過程本身就很爽。自律真的會讓人從內到外地獲得一種高級而持續的愉悅感。身體裡住著一個說到做到、言而有信的自己,是你發光發亮的原生動力,是你行走人間的通關文牒。

看更多好文,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資訊:梁爽,理性天蠍女,治拎不清、玻璃心,

忌用力過猛,點讚你挑剔的心。

公眾號:哪梁爽哪喜慶(ID:zheliangshuang)

微博:@梁爽笑抽筋了,

新書《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發光發亮》正在預售中。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來自微信的好文章。

來自微信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