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沒收入 居然還把房子賣掉?70歲老婦把錢放在1地方,年年多賺3萬塊,還不用擔心孩子分產後就棄養!

Money錢

Money錢

  • 2017-12-11 11:29
  • 更新:2022-03-01 10:49

退休

 

【我們想讓你知道】

退休後要如何做資產配置是每個人的人生一大課題,而退休後若決定要採納信託計畫,究竟要選擇定存好,還是基金好?專家推薦定存加基金是比較保險的作法,且找金融機構商量,為自己量身訂做是最穩妥的方式。

    

文/Money錢 

 

退休生活怎麼過?

前一陣子有位住在安養中心、想靠房子安度晚年的 70 歲老婦人,她在聽了我所建議 3 種處理房子的方案後,選擇將房子賣掉,以得款 850 萬元過退休生活。經評估,老人家決定將這筆錢交付信託,於是我幫她聯繫了有信託業務的金融機構,對方派人來說明,並進行初步的討論。信託當然是依老人家的實際需求而設計,目前她需要有人幫她按月支付安養中心的費用、每月有零用錢可花用,以及支付不定期可能發生的醫療費用,於是採納了某銀行的「退休養老信託計畫」。

 

信託簡介

信託的架構很簡單,老人家將資產交給銀行,她自己就是「委託人」,銀行是「受託人」;委託人可選擇找一位或多位「信託監察人」,當委託人因健康因素無法行使信託權利時,可由監察人代為申請受益給付,或其他約定事項。

老人家找了兩位親戚作為監察人,於是她本人、兩名監察人就與這家銀行簽定信託契約,將錢交付在該銀行開立的「受託信託財產專戶」,專款專用。據老人家說,她女兒在知道房子出售後就開始跟她哭窮,也是她決定要做信託的主因;尤其她健康狀況不佳,很多事要靠人幫忙,交付信託確實可以防止他人染指錢財。

 

資產配置,定存好?基金好?

簽訂信託契約有一個重點是受託資產的運用,銀行須按約定管理處分這筆錢,除了按時代為支付應付費用、提撥零用金外,銀行還負責資產的投資管理,但信託資產的投資標的是由委託人自己決定,可投資範圍包括銀行定期存款以及國內外基金。

也就是說,老人家可選擇全做定存,也可以全買基金,或者定存加基金。全做定存,以目前利率只在 1% 出頭,會有資金耗盡、人還存活的風險;全買基金則不能保證收益,還會有本金虧損的風險,因此定存加基金較為妥當。

 

基金與定存分配比例?

再來是比例如何分配。要做好資產配置,當然少不了一番盤算。首先是算出老人家每月乃至於每年的現金需求,再回推該以多少資金做定存。按目前開銷,每月安養費用加上復健費用大約 5 萬元,若扣除政府補助 1 萬 2,500 元,每月實際需支付的費用是 3萬7,500 元,1 年需 45 萬元。如果零用金按每月 5,000 元計,1 年為 6 萬元,與前項費用合計,1 年需要 51 萬元。

再來看看這家銀行能提供的定存利率是多少?若依3、6、9月期和1、2、3年期來看,分別是 0.66%、0.81%、0.92%、1.065% 以及 1.09%(2年期與3年期利率相同)。如果老人家以 800 萬元交付信託,撥出多少錢放定存比較好呢?

 

未來利率走高機率大 基金考量因素多

盤算之前,我們先檢視目前的金融情勢。首先是利率水準,現在是低利率時期,未來利率走高的可能性高於利率下跌;另外,以投資基金來說,近幾年的投資報酬率都相當不錯,1 年的投資報酬率高於 20%、30% 的基金比比皆是。

在這種情況下,我的想法是,先撥出 50 萬元放活期存款和短期定存;另外 50 萬元做 1 年期定存,然後以 300 萬元做 2 年期以上定存,享最高利率。這樣的安排可以在前 8 年有剛好夠用的錢支應安養費用及零用錢。

 

中低風險基金 報酬仍高定存數倍

剩下的錢就用於投資基金。不過基金的選擇會涉及一些主客觀因素需要注意。主觀方面指老人家的認知與意願,客觀方面指老人家的實際財務狀況及投資限制。由於基金投資標的種類繁多,風險及報酬差異甚大,個人的認知及意願必定會影響到基金的挑選。客觀方面,老人家這筆錢是她此生僅剩的資產,她沒有其他收入、身體狀況不佳,對投資所知不多,所以也不能承受高風險追求最大化的報酬。

而且,現在要在國內投資基金,還要填寫一份「風險屬性評估表」,用以判定投資人可承受風險的屬性是何種類型。以老人家的情況來說,應該會歸為保守型投資人,只能選擇低度及中低度風險基金做為投資,但以當前及未來的全球財經情勢來說,這類基金就算獲利不能和高報酬基金相比,還是可高於定存數倍,年賺個 4%、5% 甚至更多應無問題。

再者,老人家其實很在意辦理信託要付 5,000 元手續費,另加每年 0.5% 的管理費,如果基金每年可賺 4%∼5%,這些費用就不算什麼了。這樣的安排,對照老人家的年紀以及可能餘命,錢該夠用。不過這純粹是她的個案,其他人若有類似需求,最好還是找金融機構商量,量身訂做較穩妥。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Stephanie;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Money錢

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www.moneynet.com.tw/